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據看杭州的生物醫藥產業:截至 2023年底,杭州生物醫藥總體規模超850億元。2023年,全市共計187個新藥獲批開展臨床試驗,同比增長51%;新獲批 83個藥品批件,同比增長超100%;新獲批三類醫療器械95個,同比增長37%,二類醫療器械397個,同比增長21%,有13款產品通過國家和省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優先審批通道獲批上市。
近年來,杭州著力推動創新藥物、醫療器械、數字醫療、醫美及大健康、產業鏈配套服務協同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乘勢而上、快速發展。
區域特色鮮明,形成“一核四園多點”布局
炎炎酷暑,午后熱辣的陽光投射在杭州醫藥港小鎮客廳大樓的玻璃幕墻上,大樓前矗立的“杭州醫藥港”幾個字奪目而耀眼。
走進小鎮客廳,藍底白字的LED屏上顯示的“中國醫藥港歡迎您!”字樣同樣醒目而吸睛。名字的里外不一讓記者心生疑惑。“2023年11月,杭州正式啟動‘中國醫藥港’核心區建設,意味著杭州醫藥港步入新的時代。”杭州醫藥港產業社區書記吳菲菲解釋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新驅動引領的生物醫藥產業陸續被多地列為重點發展產業。2016年,杭州將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在當時的錢塘(新)區園區規劃中,留有一片“空白地”,原來是一片土壤肥沃的草莓種植園。“那片土壤肥沃的草莓園就此成為我們手中的一張‘白紙’,一年后,這張‘白紙’上勾勒出一張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藍圖’,杭州醫藥港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下啟動了建設。”杭州醫藥港管理辦公室主任盧建軍說。
經過多年發展和沉淀,截至目前,杭州醫藥港已聚集生物醫藥企業1700余家,其中包括默沙東、輝瑞、強生等全球七大知名藥企。此外,為使產業生態更加完善,杭州醫藥港還建成投用了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省級疫苗批簽發實驗室、動物試驗中心等一批科創平臺,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等省內6家三甲醫院共建臨床試驗中心。
杭州醫藥港是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縮影。目前,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已形成“一核四園多點”的空間格局。其中,核心區為錢塘(新)區,高新區(濱江)、蕭山區、余杭區、臨平區構成“四園”布局,建德市等地構成“多點”布局。
在產業發展方向上,“一核四園”各具特點。其中,錢塘(新)區圍繞打造“全國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目標使命,布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杭州高新區(濱江)形成了智慧健康、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等特色領域;蕭山區重點發展創新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高端CRO/CDMO(委托研究機構/合同研發生產組織)、數字化醫療等領域;余杭區發揮“數字+健康”融合創新優勢,重點發展創新藥、先進醫療設備及器械、“互聯網+”專業健康服務等領域;臨平區圍繞打造全國CXO(醫藥外包服務)集聚高地、全省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引領地目標,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小分子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
增添產業活力,龍頭企業動能強勁
貝達藥業作為一家以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為核心,集研發、生產、市場營銷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四年的研發投入始終在營收的38%以上,去年更是高達40.80%。
作為中國創新藥“第一股”企業,貝達藥業始終堅持新藥研發“多管齊下”,目前在研創新藥項目有2項NDA申請獲受理,23項處于臨床不同階段,涵蓋靶向新藥和免疫療法,兼有小分子和大分子多種抗癌新藥機制。其中上市申請獲受理的BPI-16350是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具有全新結構的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6抑制劑,適應癥為乳腺癌,目前正在接受技術審評,有望為我國廣大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選擇。這是貝達藥業在肺癌領域之外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開拓和創新根植于賽諾菲的基因中,這是我們不斷追尋科學奇跡,實現讓更多患者‘煥發生命光彩’的動力源泉。”知名跨國藥企賽諾菲大中華區總裁施旺表示。除了加速將更多藥物引入中國,賽諾菲不斷加大本土投資,依托全球戰略,打造“中國方案”,以行業領先的免疫學優勢專長,持續加速為中國患者帶來更多創新解決方案,共同推動中國健康事業發展。

目前,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各細分賽道龍頭企業發展強勁,如醫藥領域集聚了貝達、歌禮、華東醫藥、賽諾菲等企業;醫療器械領域集聚了啟明醫療、諾爾康、諾輝健康等企業;醫藥外包服務領域集聚了泰格醫藥、藥源新地、健新原力等企業;數字醫療領域集聚了微醫、火石創造等企業。
4月24日,在第八屆萬物生長大會上,杭州市創業投資協會聯合微鏈共同發布2024杭州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榜單。榜單顯示,截至 2024 年4月,382家準獨角獸企業中,醫療健康類企業有117家,占比約為31%。
當好“店小二”,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2019年7月,在海外求學工作多年,帶著近20年國際大藥企及初創公司研發、管理經驗的吳振華博士決定回國創業。頂著酷暑輾轉上海、蘇州、廣州等地考察后,吳振華背著隨身行李包只身一人來到了杭州。聽完杭州醫藥港小鎮生物醫藥創新生態和服務的相關介紹后,吳振華當場拍板:就落戶在這里。“我們和國外合作方溝通時,他們十分吃驚于短短四年竟然能有三個在研藥物進入臨床階段。”吳振華說這是中國速度。這樣驚人速度背后,是無數日夜的辛勤付出和精準高效的研發管理,同時也離不開小鎮優良的營商環境。
在1月2日召開的杭州高新區(濱江)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高新區(濱江)發布了新一輪生命健康產業政策,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區生命健康產業營收突破400億元,將高新區(濱江)打造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發展高地。據高新區(濱江)管委會副主任顧華鋒介紹,新政旨在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在研發、臨床、公共服務、成果轉化等各個關鍵環節全生命周期支持。新政的落地也將進一步鞏固高新區(濱江)在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核心優勢。
生物醫藥是一個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巨大的產業,政府的政策支持對產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2022年11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立足于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圍繞產業全領域生態,推出25條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積極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搶抓產業發展戰略機遇期,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研發制造產業發展高地,為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城市范例提供堅實支撐。

202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實驗室級生產及相關產業環評制度改革方案》,以優化監管和增強服務為改革方向,進一步優化生物醫藥營商環境。
“生物醫藥是對人才、政策、政府服務、產業鏈等全產業生態要求極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杭州為此建立了完整的政府服務體系,全面發力科研平臺、技術平臺建設,打造人才蓄水池,全力支持產業鏈企業發展。” 杭州市投資促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杭州在擁有實力強勁的傳統制藥產業優勢的同時,形成了新藥研發、醫療器械、數字醫療等領域的特色優勢,在合成生物學、BT+IT、基因與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深度布局。目前,杭州擁有64家生物醫藥上市企業、全國排名第五,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數位列全國第七,全球藥企10強已有8家落戶杭州。
責任編輯: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