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會展業也面臨諸多安全挑戰。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會展業的安全問題,通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完善場館硬件設施以及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等措施,有效提升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為持續發展城市經濟、深化國際文化交流作出更大貢獻。
提升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對促進會展經濟安全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
會展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其本質安全水平直接關系到會展活動的順利進行和城市形象的塑造。一個安全有序的會展環境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參展商和觀眾,還能有效促進商業合作和文化交流。提升會展業的本質安全水平,對于保障會展活動順利進行、推動城市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會展業相關單位要認真落實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高水平安全工作目標;以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構筑層層履責的工作體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持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逐層逐級擰緊責任鏈條,按照“業務誰主管、安全誰負責”的原則,對照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照單履職,推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落細。會展經濟業態作為拉動服務業的重要引擎或核心發動機之一,在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宏觀市場條件下,在后疫情時代經濟“雙循環”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在此大背景下,會展行業必須站在政治責任高度來認識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準確把握行業管理與安全管理的關系。堅持將安全管理工作融入行業管理的各環節中,注重關口前移和源頭管理,促進會展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不斷提高。準確把握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與接受各方面監督的關系,把功夫下在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上,主動接受管理部門、執法機構、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
提升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是維護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求。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持續穩定的安全環境,高水平安全是護航高質量發展基礎和根本。2023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刻總結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并將之概括為“五個必須”,其中明確提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為新時代統籌發展和安全指明了方向。會展業通過組織和舉辦各類會議、展覽等活動,帶來大量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是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和城市經濟發展、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新征程上,會展業必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兩件大事,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努力實現二者的動態平衡,打好化險為夷、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停步,維護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推動會展經濟巨輪乘風破浪、穩健前進。

提升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是行業安全管理的現實要求。中國會展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近年來,各省份不斷加強和提升對會展行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會展行業雖然受到重創,但我們也欣喜地發現,后疫情時代,會展業表現出了強勁的復蘇趨勢,正逐步加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在會展業朝著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信息化和創新發展的同時,面臨的安全形勢也十分嚴峻,暴露諸多與其發展不協調的隱患問題,甚至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不良的社會性負面影響。如2024年3月,某展館短短一周時間內,同一地點發生兩起同類型的展臺倒塌事故,教訓極為深刻。針對會展行業安全管理現實需要,中國安全生產協會于2022年4月26日發布《會展業安全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并聯合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于2022年10月發布關于推動落實《會展業安全管理規范》的實施意見。2023年2月21日,中國安全生產協會會展安全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圍繞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提升開展調研、研討、座談,建立會展安全專家庫,配套研發四個會展安全師中級培訓課程,開展首批會展安全師的培訓評定。此外,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啟動《會展企業安全等級評價標準》立項、編制等多項具有實質性的會展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工作,開展會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的試點工作。
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在現實管理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
近年來,會展業深入貫徹安全生產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化“三管三必須”、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等要求,會展業本質安全水平有所改善。但是,整個行業在安全主體責任落實、設計圖紙審查、現場作業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安全設施配備、安全科技支撐、安全監理、教育培訓演練、安全經費投入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
防范化解組織管理事故風險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不完善,組織管理混亂無序,十類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不明晰,場館、主場、主承辦、搭建、審圖、監理、撤展等各個環節普遍存在安全監管缺位,流于形式“走過場”,風險管理逐級負責出現斷層現象。人力、資金、設備器材等安全投入不足,特別是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監理人員、結構安全人員配置不足,專業力量薄弱,安全監管存在死角盲區。應急組織管理不到位,重預案編制、培訓形式,輕實戰演練。遇到突發事件,無法快速有效、有序啟動應急預案,延誤應急處置的最佳時機。
防范化解展臺等搭建物及設備設施事故風險能力不足。主場、主承辦、搭建等相關企業為節省場地、展臺搭建成本,忽略有關安全標準及技術規范,未按設計圖紙及工藝流程施工建設,使用結構強度、防火阻燃等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劣質材料,在人員流動強、人群擁擠的情況下,極易引發展臺開裂甚至坍塌。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搶時間、趕工期,違章作業、冒險作業,占用、堵塞消防應急通道問題十分突出。電氣線路敷設不符合國家標準,展會現場私接亂拉、超負荷用電現象較為普遍,極易引發電氣線路火災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社會產生惡劣影響。大型展會搭建、撤展期由于時間緊,人、車、機、電等多工種交叉作業、多設備同場作業,各類事故風險交織疊加。
防范化解人為因素事故風險能力不足。展會組織者、管理者到提供相關服務的各級、各類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總體素質偏弱,會展業“四師”配備不到位。從目前相關服務企業從業人員素質來看,管理層人員大多是行政配備,屬于“半路出家”;會展設計人員多是從其他專業轉行而來;工程、制作、施工隊伍參差不齊,安全知識匱乏,安全防護意識淡薄,違反安全操作技術規范及安全標準搭建展臺及安裝設備等不安全行為,極易引發展臺坍塌、觸電、火災等事故;參展、觀展人員復雜、人群密集也是發生事故的主要誘因。
積極推動會展業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提升會展業安全水平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積極推動會展業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提高本質安全水平,為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必須緊緊圍繞國務院安委會部署開展的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2024—2026),結合會展業實際情況,著重在會展安全理念、安全標準、安全責任、安全審查、安全科技、安全辦展、安全素質等方面,全面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建立完善的新型行業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全力保障會展安全,實現會展經濟的安全與高質量發展。
加強會展安全頂層設計。建議由商務部門牽頭,聯合應急、消防、公安、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托相關行業協會、院校、企業,加快推進會展行業安全標準和規范的編制。明確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從業安全資格、要求和管理準則。推動行業標準的落地實施和全程監督,確保各會展主體遵守安全規定,提高整體安全水平。
加強會展安全培訓和交流。商務、人社、應急等相關行業部門應積極推動、主動作為,把會展安全“四師”技能培訓納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目錄。加快推進會展安全省(區、市)級工作站和網絡職業教育學院實訓基地建設,組織開展會展安全相關內容和“四師”的培訓評價,增強區域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搭建行業交流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和經驗交流,推動行業技術和管理創新。
建立行業誠信體系和評估機制。建立行業誠信體系,對會展活動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和行業自律監管,確保會展活動安全進行。建立行業企業安全誠信數據庫,定期開展行業自律評估,對會展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評價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形成行業自警、自省、自律良性循環。積極推動相關部門出臺安全等級評價政策文件,把會展業相關企業安全等級評價納入從業強制要求,按企業類型分別進行安全等級評價。
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研發。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動態,聯合安全領域頭部企業,結合會展安全實際需求,開展技術創新并推動新技術、新設備在會展安全領域的應用。組織開展技術研發和合作項目,提升行業整體的科技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廣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標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會展業的應用,推進“智慧+安全”的會展業智能化管理模式。有條件的場館可積極應用智能安防系統、智能消防系統、智慧安全用電在線監測系統和安全相關檢測管理系統,逐步實現會展全行業“一網統管”的“在線化、可視化、一體化”的安全管理體系,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會展業安全工作機制。按照“三管三必須”的法定要求,全面落實《中國安全生產協會、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關于推動落實〈會展業安全管理規范〉的實施意見》,建立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場館單位、搭建單位是否具備制定和實施安全運行、應急處置方案的能力評價機制。建立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場館單位、搭建單位責任承諾機制,明確各方責任,并報送項目所在地政府的業務主管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備案。建立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相關管理機構的安全管理責任清單,推進安全工作和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的工作機制落地見效。

加強重點環節安全風險管控。一是嚴把安全承包關。主辦單位要加強對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發包前,要將安全生產條件、安全資格、安全信譽等安全要素作為選擇承包商的重要標準;發包后,要主動加強對承包商的安全責任傳導和日常安全檢查監督,不得“以包代管”。二是嚴把安全設計關。會展主辦單位、參展單位搭建會展活動臨時設施,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格的單位進行設計、施工和驗收。主辦單位要加強對超高、戶外等危險性大的臨時構筑物結構的安全審核。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必須確保結構設計安全、資料完整,并報送場館單位備案。三是嚴把安全搭建關。場館單位應在場館內設置監控、消防、急救等設施設備和安全標識,安排會展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對場內各相關設備設施進行維護保養,確保用電、通風、采暖、特種設備、消防設施安全運行。要嚴格管理施工現場,對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進行身份識別。搭建單位應嚴格依照設計圖紙施工,加強現場安全管控,特別是對物料裝卸和臨時設施搭建拆除作業等,要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堅決杜絕野蠻施工和“三違”行為,確保搭建安全和施工質量。搭建完工后,應經監理單位或有驗收資格的單位進行安全驗收,并出具有效的驗收報告。四是嚴把安全運營關。凡參與會展項目的各有關單位在運營期間,要按照“誰主管誰牽頭、誰為主誰牽頭、誰靠近誰牽頭”的原則,明確各有關單位的安全管理職責,統籌抓好運營期間的安全管理,加強日常檢查和隨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五是嚴把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關。會展業主承辦單位、場館單位、主場單位、搭建單位、監理單位要堅決壓實企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及時摸排事故隱患,嚴格管控安全風險,做到風險隱患早發現、早處置,堅決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責任編輯: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