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4年農墾“兩大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提出,2024年持續開展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力爭實現全國糧食種植面積520萬hm2、較上年增加1萬hm2,總產量397億 kg、較上年增加3億kg;深入推進“農墾社會化+地方”行動,帶動地方糧食增產17.5億 kg。
《工作方案》出,強化技術推廣,促進大面積單產提升。一是分作物、分區域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大豆以精量點播、大壟高臺密植、淺埋滴灌、根瘤菌接種等為重點,玉米以精量播種、密植精準調控、大壟雙行+密植等為重點,水稻以集中育秧、機械化插秧、精準定量管理等為重點,油菜以推廣機械直播、丸粒化精播、無人機飛播等增密技術和催枯聯合機收、分段機收等減損措施為重點,開展主要作物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創新、熟化示范應用,強化單產提升科技支撐。二是加強培訓交流,提高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開展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20項高產高效技術線上直播活動,組織編制高產高效技術手冊,分作物、分區域開展高產高效技術現場交流,大范圍、多層次推廣應用農墾高產高效技術及模式,推動主推技術大面積推廣落地。支持墾區開展區域性技術觀摩交流,組織農場分作物、分耕作模式完善生產技術規程、農機作業標準等,提高關鍵技術措施到位率和覆蓋面,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三是發揮規模化、組織化優勢,推進轉基因產業化應用。鼓勵墾區、農場積極參與本省轉基因產業化應用,探索總結墾區轉基因作物種植技術模式和管理模式,為全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工作發揮更大作用。
《工作方案》強調, 加強良種繁育,擴大優良品種應用。一是加快新品種選育推廣。發揮農墾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優勢,積極參與和落實國家育種聯合攻關任務,加快高油高產大豆、耐密宜機收玉米、短生育期冬油菜等突破性新品種選育。二是推進種子標準化生產。加快糧油等主要作物優良品種生產推廣,積極開展農作物種子認證,提高良種生產供應保障能力。以小麥種子為切入點,啟動農墾種子系列團體標準建設,推進種子質量全程管控和標準化生產,推動種子供應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三是全面推廣使用良種。組織開展區域性良種推廣應用和交流合作,重點推廣高油高產大豆品種,耐密植、抗倒伏、宜機收玉米品種,高產優質穩產多抗小麥和水稻品種,高產高油宜機收油菜新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促進糧油高產穩產。
《工作方案》提出,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一是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建立健全多元籌資機制,以黑土地、平原地區耕地、具備水利灌溉條件的耕地為重點,積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堅持新建與改造提升相結合,綜合配套田塊整治、土地改良、灌溉排水、輸配電、農田防護和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技術推廣服務等措施,提高農田防災減災能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做好績效評價等工作。三是推進退化耕地治理。總結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地技術模式,探索形成區域性綜合治理方案,切實推進耕地質量保護提升。
《工作方案》強調,提高大型農機裝備水平,引領農業機械化。一是加快建設農墾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制定出臺農墾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積極建設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和農業應急救災中心,助力墾地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發揮農墾在農機生產服務和應急救災中的支持保障作用。二是搭建區域性農機合作平臺。以北方墾區為重點,探索建立墾區大型農機協同運行機制和墾墾間對接合作機制,通過聯網調動指揮,科學合理配置各類農機,推動區域共建共享,提高農墾農機使用效率,提升農機服務能力水平。三是推進農機裝備優化升級。針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關鍵環節,推廣使用大中型、多功能、智慧化、節能環保型和復式聯合作業機械,提高全程機械化作業質量,降低機械損失率。穩步推進大型農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