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發布《人形機器人十大趨勢展望》
8月21日至25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主題為“共育新質生產力,共享智能新未來”,共有169家企業攜600余件創新產品參展,首發新品60余款。27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和30余家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中亮相,顯示出中國機器人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地位與影響力正逐步增強。
大會期間,發布《人形機器人十大趨勢展望》,對人形機器人產業進行了前瞻性布局。具體包括:人形機器人專屬部組件與材料、人工智能賦能人形機器人設計、人形機器人運動智能、人形機器人多模態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大規模數據集、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受人體結構和神經機制啟發的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人形機器人大工廠、人形機器人的道德倫理與安全性等10個方向。未來,人形機器人將擁有更專屬的部件與材料,高爆發電機、高算力芯片、高精度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將構筑起更加穩定、更高性能的人形機器人硬件系統。
北京打造專精特新首善之都
據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介紹,截至目前,本市已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275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8754家,國家級“小巨人”795家。北京“小巨人”企業數量連續兩年位列全國各城市之首,15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已在境內外上市,市值突破了一萬億元。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北京正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和全要素資源保障,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2024年將力爭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突破一萬家、營收規模突破一萬億元的“雙破萬”目標,努力打造專精特新首善之都。
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將組建
近日,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印發《北京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依托科技型骨干企業,聯合相關領域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將組建。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介紹,技術創新中心是北京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將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前沿技術研發與應用,補強重點產業技術薄弱環節,帶動產業邁向高端,搶占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著眼于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推動產業鏈融通發展,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
北京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12家
市發展改革委近日舉辦的2024年全國生態日北京宣傳活動透露,本市下大力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累計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超3000家,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12家,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下一步,本市將加快形成國際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將北京的綠色技術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加強原始創新,推進底層和顛覆性技術突破,推動低碳和零碳技術裝備攻關。
2024年服貿會將突出新質生產力
2024年服貿會將于9月12日至16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和首鋼園區舉辦,2024年服貿會主題為“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緊緊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舉辦綜合展和專題展。其中,綜合展設在國家會議中心,設置成就展、國別展、省區市及港澳臺展、主題專區等;專題展設在首鋼園區,聚焦行業熱點和發展趨勢,設置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金融服務、文旅服務、教育服務、體育服務、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健康衛生服務、環境服務等專題。
2025年底北京力爭形成100個優秀行業大模型產品
《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近日對外發布。本市將圍繞機器人、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五大領域打造標桿應用,率先建設AI原生城市,推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應用高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通過實施5個對標全球領先水平的標桿型應用工程、組織10個引領全國的示范性應用項目、推廣一批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商業化應用成果,力爭形成3–5個先進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產品及100個優秀的行業大模型產品、1000個行業成功案例。
北京將建設數據“一區三中心”
本市召開的數據工作會議透露,2024年是本市數據管理機構改革、數據職能轉變的開局之年,本市將建設“一區三中心”,全域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建設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市政務和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推進國家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建設,本市將編制綜合試驗區創建方案,聚焦數據基礎制度創新、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維度開展綜合試驗。
北京已形成兩級園區+企業兩業融合試點示范體系
北京市兩業融合交流會促進現代物流和先進制造業高效融合領域專場活動近日在平谷馬坊物流基地舉辦。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已經形成了國家、北京市兩級園區+企業兩業融合試點示范體系,在探索兩業融合路徑、激發企業主體活力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本市將加快培育具有融合特征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一園區一特色打造優質產業發展園區,持續推進第二批市級融合示范園區和試點企業評選認定。
2027年前北京將打造千家中小企業服務載體
近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到2027年,本市將基本建成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打造1000家服務載體,每年累計服務100多萬家次中小企業,力爭使企業在1公里范圍內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截至2024年6月底,本市共有在營中小微企業198.5萬家。根據對2000多家中小企業樣本的持續監測,北京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呈現波浪形回升走勢,運行趨勢持續向好。
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
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近日在天津市寶坻區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揭牌成立。當天,包括低溫電池生產線及配套工廠建設、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低空公共航路設計整體規劃等33個低空經濟產業相關項目正式簽約寶坻。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由中國航空學會、天津市寶坻區聯合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各方力量,特別是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創立,旨在進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產業聯動,整合力量、抱團發展,合力塑造優勢互補、深度融合的低空經濟產業生態,致力于打造京津冀低空經濟體制機制策源地、人才創新集聚地、產學研用轉化地,全面支持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
寶坻區擁有在低空經濟領域“借機先飛”的條件和基礎,已經聚集了道克特斯新能源、科峰航智電氣科技、天津鑫洋來利科技等一批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服務配套保障、低空經濟應用等相關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