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在于加快數字人才培育、強化人才支撐作用。近年來,北京全面增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特別是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展成效,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急需大量數字人才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今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9部門印發了《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創造性地開展數字人才培育工作。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9部門共同發布《北京市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16條措施,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扎實開展數字領域重點人才隊伍建設,為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數字經濟發展對數字人才需求旺盛
隨著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數字人才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核心資源。4月17日,由9個部門聯合發布的《行動方案》,從優化培養政策、健全評價體系、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投入水平、暢通流通渠道、強化激勵引導等方面加大培育數字人才力度,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行動方案》的發布,彰顯了我國建設“數字人才強國”的決心,為數字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方向指引,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筑起“蓄水池”。
北京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繁榮健康發展,將其納入戰略性安排,積極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3年,北京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87萬億元,同比增長8.5%,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7.8%(按現價計算),高于全市GDP增速2.4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6成,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5%。截至目前,北京市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9020家,占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20%,較上年同期增加403家。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也需要提速數字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北京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加快實現數字人才的匯聚與培養。包括積極推薦集成電路、生命科學、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人才,吸引海內外優秀創新創業人才和青年人才來京工作;舉辦數字經濟高端研討班、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題培訓班、首席數據官素養能力培訓班,加快培育高水平、創新型、復合型數字人才;依托北京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舉辦大模型訓練營、數據編織訓練營、數據資產入表訓練營,提升大模型企業、數據業務企業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專業能力;通過舉辦“創客北京2023”創新創業大賽、北京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競賽等活動,激發數字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圍繞集成電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推進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共建特色研究院,打造產教融合基地,為北京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唐建國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浪潮浩浩蕩蕩,對數字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實施方案》的頒布出臺是在國家9部委相關政策出臺后,北京市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的重要成果,標志著北京在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對于推動全市乃至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著力培養四類數字領域重點人才
何為數字人才?目前行業內尚未形成統一標準。《2023中國數字人才發展報告》將數字人才定義為具備數字化思維及數字化的基本知識、業務能力和發展潛能,在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領域,從事數字產業化以及產業數字化等工作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運營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數字人才是一個多元化的群體,在不同的領域和行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推動著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
按照《實施方案》,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北京將著力培養數字戰略科學家、數字領軍人才、數字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四類數字領域重點人才隊伍,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加大人才儲備。
北京將建設數字戰略科學家梯隊,通過“三個一批”,即引進一批海外高層次數字人才、支持一批留學回國數字人才創新創業、組織一批海外高層次數字人才回國服務,發現和培養戰略科學家,形成成長梯隊,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解決突破“卡脖子”難關。
同時,支持數字領軍人才成長,鼓勵各單位設立首席數據官。通過開設訂單、定制、定向培訓班,以及舉辦高級研修項目等方式,不斷提升首席數據官和企業管理人員數字能力素質,培養一批既懂產業技術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北京還將培育和壯大數字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對數字技術人才,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取得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可銜接認定相應職稱,不斷提升從業人員數字素養和專業水平。對數字技能人才,推動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展專業設置并動態調整,推動相關課程、教材教程和教學團隊建設,同時支持技工院校開展數字技能社會培訓,加強北京市技工院校數字技能人才培養力度。
重點打造一批數字人才培育平臺
打造數字人才培育平臺,北京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建設數字領域“一流專業”“一流課程”方面,緊密對接首都功能定位和高精尖產業需求,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專業集群。2024年,北京新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工業互聯網應用、區塊鏈技術應用等數字技能相關專業22個。目前,高職數字技能相關專業布點137個,約占總數的21.1%;中職數字技能相關專業布點109個,約占總數的19.1%。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北京立項建設“華為信息與網絡工程師學院”等一批特色高水平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共享、人才互兼互聘,引入企業數字化教學實踐平臺,教學過程融入行業企業新技術、新規范,帶動學校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產–學–研–用”一體推進。同時,整合北京市重點產業園區、行業協會、企業資源,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產教聯合體”等11個市域產教聯合體和“全國通用人工智能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29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數字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師的孵化器。
根據《實施方案》,北京將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作用,重點打造一批行業特色鮮明、集聚創新人才平臺。
在深化產學研融合培養體系建設方面,北京將加強高等院校數字領域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建設一批數字領域“一流專業”“一流課程”,提升首都急需緊缺領域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能力。同時,完善數字技術人才基地建設,進一步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數字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基地作用,開展數字人才繼續教育和學術技術交流活動。
此外,北京還將圍繞戰略性數字經濟新業態、新職業、新崗位,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數字技能培養優勢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和技術攻關等活動。
完善加快數字人才發展機制
好的發展機制對人才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不僅能夠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能給人才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構建起良好的數字人才創新生態。根據《實施方案》,北京將通過改進人才引進機制、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流動機制,鼓勵將數字人才納入各類人才計劃支持范圍,積極探索高效靈活的人才政策。
在人才引進方面,探索舉辦北京市數字工程師創新創業大賽等數字領域人才比賽,快速集聚一批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人才,并加大對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引進力度。
在人才評價方面,繼續升級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持續發布數字職業,動態調整數字職稱專業設置,支持數字型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對優秀技能人才可直接認定或破格晉升職業技能等級。推動落實“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大力培養創新性、實用型數字技能人才。
在人才激勵方面,持續發布數字經濟從業人員相關崗位工資價位信息,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符合數字人才特點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事業單位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
在人才流動方面,支持開展高層次數字人才出國(境)培訓交流,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數字人才國際交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骨干人才。對接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鼓勵數字人才在京津冀三地流動。同時,支持各區制定出臺精準有效的數字人才支持政策,引導優秀數字人才向重點企業流動,暢通企業數字人才向高校流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