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下冊教材和選擇性必修上中下教材,一共設計了28個教學單元,"其中“必修”"每冊8個單元,上下冊共16個單元,覆蓋7個“學習任務群”,大作文寫作主要集中在“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3個任務群。而選擇性必修上中下教材,每冊4個單元,上中下共12個單元,覆蓋9個“學習任務群”,大作文寫作主要集中在“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外國作家作品研習”3個任務群。基于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筆者立足學習任務群,整合、化用教材閱讀寫作資源,以教考銜接為橋梁,挖掘學生作文的增長點。
一、呼應單元人文主題與寫作任務,挖掘內容增長點。
統編版必修上下冊和選擇性必修上中下三冊,涉及十三個寫作主題,可謂是包羅萬象,舉一千從,堪稱高考作文備考的知識寶庫。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寫作主題與近幾年高考作文重點關注的講好中國故事、家國情懷、命運共同體、文明互鑒交融、平視世界、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傳承與創新、科學精神、五育并舉、青年責任擔當等熱點話題一脈相承,高度吻合。由此可見,梳理教材中的寫作任務,并從教材出發延伸話題,進行更高層次的整合化用,確定高三寫作教學的增長點,建構高三寫作教學的內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寫作任務做了梳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和延伸,提煉出相關主題。同時,基于高三寫作教學指導系列化、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的考量,對高考作文備考主題以及寫作技巧做了整合,設計了高考作文訓練系列化框架。內容詳見表1:
以上表格中的十大高頻作文主題,是結合教材的寫作任務及當下的時政熱點概括與提煉出來的。同時,在這十個母題的引領下,總結歸納了一些子話題,并把對應的統編教材內外的相關作文素材都進行了整合和匯編"。結合統編教材單元主題及寫作任務,挖掘出的備考子話題及素材,與高考真題的要求高度吻合,以2023、2024年全國1卷作文為例,內容詳見表2:
二、開展有序的項目化學習活動,尋求專題教學增長點。
美國巴克教育研究所把項目化學習定義為一套系統的教學方法,并指出:“它是對復雜、真實問題的探究過程,也是精心設計項目作品、規劃和實施項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1]筆者認為聚焦于學習任務群的視域下,以項目化學習活動為載體,基于真實情境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群,讓他們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對核心知識進行思考、探索和表達,可以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項目化學習主要聚焦核心知識,而核心知識概念比較寬泛,可以指向人文主題,也可以指向語文素養。我們開展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是由寫作主題入手設計學習任務群。對于“責任擔當,青春力量”這一寫作主題,結合部編版必修上第一單元“青春的價值”與必修下第五單元“抱負與使命”的單元學習任務,筆者創設了以下學習活動:
任務一:致青春:(1)我最喜愛的“習言習語”:閱讀習主席《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摘錄讓你感觸最深的句子。(2)我的“青年偶像”:你心目中哪些“青年偶像”具備習主席提到的青年優秀品質,請為他們編寫人物簡歷。
任務二:話青春:中央電視臺《開講啦》是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每期節目由一位名人傾情演講,分享他們對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給予中國青年現實的討論和心靈的滋養。如果你是節目現場的青年代表,可以向演講嘉賓提問互動,你想講述青年最關心、最困惑的什么話題,請擬寫一個發言提綱。
利用上述任務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項目化學習活動,將寫作教學與社會實踐融為一體,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搜集素材、整合素材,并借助摘抄人物語錄、編寫人物簡歷、擬寫互動發言提綱等方式,做到讀寫有機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同時,教師可合理利用教材(學習任務群中的課文示例)這一豐富的學習資源,對學生的寫作進行針對性較強的指導,在類比遷移中實現深度表達,讓書面表達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素養和寫作水平。
三、借用邏輯清晰的思維導圖,催化思維提升增長點。
“思維導圖”即教育者為學習者提供支援的輔助性手段。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水平之間存在差距。[2]教師適時、合理地創設思維支架有助于縮小這種差距,進而解決寫作中的問題。下面以教材中袁隆平這一人物素材為例,談談思維導圖在素材積累及運用中的作用,具體內容見表3:
將教材內人物素材的相關事跡展列成結構清晰、層級分明的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積累和應用素材。而系統化、外顯化、形象化的思維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篩選整合課內素材的關鍵信息,梳理明確應用素材的正確方向,實現論點論據有機融合,高度統一的寫作目標。
2020年修訂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新教材的編寫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教師和學生把握教與學的深度和廣度,為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命題提供重要依據,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育人合力。”這表明教材與高考命題緊密銜接,所以從教材中的寫作素材與寫作任務中挖掘出作文增長點,可以為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巴克教育研究所項目學習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M].任偉譯.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8.4
[2]維果茨基.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余震球,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