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蘇州評彈歷史悠久,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組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在百年的發展中蘇州評彈名家輩出,名作涌現,流派紛呈,傳人無數,建立了一座令后世景仰的藝術豐碑。如今,蘇州評彈承擔著謳歌偉大時代和傳承民族精神的重任,對于繁榮文藝市場、增進文化認同、賦能人文經濟、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相融合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時代精神煥發力量的大背景下,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崇高,唯有堅持弘毅致遠,篤行不怠,才不負所托。
我自12歲起學習評彈,在整整50年的從藝生涯中,始終牢記學藝初心,堅持守正創新,將個人專業藝術提升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統一,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是蘇州評彈肩負的光榮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才能形成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提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論斷,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在傳承經典作品的同時用新視角探索和發現經典作品中蘊含的新精神,將文化自信貫穿藝術發展始終,讓蘇州評彈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
堅持創作為國為民,詮釋時代精神力量,是蘇州評彈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蘇州評彈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緊扣時代脈搏,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曲藝創作、曲藝活動、曲藝惠民方面持續發力,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著眼評彈出人出書,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新發展,是蘇州評彈創新的正確方向。要在精品創作上下苦工,創作內容兼顧作品思想性與市場性,推出一批人民喜愛、常演不衰的評彈精品,在主題創新、形式創新、傳播創新上有新思路新變化,真正讓評彈藝術發展與時代發展、觀眾審美、市場價值相匹配。要在人才梯隊建設上下苦功,加大傳人傳書力度,給了青年演員更多參與重要演出的鍛煉機會,以演代練、以書帶人、名師帶徒,演研結合,促進蘇州評彈傳承有序,提高青年演員綜合藝術素養,形成互鑒交流、崇德敬業、生生不息的良好局面。要在市場拓展上下苦工,深化評彈藝術市場化進程,緊扣江南文化品牌建設,充分挖掘評彈藝術人文價值,積極探索評彈跨界、評彈聯名等文化衍生形式,切實發揮好評彈藝術在賡續江南歷史文脈,助力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重要作用。
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切實發揮自身作用,承擔起承上啟下的歷史使命,開拓創新,勇于探索,滿懷熱情,堅定信念,為蘇州評彈在新時代持續性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中國曲協蘇州評彈藝術委員會主任、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責任編輯/陳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