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延長瀝青路面使用壽命,保障路面養護效果,應結合瀝青路面性能衰減規律,建立預防性養護體系,采取預防性養護工藝,改善路面性能,提升公路養護質量。因此,文章基于瀝青路面性能指標、預防性養護技術路線,對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工藝展開研究,以改善瀝青路面整體狀態,使其表面平整度、荷載能力符合公路運營要求。
關鍵詞 公路養護;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 U41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6-0067-03
0 引言
瀝青混合料路面具有噪聲低、建設效率高等優勢,在新時期公路工程中廣泛應用。但受車輛反復荷載、降雨、高溫等因素影響,瀝青路面坑槽、車轍、裂縫風險大,影響車輛通行安全。應用預防性養護工藝可滿足公路養護需求,降低瀝青路面病害風險,減少交通安全事故,解決公路管養難題。
1 瀝青路面性能指標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投入運營后,路面結構會產生損耗,出現老化、病害問題,具體表現為路面結構破壞、性能降低,造成養護費用、管養難度增加[1]。為保障公路行車安全,應結合公路路面性能指標,建立公路質量評價體系,針對性地制定公路養護方案。公路性能評價指標包括行車質量(RQI)、平整度(IRI)、路面破損率(DR)、路面破損(PCI)、結構強度(PSSI)等,基本關系如圖1所示。
2 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路線
2.1 調查路面性能
根據《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規范》(JTG 5142—2019)可知,瀝青路面性能調查分為平整度、破損情況、結構強度、抗滑性能等。公路設計等級不同,其檢查頻率會有所差異,瀝青路面性能調查評價頻率如表1所示。
2.2 分析路面病害風險
預防性養護內容是針對瀝青路面常見病害,采用預防性養護工藝,減少病害風險。因此,在應用預防性養護技術時,需分析路面病害風險。如根據調查指標“路面破損率”,評估路面裂縫、松散、變形等病害風險。
路面破損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1)中,D——養護區路面破損面積(m2);A——養護區路面總面積(m2);Din——養護區范圍內第i類、第N類嚴重程度損壞面面積(m2);Kin——養護區第i類破壞、第N類嚴重程度換算系數。路面破損指數取值范圍為1~100,數值越大,代表養護區路面性能越好。
2.3 建立路面性能評價體系
根據瀝青路面性能評價指標、路面病害調查指標,建立路面性能評價體系,其框架如圖2所示。
2.4 路面行車質量評價
平整度是評價路面行車質量的主要因素,預防性養護工藝應以提升路面平整度為核心,加強路面養護管理,確保路面平整,提高路面行車的舒適性、安全性。《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中對路面行車質量有著明確規定,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式(2)中,IRI——國際平整度指數(m/km),a0——《規范》中取值為0.026(高速公路),ai——《規范》中取值為0.65(高速公路)。具體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3 公路養護中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工藝
3.1 薄層罩面冷鋪工藝
(1)測量放樣。
行車道、超車道中心標線外側測量畫線。標線中間區域設縱向連接縫,處理車轍時,可沿標線內側,左右延長10 cm劃線,明確銑刨位置。
(2)銑刨。
1)橫向銑刨,沿路表凸起區域測量放線,銑刨路面,改善瀝青路面攤鋪區域,調整其厚度,使路面實際高度符合要求。2)按1%陡坡調整25 m范圍內的縱向坡度,確定公路薄層罩面的起止點。3)預防養護瀝青路面車轍痕跡時,可基于厚度2.5 cm數值,銑刨路面。最后,清理坑槽、臺階區域的需銑刨區域。人工清掃路面,去除表面雜物、堆積“油餅”。
(3)灑布黏層油。
1)灑布時,注意保護路緣石。嚴格控制灑布范圍、灑布速度,建議速度為0.2~0.35 kg/m2,灑布區域應控制在標線兩側1 m范圍內。可用掃把自低到高處掃黏層油,確保黏層油灑布均勻。2)裂縫風險較大時,可鋪設聚酯纖維材料,纖維材料重疊間距gt;15 cm。鋪設時保持表面平整,無褶皺,長度、寬度均符合瀝青路面裂縫防治要求。
(4)攤鋪。
1)攤鋪前30 min預熱熨平板,調整熨平板、振搗設備運行參數,使振幅、振動頻率等符合瀝青路面攤鋪要求。可采用“高頻、低振幅”模式,攤鋪路面。橋面攤鋪則采用“低振幅,低頻次”。2)攤鋪速度約4~6 m/min,攤鋪過程應緩慢、均勻、連續進行,以保證路面平整度。注意觀察路面有無鼓泡、離析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通過人工找平,或調整攤鋪機運行參數,更換瀝青混合料。3)攤鋪前,攤鋪機料位器、送料速度、布料器轉速應保持一致。為預防離析,布料器加料量應控制在2/3處。攤鋪期間,注意檢查攤鋪厚度,鋪面應大于標線1.2 cm。
(5)碾壓。
1)攤鋪后應壓實處理瀝青混合料,初壓、復壓壓路機前后行進,重疊度約200~300 mm,碾壓終止溫度應大于80℃。路面養護薄層罩面技術碾壓方案,如表3所示。
2)提前布設碾壓路線,確定碾壓方向,禁止隨意更改碾壓線路、剎車、制動。因施工要求需啟停壓路機時,應先減速。施工中,保持壓路機驅動輪、攤鋪機方向一致,以預防鼓包。瀝青面未冷卻前,不得放置任何物品。碾壓期間,需安排專人記錄碾壓溫度、速度、壓實順序和次數,并標記初壓、復壓、終壓部位。3)接縫處理時,可銑刨已攤鋪路面邊緣,噴灑乳化瀝青,攤鋪面重疊50~100 mm后,人工清理多余混合料,預留100~150 mm自外向內碾壓,使接縫密實。
(6)預防性養護效果分析
應用薄層罩面工藝預防性養護瀝青路面,其壓實度、結構深度、滲水系數等質量參數均符合公路養護技術規范,養護效果良好。薄層罩面工藝預防性養護效果的具體數據,如表4所示。
3.2 碎石封層工藝
碎石封層工藝是公路瀝青路面常用的預防性養護技術,可實現瀝青路面裂縫、應力集中問題的快速處理。
(1)可用膠結料。1)乳化瀝青。2)高性能瀝青結合劑(PBA)。3)橡膠瀝青(AR)。4)再生乳液。膠結料是碎石封層的主要材料,產量越大,路用性能越好,摻入比例約17%~20%,灑布量約1.5~2 kg/m2,技術指標應符合要求。以橡膠瀝青為例,碎石封層橡膠瀝青技術要求如表5所示。
(2)石料。碎石為錘石破碎、反擊破碎碎石,針片狀石料lt;15%,壓碎值lt;14%,不含石粉及雜質。常用粒徑等級:1)4.75~9.5 mm。2)9.5~13.2 mm。3)9.5~16 mm??捎脽o風化、無雜質、干燥單粒徑的石灰巖碎石,水洗烘干、預拌0.5%瀝青,鋪裝面積85%~90%,12 kg/m2。
(3)工藝要點。
1)檢測瀝青路面,修補車轍、坑槽、沉陷等機油病害。根據設計方案計算石料撒鋪量、瀝青用量。
碎石用量計算公式:
C=(1-0.4×V)×H×G×E (3)
式(3)中,C——碎石用量,V——松散碎石空隙率,H——碎石平均最小尺寸,G——碎石密度,E——碎石損失系數。
瀝青用量計算公式:
式(4)中,B——瀝青使用量,H——碎石最小平均粒徑,T——公路交通量修正因子,A——碎石吸收率,V——碎石孔隙率,S——路面狀況修正因子,R——取值1。
2)正式灑布橡膠瀝青等膠結料時,可設引導線,使灑布車輛與表線對齊,均勻、緩慢行駛,路面灑布完成后碾壓,碾壓速度為5~8 km/h。3)碾壓結束后,檢查瀝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各項性能指標的技術要求,如表6所示。
3.3 稀漿封層工藝
適用于瀝青路面下封層預防性養護,工藝要點如下:
(1)材料選用。
1)礦料。選用優質石屑,級配應符合《規范》要求,稀漿封層礦料的篩分結果、技術性能分別如表7、表8所示。
2)乳化瀝青可用陽離子乳化瀝青,該瀝青具有“慢裂快凝”特征,其技術指標如表9所示。
(2)材料配比設計。
通過拌和試驗、黏結力試驗、負荷碾壓試驗,確定稀漿封層時的乳化力、礦料、填料、添加劑、水的具體用量。以拌和試驗為例,基于拌和試驗結果,混合料可拌和時間應大于120 s;拌和時間不符合要求時,應調整添加劑、填料含量,確保拌和時間大于120 s。稀漿封層工藝材料拌和試驗數據如表10所示。
(3)施工技術要點。
1)清掃瀝青路面基層,去除雜質、其他附著物。2)基于路幅全寬,標識引導線,根據設計厚度,攤鋪稀漿。注意觀察稀漿狀態,混合料稠度應符合要求。攤鋪過程中應確?;旌狭暇鶆蛐浴⒈砻嫫秸确弦?,縱橫向縫搭接自然。稀漿混合料應均勻分布在攤鋪箱全寬范圍內,攤鋪前進速度為1.5~3.0 km/h,稀漿攤鋪量與生產量應保持一致,攤鋪箱內稀漿混合料體積約為攤鋪箱容積的1/2左右。3)混合料初凝時,壓路機碾壓,碾壓遍數5遍,速度5~8 km/h。最后,檢驗預防性養護效果,滲水系數的實測值0 ml/min;厚度允許誤差±1 mm;寬度不小于設計值,實測值12 m;油石比允許誤差±0.5%;外觀平整密實,色澤均勻,表面無脫落。
4 結語
綜上所述,公路養護是保障公路行車安全的重要舉措,為有效預防公路瀝青路面病害,應采用預防性養護工藝,從瀝青路面施工環節入手,應用碎石封層、冷鋪罩面等預防性養護技術,保護瀝青路面,確保瀝青路面的養護效果。項目方應結合公路瀝青路面實際管養需求,綜合分析養護成本、適用性后,篩選最佳預防性養護方案,充分發揮預防性養護技術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季瑞武.精細磨耗層在城市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中的應用[J].江蘇建材,2023(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