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百望山
北京城盡收眼底
頤和園、中國尊、釘子塔
一個一個點過去
手指不過稍微移動
此時的北京城
與平時趕地鐵、鉆胡同、找會場的感覺
完全兩回事
把手指再稍微向南抬高一點
就是已漂居半年的大興郁花園二里
手指再稍微準確一點
就是四樓陽臺對面毛白楊上的鳥窩
正夏承春意
必清脆回應
暗流涌動
是古人為地鐵量身定做的一個成語
直接坐地板上的
一路站著發呆的
什么姿勢均在看書背單詞的
呼呼大睡又能彈簧般驚起的
這四種人約占1%
其余約占99%的人
是一種
全部沉入到幾寸寬的深海里
從大興郁花園二里到朝陽農展館南里
來去各十八站
我用三個月時間
統計的這個數據
看似毫不相干
其實
已經醞釀
形成了某種比較明確的動向
一到點
就會分批汩汩往地上冒
天總是熟悉的藍
日升月落不用催
修個小院子有的是地
樅樹菌想吃就到山里尋
喝二兩小酒招之即來不醉不歸
人到中年
說起你的大進村說起我的大興村
說起我們共同的雙鳳鄉
盡為溢美
仿佛從前的那些嫌棄逃離之心
都是別人的
你來北京二十年
我來北京六個月
兩個初中同學才第二次的見面小聚
放在欣寧街15號小吊梨湯大興宜家店
離郁花園二里又不遠
小吊梨湯又沒有度數
再來一壺
我在北京的春天
從大興郁花園二里正門前兩排銀杏樹開始
往返出租屋與地鐵站
一天早晚兩趟在兩排銀杏樹之間走
走著走著
兩排銀灰色開始微微泛綠
一把把綠色小扇子扇出的風
就是溫暖的春風
如果把兩排銀杏樹
用目光遠遠地收攏成兩棵
就與我親手栽在大興村老屋旁的
那兩棵銀杏樹一個樣子
一樣挺拔
一樣正在扇出熟悉的春風
每多走一趟
明顯感覺到兩旁溫暖熟悉的風又綠一些了
去年大雪之日
搬來大興郁花園二里
每天在正門前的步道上匆匆來去
只用余光
掃到兩邊各有一排光禿禿的樹
在寒風中
一閃而過
今年開春
眼看著兩排樹變成了
一個長長的輕羅小扇專業批發市場
小扇綠意欲飛
見風即長
重重疊疊堆上了六層高的屋頂
引領得整個郁花園都靈動起來
原來是很喜歡的樹之一種
足以一次一次拉慢匆匆的腳步
2014年我在大興村栽的八棵樹中有二
從春到秋
不疾不徐地為五間老屋搖著扇
將來還會送很多雪白的果實給我們過冬
洗車場、麥當勞、國醫館
浦發銀行、快捷酒店、加油站
一家挨一家
在郁花園二里正門左轉角
與我趕地鐵的腳步一般緊湊
把這六家換一頭
則與我回出租屋的腳步一般快閃
這只是北京節奏的一面
在轉角前的上一秒
或轉角后的下一秒
在兩排長長的銀杏樹搭建的春天之間
葉感覺比上周大了一半
枝好像比昨天明顯長了
我原形畢露
一副大興村的優哉游哉
一個上午從大興郁花園二里出發
倒地鐵趕高鐵剛出站
背一個黑色大包疲憊不堪的人
一個開摩托出租
在出站口東張西望奮力招手喊客的人
一起完全忽略了
邵東高鐵站這個燈火輝煌的夏夜
只是簡單一兩句話
他不能確認
他就是那個說在風車口能看到邵東城的人
他就是三十一年前在雙鳳中學讀初一
放學后相邀興沖沖翻過管子嶺林場
爬到王家老院子上高高的風車口
一起在某個夏夜看燈火漸漸輝煌
卻從未去過的遙遠的邵東城的人
摩托車虎虎生風
一前一后挨緊的他與他都沒有進一步確認
十塊錢的距離轉瞬即到
對著掛在車龍頭上的微信掃碼付款
兩個看起來有些落魄的中年男人
轉瞬即逝于三十一年后燈火輝煌的邵東城
月光燈影
低語若無
小小的堿河
在夜里顯得有些復雜起來
興華大街與興和大街上的車流
南北走向
兩座橋之間
有人東西方向來回走
漸漸
這一段堿河
只屬于我
零點已過
辛丑元宵已過
堿河又漸漸歸于簡單
郁花園不遠
只剩我一個人陪
我還多待一會兒
責任編輯:青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