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紗》以潮州抽紗刺繡技藝工藝為載體,推進傳統服飾文化元素的活化與再生,賦予此項非遺技藝現代活力與審美價值,探索非遺傳承的路徑。作品的設計與制作,是在服裝設計領域實踐非遺保護與傳承的一次積極探索。
一、《潮紗》是非遺傳承路徑的探索與嘗試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推進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當代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在非遺保護的諸多措施中,生產性保護得到廣泛共識。所謂生產性保護,即在生產實踐中,有效傳承非遺技藝,并通過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將非遺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藝術產品,將非遺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相融合,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增強非遺自身活力,實現非遺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為傳承人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好的生活條件。
潮繡作為我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以其獨特的針法、豐富的紋樣和精致的工藝聞名于世。潮繡在唐代就極為盛行,清代達到繁盛時期,繡品遠銷海外。19世紀末,西方的刺繡抽通工藝傳入中國,并與潮繡技藝結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潮州抽紗刺繡技藝。此項技藝既根植于潮繡的傳統文化沃土,又吸收了歐洲刺繡抽通工藝,成為貫通融合中西文化、具有獨特魅力的民間手工技藝。經幾代藝人綿延傳承,其產品長期風靡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外賓,2014年被納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但隨著科技發展,面料工藝、制衣工藝日新月異,抽紗刺繡藝人流失和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以裝飾為主要用途的產品市場不斷萎縮,潮州抽紗刺繡技藝傳承面臨斷層的風險。如何將此項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推動潮州抽紗刺繡技藝與現代服飾創新融合,拓展其應用范圍,增強其現代價值,成為保護與傳承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潮紗》突出了設計與工藝的結合
《潮紗》選用了作者收藏的25片不同紋樣的手工抽紗繡制手帕,造型以中國旗袍的輪廓韻味為基調,全部手工制作完成,是匠心精神的延續和表達。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具有鮮明的文化符號價值,是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潮紗》線條簡潔流暢,與潮州抽紗刺繡的精美工藝相得益彰,展現出古典與現代融合的獨特美感。
《潮紗》作品注重挖掘非遺技藝的文化、歷史內涵。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作者在創作《潮紗》時始終堅守的核心理念。潮州抽紗刺繡技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作者將這一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將傳統元素融入現代時尚,賦予傳統技藝以現代表達,讓古老的技藝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的光彩。《潮紗》在制作過程中,不僅注重服裝的造型設計,更注重制作過程中的工藝運用。通過抽通和墊繡、手工拼花、Applique貼布刺繡和鉤針技法等多種工藝,使作品呈現出浮凸和通透完美結合的藝術效果。《潮紗》融入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獨特理解,傳承了每一片手工繡制手帕的情感記憶和文化積淀,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實用價值,也彰顯了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藝,推動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和共鳴。
三、《潮紗》的制作過程
《潮紗》的制作過程分為幾個關鍵步驟:1.作者以手工拼花的方法,將抽紗繡制手帕修剪成型、粘襯固定,拼合出旗袍的輪廓。在這個過程中,每一片抽紗手帕的修剪和固定,都需要經過反復的調整和測試,確保能夠自然地貼合身形。勾勒基本框架和曲線。2.用法國Applique貼布刺繡工藝,增加造型的立體感。Applique貼布刺繡是一種源自歐洲的刺繡技藝,通過將不同的布料貼合在一起,形成豐富的紋理和立體效果。在《潮紗》的設計中,這一工藝不僅增加了作品的視覺層次感,浮凸與鏤空的對比更使鮮活靈動的筆觸得到精彩演繹,賦予其獨特的藝術魅力。3.用手工鉤針技法將調整完成的每一片抽紗繡帕拼接成型,并在輪廓細節處使用蕾絲收邊,進一步增強了作品的精致與質感。4.選用同色雪紡材料手工制作立體亂褶面料,作為半裙,與潮州抽紗刺繡風格高度契合,使整體視覺效果和諧統一。多種工藝的結合讓《潮紗》以多變的姿態傳遞了作者對美的追求,讓遺失在歷史長河的文化瑰寶在如今依然觸手可及。
四、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現代服飾文化
中華服飾文化是中華文明光彩奪目的篇章,承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創新發展現代服飾文化,必須以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服飾文化精髓為根脈,以現代設計理念為方法,堅持守正創新,在傳統與時尚的碰撞中推進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審美的結合,創造符合時代特征和需要的當代中國服飾文化。
《潮紗》的創作就是一次在傳承中創新的積極嘗試。在創作的過程中,作者不僅注重傳統技藝的保留和傳承,更通過創新的設計和現代工藝,詮釋了非遺技藝的活力與審美價值。作品在融合潮州抽紗刺繡技藝與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探索,希望引起更多設計師對非遺文化的關注和熱愛,共同在傳承和保護中創新發展現代服飾文化,履行設計師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潮紗》的創作,更希望承載著傳統藝術魅力與現代審美價值的新式服飾能被廣大公眾欣賞和喜愛,在生產和使用中傳承非遺文化,為繁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