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研究240 g/L噻呋酰胺懸浮劑、25%戊挫醇水乳劑、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嘧菌酯乳油、70%苯醚甲環銼·丙環銼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湖南省張家界慈利縣實際種植的水稻品種為試驗對象,并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零陽鎮永安村試驗田開展試驗,共設5組藥劑處理及1個清水處理。試驗結果表明,上述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中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在防治紋枯病及提高水稻產量的效果最為顯著。研究結果為水稻紋枯病的科學防治提供基礎理論依據。
關鍵詞:水稻紋枯病;藥劑防治;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35. 1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9-81-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9.019
0 引言
水稻紋枯病是一種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病害[1],主要發生在水稻的葉鞘和葉片上。患病初期水稻葉片會出現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水漬狀病斑,后期病斑會逐漸擴大,并融合成云紋狀的大病斑,導致葉片發黃、枯萎,甚至死亡。水稻紋枯病會嚴重影響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對養分的吸收,從而導致水稻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和危害也越來越嚴重[2-3]。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病蟲測報處公布的資料,我國近年來水稻紋枯病的年均發病面積為1 500萬~2 000萬hm2,每年損失稻谷約60億kg,占水稻病蟲害損失的40%~50%[4]。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應以清除病菌源為前提,以合理施肥和科學管水為核心,并采用適時藥劑防治的綜合治理策略。在水稻紋枯病化學防治方面,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而篩選出多種對水稻紋枯病有較好防治效果的藥劑。為了有效控制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和危害,篩選出高效、低毒、環保的藥劑是當前水稻病害防治研究的重點[5]。農業防治措施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6],包括合理施肥、科學管水、施足基肥、及時追肥、配施磷鉀肥、切忌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在水稻生長中后期采取濕潤灌溉、干濕交替,既要避免長期深灌,也要防止曬田過度,降低田間濕度,抑制病菌蔓延擴散[7]。同時,種植抗病水稻品種也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有效途徑之一,應根據種植地的生態特征,在農藝性狀相近的前提下,種植抗病性較好的水稻品種[8]。綜上所述,綜合應用多種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和危害,從而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9-10]。基于此,筆者選用5種常用的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藥劑,研究其防治效果,以期為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1 試驗地概況
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零陽鎮永安村開展試驗。該地(東經111.13°,北緯29.4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8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 4.3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8.5 ℃,無霜期為267 d,年降水量為1 373.3 mm,年日照時數為1 569.6 h。永安村地形平坦,有3座小型水庫及30多口蓄水堰塘,水體面積為14 hm2;土壤主要為水稻土,保水保肥能力強。此外,永安村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兆優5455(秈型三系雜交水稻),由深圳市兆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在湖南省作中稻栽培時,兆優5455的抗病性表現為葉瘟5.0級、穗頸瘟6.3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4.7、白葉枯病5級、稻曲病5級。
供試藥劑有240 g/L 噻呋酰胺懸浮劑、25%戊唑醇水乳劑、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均購自江蘇農藥有限公司),20%嘧菌酯乳油、7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均購自山東化工有限公司)。
2.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詳見表1。采用大區對比試驗方式,且不設置重復,每個處理區域的長為60 m,寬為5 m,面積為300 m2。試驗于2023年進行,共施藥2次,于水稻分蘗末期(7月17日)第1次施藥,于水稻破口期(8月18日)第2次施藥,種植人員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噴霧,用水量設定為230 kg/hm2。
2.3 調查方法
分別在施藥前、施藥后的第45 d和第90 d進行調查,采用五點取樣法,即以株為單位,在每個試驗小區隨機選取5個點,每點面積均為0.5 m2,調查并記錄水稻總株數、病株數、各病級株數,從而計算出病株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見式(1)到式(3)。
病株率=(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1)
病情指數=[Σ(各級病株數×相對級值)÷(調查總株數×9)]×100"""""""""""""""""""""""""""""""""""""""""""""""""""" (2)
病指防效=[(清水對照區病情指數-藥劑處理區病情指數)÷ 清水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3)
根據相關標準對水稻紋枯病的危害程度進行分級。在水稻成熟后收割,測定各處理的水稻實際產量,并計算增產幅度。施藥后,定期觀察各藥劑處理區的水稻是否出現藥害現象,如果出現,要詳細記錄藥害癥狀及危害程度。
2.4 數據分析
用Excel 2019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并用SPSS 26.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3 結果與討論
3.1 施藥前紋枯病的發病情況
施藥前紋枯病發病情況見表2。由表2可知,施藥前,各處理的病株率有一定差別,但不顯著。其中,處理1的病株率相對較低,且其他處理的病株率與處理1相近。這說明施藥前各處理的紋枯病發生情況相似,各藥劑處理初始抑制效果并不明顯,要觀察施藥后的情況來評估藥劑的防治效果。
3.2 施藥后45 d病株率
各處理施藥后45 d病株率見表3。由表3可知,施藥后45 d,各處理的病株率存在差異。其中,處理3的病株率最低(31.3%),且與其他處理的差異顯著;處理1、處理2、處理4、處理5的病株率(39.1%~42.6%)較為接近;處理6的病株率為50.7%。這說明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較好,且其他藥劑也有一定防治作用。
3.3 施藥后90 d防治效果
各處理施藥后90 d的防治效果見表4。由表4可知,施藥90 d后,處理3的病株率(40.2%)、病情指數(12.6%)均較低,防效最高(40.3%);其次是處理5,病株率為36.9%、病情指數為18.7%、防效為23.6%;清水對照處理的病株率為64.3%、病情指數為23.4%。由此可知,處理3的防治效果最佳。
3.4 各藥劑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各藥劑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見表5。由表5可知,不同處理下,水稻株高(116.8~ 117.5 cm)無顯著差異;在成穗方面,處理3的成穗最高(281.3萬穗/hm2),且高于處理1,處理2等的成穗中間水平;處理3的穗粒數最高,其他處理相對較少,且處理1的穗粒數最少;各處理的千粒重差別不大(25.6~27.8 g);折合產量方面,處理3的折合產量最高(8 420.5 kg/hm2),其次是處理2,處理1的折合產量較低(與清水對照處理接近)。綜上所述,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明顯,是理想的藥劑選擇,其他藥劑也有防治作用,清水對照處理的整體產量非最優。
4 結束語
筆者通過試驗研究不同藥劑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水稻產量的影響。施藥前,各處理的病株率差別不顯著;在對施藥后 45 d的防治效果分析時發現,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的水稻病株率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在對施藥后90 d的防治效果分析時發現,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的水稻病株率、病情指數均較低,防效最高,其他藥劑處理(如7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的防效次之;在水稻產量方面,用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水稻成穗最高、穗粒數最多、產量也最高。綜上所述,3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水稻紋枯病及提高產量的效果最為顯著,其他藥劑也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鄒建華.試論水稻紋枯病的發生與防控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3):142-144.
[2]盧惠迪.不同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31):20-21.
[3]張振.不同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效果試驗[J].現代農業,2017(4):28-29.
[4]谷春香.水稻主要病蟲害預測與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5(16):88.
[5]徐小龍,任美伶,鄭然,等.微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進展[J].農藥科學與管理,2024,45(5):26-31.
[6]PORRAS M F,MALACRINò A,AN C,et al.A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program outperforms conventional practices for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in cambodia[J].Plant Health Progress,2022,23(2):206-211.
[7]黃龍兵,吳龍飛,吳蓮,等.2020—2022年江蘇響水縣水稻紋枯病重發原因及防控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6):28-29.
[8]徐云珂,李寬.不同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田間效果試驗初報[J].上海農業科技,2024(1):121-122.
[9]劉素玲,湯玉煊,楚宗艷,等.不同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田間防效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3(22):65-66,72.
[10]于湧鑫.納米農藥制劑對洪澤區水稻穗期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23(6):108-110.
作者簡介:卓慈利(1980—),男,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