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基層公共衛生醫防結合護理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于社區進行慢性病管理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社區護理,40例)和觀察組(醫防結合護理,40例),比較兩組健康相關指標、健康教育效果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其他指標均有所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健康教育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層公共衛生醫防結合護理可有效提高社區慢性病管理效果,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防護和管理,幫助其更合理地控制相關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基層公共衛生;醫防結合護理;社區慢性病管理;高密度脂蛋白;生后質量
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是慢性病中的三大基礎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依靠藥物來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的水平,易產生各種負性情緒,從而影響治療依從性及藥物效果[1]。醫防結合護理模式不僅關注患者的病情控制,還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通過相應的護理措施,實現對病情的有效控制,預防病情反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2]。本研究旨在探討基層公共衛生醫防結合護理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于社區進行慢性病管理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7.37±2.81)歲。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0~71歲,平均年齡(66.97±2.5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均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為首次參與社區慢性病管理的研究。排除標準:合并患有腦血管疾病;存在視聽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行常規社區護理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血糖水平,為患者提供基本的醫療需求,提供健康用藥指導。
1.2.2 觀察組行醫防結合護理
(1)建立覆蓋社區的管理平臺:構建覆蓋全社區的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數據管理功能,詳細了解每位患者的個人信息和健康狀況,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方案,確保提供的護理服務既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又符合醫療規范的要求。
(2)優化服務內容:確保社區居民能夠享受到高效且貼心的醫療服務,合理設定服務范圍,并優化服務流程,縮短慢性病患者等待治療的時間,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整體醫療服務效率。
(3)飲食計劃制定:基于患者的營養需求、病情以及個人口味偏好,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建議患者攝入豐富的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和健康脂肪,同時限制高糖、高鹽和高脂肪的食物。另外,重視運動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填寫運動日志,記錄每天的運動種類、時間和強度,這樣不但能讓患者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況,還方便醫療團隊進行后續的跟蹤和指導。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健康相關指標:包括舒張壓、收縮壓、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健康教育效果:包括合理用藥,了解疾病、飲食知識及生活知識等內容。采用自制評分量表評估,百分制,分數越高效果越好。
(3)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采用SF-36評估量表評估,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健康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其他指標均有所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兩組護理前健康教育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健康教育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慢性病管理的前沿陣地,其核心任務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實現對慢性病的有效控制[3]。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首先,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對慢性病及其管理方式的認知,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療計劃[4];其次,與患者建立長期穩定的醫患關系,通過定期隨訪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5]。此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應加強對慢性病患者的綜合干預,全面提升對其健康管理水平。
醫防結合護理是將傳統的醫療和疾病預防緊密結合,重點針對慢性病患者,其核心不僅在于關注患者的疾病治療,更著眼于預防疾病的復發和進展,通過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緩解負性情緒,以及調動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6~7]。在醫防結合護理中,需要護理團隊深入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包括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社會支持系統等,然后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糾正患者可能存在的不健康行為,如缺乏運動、不合理的飲食等,同時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導[8~10]。此外,醫防結合護理還強調患者家屬的參與。護理團隊會與家屬密切合作,共同監督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確保患者能夠堅持正確的治療和生活方式,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基層公共衛生醫防結合護理可有效提高社區慢性病管理效果,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防護和管理,幫助患者更合理地控制相關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月敏.關于醫防結合護理對公共衛生中社區慢性病管理作用的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2023(11):152-155.
[2]李玲玲.醫防融合護理應用在公共衛生中對社區慢性病的管理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2023(8):38-41.
[3]王雅霞,曹峰,宋丹,等.醫養結合背景下社區老年人中醫體質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以貴陽市延中社區為例[J].亞太傳統醫藥,2022,18(5):6-9.
[4]陶楊,劉曉俠,胡昌倫,等.基于醫防融合的健康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知識、行為和自我效能的影響[J].健康體檢與管理,2023,4(1):82-86.
[5]陳佳,王正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醫、防、養結合”服務模式的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S1):244-247.
[6]王坤.醫防結合護理在公共衛生中對社區慢性病管理的作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2022(10):156-158.
[7]王新明.醫防結合護理在公共衛生中對社區慢性病管理的作用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2023(9):121-123.
[8]李玉梅,吳漫.醫聯體分級診療結合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控制中的應用及實踐[J].當代醫藥論叢,2024,22(1):5-7.
[9]吳美芳.基于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下的健康管理在社區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30):4339-4341.
[10]孫潔.區護理服務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3,39(28):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