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福州脫胎漆器作為獨特的工藝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福州脫胎漆器有待于運用現代設計方法重新煥發新生。而IP形象通過與現代設計元素和流行文化相結合,能夠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和興趣,擴大傳播渠道。但在設計文化IP形象時,需要避免出現文化內涵缺失的情況。“文化轉譯”打造IP形象的方法,能夠深度挖掘福州脫胎漆器的文化主題,保留文化內核。運用文化轉譯的方法探索福州脫胎漆器IP形象的設計路徑,有利于深入挖掘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符號,結合當代用戶需求、審美觀念和時代特征,完成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的設計轉化,生成福州脫胎漆器IP角色形象設計、表情包設計和文創設計。
關鍵詞:福州脫胎漆器;文化轉譯;IP形象
福州脫胎漆器始于清代乾隆年間,如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福州當地的民風民俗、宗教信仰,逐漸形成了擁有鮮明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但隨著時代發展,傳統工藝所呈現的形式已經難以與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相契合,福州脫胎漆器逐漸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當今信息繁雜的時代,品牌化是一種有效的推廣和傳播文化的手段[1]。而IP視覺形象是IP在品牌化和品牌形象塑造過程中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一種具有廣泛傳播潛力的品牌符號,能夠通過各種媒介渠道傳達至消費者[2]。但文化IP形象在設計時往往面臨文化內涵的缺失,精神意味不足地問題。將語言學中的文化轉譯方法引入設計學,能夠在實現傳統文化創新轉化的同時,精準地提取文化內核,完整地保留文化內涵。本研究將運用文化轉譯的方法,深入分析福州脫胎漆器符號,提煉文化元素、轉化視覺符號、設計具體案例,打造獨特的文化IP。運用現代設計將福州脫胎漆器轉化為當代人們易于接受與感知的形式,讓福州脫胎漆器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和形態進入人們的視野,與現代生活相融合。
一、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符號解析
任何一種文化都由直接呈現的表層文化、通過物質及行為而展現精神形態的中層文化以及體現價值觀的深層文化構成,所以對文化的解析應是多層次、多維度的[3]。
(一)表層符號解析
從造型、紋樣與色彩等視覺要素可以解析表層符號。由于福州宗教文化繁盛,福州脫胎漆器早期作品多為佛教和神話人物的脫胎雕像,被用于信仰供奉。福州脫胎漆器紋樣大致分為具象紋樣與抽象紋樣,紋樣多蘊含著吉祥寓意。福州脫胎漆器在色彩的運用上有著獨特的寓意,福州人制作漆器尤愛金漆和朱漆,這與福州民俗息息相關。福州人有燒紙錢祭拜祖先的習俗,祭祀中所用的紙錢以金銀箔紙制成,象征財富。福州人還有在門縫里夾金銀箔紙的習俗,寓意金銀多到從門縫溢出,基于金成為福州脫胎漆器重要的裝飾色彩。福州尤其是紅色盤、盒、梳等,在節日慶祝或拜神祭祖儀式中,寓意吉祥如意。
(二)中層符號解析
從使用功能方面能夠解析中層符號。傳統福州脫胎漆器受當時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影響,反應了福州人的民俗文化,福州人的婚嫁、喪葬都有使用漆器的習俗。婦女臨產時,會用朱漆髹涂的接生盆,盆上描繪竹紋、牡丹花、蓮花等吉祥紋樣[4]。朱漆有辟邪之意,使用朱漆盆有“平安”“富貴”的寓意。婚嫁時,福州人會備上好妝奩作嫁妝,這些漆器紋樣主要為鴛鴦戲水、麒麟送子等圖案,祝愿新人能夠百年好合[5]。喪葬時,福州有“做七”的習俗,即福州人會在棺材上涂漆,福州富人棺材至少要上七道漆,人死后每七天就要一“祭”,稱“做過七”[6]。福州人通過福州脫胎漆器所展現出對祈求保佑、驅邪平安對追求。
(三)深層符號解析
1.“吉祥納福”的精神文化
福州脫胎漆器遵循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表現形式,即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吉祥”是中國人對于理想生活的追求,福州脫胎漆器在造型、紋樣和色彩上都遵循這一表現形式。如牡丹紋樣代表富貴,蓮花紋樣寓意吉祥,金魚紋意為吉祥如意。色彩上多用金色寓意財富、朱紅寓意吉祥,在節日或祭祖時,會將各式供品放在紅色漆盤內。福州脫胎漆器在功能上也與“吉祥納福”的精神文化密切聯系,在福州的祭拜祖先、慶祝壽誕、拜親會友、婚喪嫁娶等重大節日都會用到漆器。
2.“祈求幸福”的宗教信仰
福州脫胎漆器能夠得到發展的原因之一便是福州人的宗教信仰。福州人對宗教十分追崇,常組織各種宗教活動,而作為宗教信仰的主要載體,佛像和神像的制作自然也少不了,衍生出了大量的脫胎神像。宗教信仰增加了漆器造像的需求,促進了脫胎佛像的發展,脫胎造像也成了福州脫胎漆器的主要制作題材,就此推動了福州脫胎漆器的發展。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符號解析詳見表1。
二、福州脫胎漆器文化轉譯的思路
“轉譯”源于語言學,是指一種文字通過媒介語被翻譯為另一種文字的特殊翻譯行為[7]。在設計中,文化轉譯是指重構傳統文化價值的過程,是利用設計解釋傳統文化信息的過程。設計學領域將文化轉譯理論共分為理論、實踐和路徑研究三部分,即對轉譯方法的討論;對理論研究的設計與應用;以及對文化層次歸類、分級,建立文化轉譯模型[8]。
(一)福州脫胎漆器文化轉譯思路推演
福州脫胎漆器文化轉譯共分為三步。首先從表層、中層和深層解析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符號,由淺入深地挖掘福州脫胎漆器的文化主題。接著,將得出的文化主題根據情感化設計三層次進行轉譯,找尋文化IP的設計要素。最后,對設計要素進行IP形象設計,形成可供人們理解、感知的視覺符號語言,重新建立福州脫胎漆器與時代的聯系(如圖1)。從以上對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符號的解析可以看出,福州脫胎漆器蘊含著豐富的吉祥行為,展現出福州人對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因此,將福州脫胎漆器文化IP定義為“祈福”主題。
(二)基于本能層視覺元素的轉譯
本能層是指人們對事物產生的第一感受,具體包括產品的造型、材質、色彩等視覺元素。本能層的轉譯是將福州脫胎漆器表層符號轉譯為IP形象的外形。首先圍繞“祈福主題”篩選合適的吉祥紋樣或造型,并從中選擇易于擬人化的視覺元素,排除抽象的視覺元素,確定IP形象造型。接著將選中的視覺元素進行簡化、解構、重構,對視覺元素再設計。最后圍繞角色定位進行色彩、服裝、表情的設計表現,構建福州脫胎漆器“祈福”IP形象。
(三)基于行為層行為習慣的轉譯
行為層與使用的愉悅感和效率有關,強調設計的功能性和可用性。目前,傳統工藝文化的實用價值在不斷減弱,但它的文化價值和情感意義卻不斷增強[9]。行為層的轉譯以福州脫胎漆器以使用方式和使用習慣為基礎,從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出發,通過重新定位產品功能,讓福州脫胎漆器文化重新走進人們生活中,激起用戶聯想,完成行為層轉譯。IP形象行為層轉譯將根據“祈福”主題,拓展設計IP衍生品,使衍生品設計符合“祈福”行為,讓消費者在使用衍生產品時能夠聯想到對吉祥幸福的向往,引起用戶共鳴。
(四)基于反思層文化精神的轉譯
反思層的轉譯是將精神內涵、人文思想、價值觀念融入IP形象。福州脫胎漆器IP反思層是對祈福觀念的轉譯。IP形象作為傳播文化的載體,可以通過賦予人格精神的方式,將精神傳達給用戶。IP形象人格化是將擬人化的IP角色作為傳統工藝文化的形象代言進行解讀和傳播,把傳統文化那種沉重、嚴肅和不近人情的感覺減弱并消除,從而快速地在感情上建立起聯系[10]。福州脫胎漆器IP人格化需要賦予其正面、積極的性格、行為和價值觀等,給用戶展示出積極樂觀的精神形象。
三、福州脫胎漆器文化 IP 形象設計
(一)基于本能層的福州脫胎漆器IP形象視覺設計
通過上文對福州脫胎漆器文化符號的篩選,在整體造型上將選取佛造像元素,一方面,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就是在制作佛像的“夾纻”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脫胎漆器也因宗教的影響得到發展,制作出大量脫胎造像;另一方面,福州人對佛像的崇拜是福州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佛像有著很強的“祈福”色彩。在色彩上以金色為主,金色代表著財富,它賦予了漆器富裕的象征,因此福州對金箔有著特殊喜好。
首先,對佛像進行擬人化處理,將肅穆的佛造像進行萌化。可愛萌化的IP形象能夠拉近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在設計時將人物形象的頭部放大,身體縮小,頭身比采用1∶1比例。其次,通過簡化、解構、再創造文化符號,把握形象特點,塑造出易于識別的IP形象,使大眾能快速記憶。再次,在五官設計上采用圓眼小鼻,臉頰加上腮紅,通過大笑展現開心的情緒,突出人物可愛、樂觀的形象。最后,為IP形象上色,整體色調以金黃色為主,明亮和濃烈,有很強的光明感(如圖2)。
(二)基于行為層的福州脫胎漆器IP形象衍生品設計
根據行為層的轉譯思路,從節日祝福、民俗習慣等寓意吉祥的行為進行設計聯想,設計出IP形象衍生品,如節日海報、節日賀卡、過年紅包等。用IP衍生品作為傳播文化的載體,傳遞福州脫胎漆器文化蘊含的價值與精神。同時還設計了如文具套裝、手機殼、盲盒、鑰匙扣等IP衍生品,選取使用頻率較高且經濟實惠的載體,將傳統福州脫胎漆器文化IP與當代生活結合,通過對產品的使用,讓消費者在產品體驗過程中,提高大眾對于福州脫胎漆器的認知度,推動福州脫胎漆器的現代化傳播,讓福州脫胎漆器文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圖3)。
(三)基于反思層的福州脫胎漆器IP形象人格化設計
根據反思層的轉譯思路,賦予IP形象豐富多樣的表情和“祈求幸福”的肢體行為來體現IP形象的人格特征。表情包具有符號傳播的優勢,表情形象IP的構建通常是先有形象主體與內容的設定,然后通過情境的多元演繹塑造形象的人格屬性,表情包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和感染性,能夠與用戶建立起更良好的情感聯系[11]。“祈求幸福”是福州脫胎漆器文化反思層的具體體現,用戶在使用表情包時,能夠與IP形象的表情動作進行交流溝通,感受到IP形象積極樂觀的人格和精神,從而賦予IP形象性格情緒。整體設計方案完成后,通過QQ、微信等社交軟件進行傳播,借助網絡優勢,促進傳統文化與當代流行文化的碰撞,不斷開發創新文化產品,使文化IP突破傳播壁壘,實現跨界發展,促使消費者自發地感受福州脫胎漆器的價值與精神,感受它的獨特性。而基于福州脫胎漆器IP形象的表情包設計祥見圖4。
四、結語
福州脫胎漆器是中國寶貴的文化財富,構建福州脫胎漆器IP形象既要保留和傳承出福州脫胎漆器的精神內涵,又要與時代結合。本研究運用文化轉譯的方法設計福州脫胎漆器IP形象,將福州脫胎漆器所具備的優質內容為以IP形象的方式展示給人們。借由IP傳播福州脫胎漆器,幫助傳統非遺文化以新的形式融入當代生活,煥發光彩。
參考文獻:
[1]鄧小凡,馬振龍.新文創理念下非遺傳承的IP形象設計開發與傳播路徑探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3(10):88-91.
[2]羅哲輝,鄺迎欣,劉語哲.消費文化視閾下農產品品牌IP視覺形象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4(6):434-443.
[3]姜楠.海派文化在上海老字號品牌包裝設計中的轉譯與表達[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3.
[4]王心雨.論福州脫胎漆器的裝飾藝術特征及成因[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18.
[5]張小燕,楊惠茗.福州與“漆”的不解之緣[N].福建日報,2022-6-28(12).
[6]陳磊.基于福州地域文化的脫胎漆器工藝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8.
[7]盧鵬,周若祁,劉燕輝.以“原型”從事“轉譯”——解析建筑節能技術影響建筑形態生成的機制[J].建筑學報,2007(3):72-74.
[8]吳海如,寇迪一,鄒晨,等.基于文化轉譯視角的孟象漢體創新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2(22):434-442,456.
[9]姚芋伉,韓雨欣,林凱程等.紹興箍桶工藝文化的IP價值與再造轉化[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2(6):62-67.
[10]姚芋伉,韓雨欣,林凱程,胡志祥,林慧,陳淑芬,葉翠仙.紹興箍桶工藝文化的IP價值與再造轉化[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2(6):62-67.
[11]謝濤,路由.基于形象IP構建的網絡表情符號視覺形態設計[J].包裝工程,2019(24):133-138.
作者簡介:
魏呈越,福建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
張小燕,福建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閩都建筑遺產保護傳承與設計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4年福州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福州外銷漆器的數字化保護策略研究”(2024FZB16);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創新研究中心2023年度開放課題“閩臺漆藝設計研究”(KF-20-23116);福建理工大學2021年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XWK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