摘要:倡導綠色,降碳節能,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中所秉承和堅持的理念。堅持“雙碳”發展目標,以低碳引領體育產業發展,有助于緊跟國家政策要求,形成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基于產業結構層面,推動體育產業高標準發展;市場角度實現供需平衡;企業方面打造綠色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引領綠色體育消費。對此本文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對構建全新的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展開了探索與分析,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開辟全新道路。
關鍵詞:雙碳目標" 體育產業" 低碳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16-078-3-ZQ
前言
基于雙碳目標為體育產業發展確立了全新方向。例如綠色化體育用品打造,綠色化體育建筑形成,智能體育場館修建,低碳化體育賽事舉辦,低碳化健身形成。但是“雙碳”目標下體育產業為實現低碳化發展,還缺乏一定政策引領,運行機制及相關標準還無法構成體系,缺乏相應制度以及監管體系支持,所以需要各方協同努力,才能實現體育產業雙碳化發展目標。
1、“雙碳”目標簡述
“雙碳”目標是政府就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而制定的兩個重要階段性目標,具體包括“碳達峰”和“碳中和”。
“碳達峰”即為向一定規定范圍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沖破瓶頸期后轉變到下一個階段,明確拐點,確定二氧化碳排放量。意味著中國將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完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經過相應方式方法的運用,不再提升碳排放,并呈現出降低趨勢。“碳中和”即為相關領域借助綠化、減排節能等方式,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相互抵消,達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這表明中國將在未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碳匯建設等方式,逐步中和掉過去與當前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從而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設定“雙碳”目標,彰顯政府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態度與堅定決心,也是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實現“雙碳”目標有助于我國加快綠色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總之,“雙碳”目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國為全球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2、“雙碳”目標下體育產業低碳化發展動力
“雙碳”目標引領下,體育產業低碳化發展動力充沛。基于政策驅動,體育產業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號召,提升低碳技術研發投入,促進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拉動市場需求,消費者日益關注體育產品環保屬性,低碳體育用品市場潛力巨大。此外,體育產業內部也在積極推動低碳化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降低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2.1、政策引領,綠色發展
高度堅持國家戰略目標,進行產業發展規劃,保障體育產業向綠色化邁進。實現資源供給優化,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實現碳中和目標。基于生態效益引領,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高標準發展經濟為重要方向,推動社會經濟全面轉型。在現階段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以五位一體進行布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向全新高度邁進。從具體情況入手,在體育產業發展中堅持綠色、共享、開放、協調、創新的原則,以綠色化為向導,構成多方扶持的全新化體育產業發展合力,實現綠色化轉型,全新化發展。
2.2、數字經濟扶持,推動循環進步
倡導綠色數字化發展,不僅成為體育產業發展內驅動力,也成為了其根基。實現實體經濟同數字技術高度結合,以低碳化轉型為目標,帶動傳統體育產業發展,并將其作為綠色體育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當前中國體育產業處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作為全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將全新動力注入到中國經濟發展中,為實現驅動戰略創新,改革供給側,培養人才,企業數字化發展進行數字賦能與驅動定位做出指引。同時作為良性可再生經濟形態,循環經濟在具體發展中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的原則,實現能源最低消耗換取最高利益。節能減排穩步發展,實現體育相關產品制造與加工環節污染的減少,在生產加工與銷售產品時減少過度碳排放,過渡能源消耗的問題。
2.3、產業發展引領,實現低碳目標
所謂產業調整,其實是通過調整經濟產業能源,實現模式創新,注重動力間的轉換,基于全局視角提高生產效率,堅持發展引導,發展模式以生態、友好、高效為核心。在對環境加以保護的前提下,切實彰顯經濟與生態雙重效益。從體育產業結構布局與市場需求兩個層面制定綠色化發展方案,實現生產力的變革發展,對其中所呈現出的困境加以分析與攻克;其次,優化布局與調整產業結構,不斷縮減高排放、高污染體育產業的占比量,實現結構的綠色化升級發展,為整體經濟進步做出指引。加快轉型步伐,體育類產業發展以環保、綠色為根基,重點研究服務業,進而達到降碳、脫碳發展的目標,提升產業發展效能,調配和優化資源,使其結構更加符合標準。體育產業應以綠色消費,清潔可再生能源為支持,實現減碳降耗,發展全面,準確貫徹全新的發展理念。
3、“雙碳”目標下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策略
基于“雙碳”目標引領,體育產業迎來了低碳發展新契機。優化賽事組織、提升場館能效、推廣綠色運動方式,體育產業正逐步實現減排目標。同時,加強科技創新,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體育產業能效,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體育產業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低碳發展不僅有助于實現“雙碳”目標,更將為構建可持續的發展貢獻力量。
3.1、優化政策,科學落實
實際工作中應有效彰顯政策約束,引導及調動的功能,為體育產業在激烈競爭環境中制定協調機制,形成優勢。注重全新結構布局,把握機遇,將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作為重要奮斗目標。工作開展中按照相應規劃內容及政策文件切實發揮引領價值,推廣先進工程,加快低碳經濟發展。并且在體育產業低碳化發展模式中充分融入循環理念,以官方角度給予體育產業循環發展目標。在重要領域及部門切實落實降碳、脫碳任務。比如促進體育制造業低碳試點運營,對于正在運行中的體育碳交易市場進行健全與完善,將降碳減排目標落到實處。對責任主體加以明確,進行目標責任義務充分落實,而且深化政策執行效果,制定與執行宏觀政策目標,治理產業經濟。相關體育部門從具體情況入手,緊跟國家戰略方針,提升宏觀政策執行力、目標性及協調性。實現產業市場,投資消費等多方共同協力,發揮區域性優勢,制定量化、細化的政策,切實將體育產業低碳發展工作落到實處,并取得相應的效果。
3.2、發揮產業帶動作用
《“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構成以表演競賽業、休閑健身業、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相結合的體育產業全新發展模式。低碳化背景下構建體育產業新形態,注重表演競賽業、休閑健身業低碳化發展,確保體育服務與體育制造業高度結合。一方面實現表演競賽、休閑健身向低碳化邁進。基于休閑健身低碳發展核心,進行騎行、路跑等常見健身活動普及,注重相應體育項目發展持續優化。休閑健身、體育服務、低碳體系的完善,基于低碳化競賽表演,體育業發展構成相應聯賽。所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要做到品牌響亮,前景光明。例如冰球、滑冰、短道速滑等冰雪項目的培育,實現體育賽事系統化發展。建設的場地設施也要秉承低碳化發展目標,充分運用節能環保型原材料,確保建設場地設施時碳排放量控制在最低。通過相關能耗縮減,降低生產運輸配送等環節中的碳排放量。體育制造業方面仍注重低碳化發展,在設計、加工、生產制造、銷售體育用品時,注重節能減排,以低碳化為主線,進行體育場館服務。在售票、觀賞、體驗等多個環節加強降低能耗、減排的宣傳和落實;另一方面,實現體育服務業同高端體育制造業結合發展。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伴隨工業發展,服務化已經成為相關行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結構模式。其中,生產性服務是主要表征。研究得知,體育產業向服務化轉型,實現高效率發展。拓展價值鏈,強化附加值,高質量服務智能場館、現代化裝備制造,將更多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的體育產業結構營造出來。
3.3、注重市場化創新
基于雙碳目標,低碳化成為了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注重低碳化交易市場建立,實現低碳發展綠色轉型,所謂碳排放交易市場主要是把碳排放權作為成品向市場發放進行買賣。其原理是政府把碳排放量形成一定體系的企業進行統一管理,制定相應規則進行碳排放年度配合分配。一旦企業缺乏配額,應向市場進行配額購買,若是配額剩余,可在市場中通過配額出售獲利。通常來講,制造體育用品、舉辦大型賽事、購買設備設施等是體育產業碳排放的重點方面。圍繞體育產業進行碳交易市場建立,可以形成一定約束機制,約束上述體育重點領域發展。綠色化應用能源,轉換新舊動能,實現體育產業模式、技術與產品的協同創新,優勝劣汰,不斷升級,構成相應激勵機制,將碳排放成本縮到最低,迫使企業不斷創新技術,推動企業在流通與生產環節降低碳排放量。以經濟信號引領體育產業碳排放價格形成,利用“無形的手”進行資源調配,達到科學分配和應用資源的目的。同時政府借助研判與市場調查,圍繞體育產業進行碳排放指標制定,利用監管措施、相應懲戒機制進行多元化體育產業碳配額指標科學分配。如果體育產業能夠做到合理擺放,可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反之,需要給予相應的懲罰,注重體育產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標準的建立與完善,將全新活力注入到體育市場之中。
3.4、注重轉型
就企業而言,他們既是雙碳目標得以實現的主體也是排碳的主體,是低碳轉型得以實現的核心力量。體育產業發展中,應注重態度的堅決性。明確減排低碳任務,做到主動承擔。第一,體育產業應注重創新產品,縮減能耗,節能減排。回收應用,經濟共享。在逐步提升自我產業規模的前提下,實現成本減少。以低碳化為目標,推動體育產業創新進步。首先創新產品方面,體育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在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體育設施產品是將低碳理念全過程融入其中。以綠色為發展引領產業進步,在修建體育場地中以智能化為引領,科學選用材料,精準投入施工。注重體育綠色和發展;第二,注重降耗提效。以智能化為引領,注重柔性生產,綜合化利用體育產品原材料,比如四氟乙烯膜等全新的技術材料。達到綜合應用智能體育場館的目的;第三,體育產業在發展中堅持雙碳目標主動減排環保。通過精準研究,針對規模不同、型號各異的體育產業,碳配額情況在整個體育產業發展中全方面貫穿碳排放強度控制標準,進而將產業在經營與發展中的節能減排意識切實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第四,體育產業在經營與發展中應注意回收應用,尤其是就制造業而言。通過對新型環保服裝的應用,充分發揮環保材料的價值將回收應用產品,有效融入產業鏈發展中,創新科技,在面料、成衣、紗線等層面做到綜合運用;第五,體育產業堅持雙碳目標引領同時兼顧經濟共享與發展,例如共享健身設施,共享單車,較為常見的體育產品實現模式共享與創新,將傳統個性化分散的需求充分融合起來積極發揮規模效應引領達到高效率生產的目的,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指引。
4、結語
新發展背景與階段下,注重新理念、新技術、新規則的融入。打造全新發展格局與模式成為“十四五”期間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經濟高標準、高質量發展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新發展時代下,基于雙碳目標引領體育產業不斷實現自我創新發展,加速促進體育產業各領域、各業態實現低碳化發展,進行全新理念融入。以綠色發展為根基,加快自身建設力度,全方位布局,注重具有潛力戰略基點建立,高水平對外開放。基于此,本文以“雙碳”目標研究為主要出發點,緊跟社會發展與變革,注重產業高質量推進,以生態效益優先的原則,加快體育產業全方位進步。對低碳化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理論及方法展開研究,從政策導向、產業發展、創新市場、自我轉型、消費帶動等層面,推出雙碳目標發展理念與方針政策,從而為體育產業低碳化發展給予理論與方法指導。
參考文獻:
[1]張中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中國與世界——綠色低碳轉型、綠色金融、碳市場與碳邊境調節機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14).
[2]尹振濤,夏詩園.雙碳目標與綠色金融:機遇、挑戰與啟示[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2,36(03).
[3]任波.“雙碳”目標下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01).
[4]曹景偉.以高水平體育科技自立自強賦能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J].體育科學,2023,43(2).
[5]周成.“雙碳”政策的知識圖譜、研究熱點與理論框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4).
[6]徐曉娜,崔瑩,王慧元.“雙碳”目標對我國的戰略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學報,2022,32(3).
[7]王孟,任波,劉東鋒.體育產業綠色發展的動力機制與推進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2(3).
[8]王孟,劉東鋒.數字技術賦能體育產業低碳發展的理論邏輯、現實困境與實施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2,36(01).
[9]趙新輝,謝利威,朱亞杰,等.我國智慧體育的研究熱點、歷程演變及發展趨勢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23,42(4).
[10]夏江濤,王石峰,黎鎮鵬.我國體育旅游產業數字化轉型:動力機制、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3,37(3).
[11]任波,黃海燕.“雙碳”目標下中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的內在機理與升級策略[J].體育學研究,2022,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