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旅融合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重要內容。嵐皋縣圖書館立足服務創新,通過“圖書館+”模式,不僅在實踐中開創了文旅融合新路徑、打造了文旅融合新格局、詮釋了文旅融合新內涵,而且獲得了強化對校合作建設研學高地、打造精品活動加大外宣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創建書香民宿等啟示,為后續進一步推動有嵐皋縣圖書館參與的縣域文旅融合發展事業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嵐皋縣圖書館;文旅融合;研學;活動;民宿
文旅融合是指將文化和旅游兩個領域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文化和旅游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1]嵐皋縣圖書館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為遵循,采用“圖書館+”模式進行實踐探索,取得了系列成果,獲得了系列啟示,不僅為嵐皋縣文旅融合發展事業的繁榮做出了貢獻,而且為廣大中西部地區公共圖書館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經驗和遵循。
一、“圖書館+”模式推動嵐皋縣文旅融合發展的基本情況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2]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和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2023年以來,嵐皋縣圖書館在做好免費對外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盤活館藏資源,緊扣嵐皋縣第一產業——旅游業,積極履行自身職能,以“圖書館+”模式持續探尋旅游功能與公共文化融合進步的新路徑、新模式。在深入貫徹文旅融合發展理念的過程中,相繼開展研學、香包編制等活動,并與民宿主體“高峰憶家”合作,積極開拓游客休閑新空間,達到“以旅推文”“以文促旅”的目的,拉開了二者協同發展的帷幕。嵐皋縣圖書館在推動嵐皋文旅融合發展方面的實踐證明:人是價值創造的源泉,只要有好路徑、好模式,立足于免費對外開放業務的公共圖書館也能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二、“圖書館+”模式推動嵐皋文旅融合發展的主要做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嵐皋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的領導下,嵐皋縣圖書館館長段祖瓊積極開拓業務,通過混合打好文化和旅游兩手牌,高效協調、組織各方,實現了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取得了諸多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成果。
(一)“圖書館+研學”開創文旅融合新路徑
自2023年嵐皋縣圖書館推出“嵐圖大講堂”以來,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物在嵐皋縣圖書館的邀請下紛紛走進講堂。其中不乏自強代表王庭德、戍邊軍人楊濤、創業代表趙元琦,他們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和人生經歷,為學生們送上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勵志報告會。“嵐圖大講堂”雖然以縣內學生參與為主,但影響力已經在安康地區傳播開來。安康市漢濱初中高新校區七年級的幾位老師就是在“嵐圖大講堂”的影響下,主動聯系段祖瓊,希望帶著學生前往嵐皋縣圖書館聆聽勵志報告會。
嵐皋縣圖書館精心籌劃協調,制定了漢濱初中高新校區師生前往嵐皋縣圖書館研學方案。2023年4月8日,該校七年級師生一行250余人來到嵐皋縣圖書館,先后前往巴山植物園、嵐皋科技館參觀,開展了“同心鼓”“歡樂樂章”“我是小小圖書管理員”“嵐圖大講堂”“朗讀快閃”“勞動實踐課‘包餃子’”“4月份師生生日會”等活動。該項研學活動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認可,豐富多彩的參與性項目,給師生們帶來了“游中學,學中游”的愉悅心情。
圖書館在活動中整合了社會資源,拓展了服務業態;學生們在活動中收獲了知識,獲得了快樂;酒店在活動中增長了人氣,提高了經濟效益。嵐皋縣圖書館組織的“圖書館+研學”項目的成功實踐,不僅開創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的新路徑,而且給嵐皋縣各經營主體樹立了榜樣,提供了組織開展研學活動的經驗。
(二)“圖書館+活動”打造文旅融合新格局
自2023年以來,嵐皋縣圖書館以活動為媒,相繼開展了近200場線下活動,諸如義寫春聯、元宵節燈謎晚會、三八婦女節、朗讀快閃、講故事大王、天水優秀書畫作品展、讀書分享會、端午節香包與彩繩制作、中秋節月餅與燈籠制作等活動,從社會滿意度、影響力及旅游發展貢獻率來看,圖書館進一步發揮了文化陣地作用,為外來游客提供了可供參與的文化項目,使得游客在“品美食”“賞美景”兩個領域之外找到了新的精神文化體驗項目,既有效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又延展了文旅融合發展項目的分布格局。
以2024年端午節香包與彩繩制作活動為例,該活動旨在增進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在活動開始前,6位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退休教師來到嵐皋縣圖書館參觀打卡,并在工作人員的邀請下也參與了這場手工活動。
此次活動既為孩子們提供了課外活動平臺,也為參觀打卡的6位游客提供了一個極具參與性、趣味性、娛樂性的體驗項目。游客積極參與活動的景象在嵐皋縣還是首次出現,對文旅融合發展事業來說,頗具前瞻意義。“圖書館+活動”模式無疑給嵐皋縣文旅融合發展開了一個好頭,我們還需要久久為功、接續奮斗。
(三)“圖書館+民宿”詮釋文旅融合新內涵
在民宿中建設圖書館,是實現文化和旅游發展雙贏的一項重要舉措。2023年,嵐皋縣第一家頗具特色的民宿“高峰憶家”落成,為“圖書館+民宿”的文旅融合模式增添了新的內涵。段祖瓊立即主持開展了圖書募捐工作,力圖把社會上的閑置圖書集中起來,以便發揮圖書的最大作用。經過一年募捐,圖書達到2000多冊,圖書館于2024年3月把募集的圖書全部捐給了“高峰憶家”,促成了“高峰憶家”圖書館的建設。
自從“高峰憶家“圖書館建成以后,游客在該處停留的時間變長了,休閑的時間更有意義了。正如老板楊能雙所說:“一個好的民宿,必然需要文化作為依托,在圖書館的加持下,我看到了游客以及圖書館整體文化氛圍的變化。自從圖書館建成以后,前來游玩的游客常常會走進圖書館翻書、寫字、畫畫,在不知不覺中,我感覺到文化氣息變得日漸濃郁。我這里生態環境好,硬件設施齊全,隨著圖書館的建成,軟件設施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圖書館+民宿”模式,深刻詮釋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內涵。圖書館與民宿的結合,是文化消費與生態消費的結合。圖書館與民宿的結合,不僅拓展了游客的活動空間,而且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了鮮活的文化氣息。
三、“圖書館+”模式推動嵐皋文旅融合發展的主要啟示
嵐皋縣圖書館緊扣國家政策要求和縣情需要,采用“圖書館+”模式,在開展免費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上拓展業務邊界,為文旅融合事業的接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回顧嵐皋縣圖書館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的做法,不難發現,要賡續文旅融合事業,需強化對學校的合作關系,加強研學項目的內涵建設;需持續打造一批根植于本土和傳統的優秀文化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需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圖書館+民宿”的建設和推廣工作。
(一)強化對校合作,建設研學高地
嵐皋縣圖書館采用“圖書館+研學”項目的成功實踐,啟示我們要持續加強與市域內外中小學甚至大學的合作關系,既要看到研學項目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也要看到學生群體的消費潛力。在開拓、鞏固與各學校合作關系的同時,結合圖書館職能、當地季節特征、特色產業和文化特點,開發種類繁多、可供師生選擇的寓教于樂的研學產品。與此同時,爭取提出一批邏輯嚴密、安排周到、操作性強的研學方案,快速形成組織、承接、開展研學項目的能力,力爭在研學項目的實踐中,把“嵐皋縣圖書館+研學”項目打造成文旅融合發展的“金名片”,把嵐皋縣建設為名副其實的研學高地。
(二)打造精品活動,加大外宣力度
嵐皋縣圖書館采用“圖書館+活動”的成功實踐,啟示我們要以“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的態度,持續聚焦活動本身的建設和完善。要以傳統節日、優秀傳統文化、本地人文風貌和特色美食美景為切入口,蓄力雕琢多層次、多類型、多結構、參與性和互動性強的文化活動,使之一經推出就給人深刻印象。梧桐萋萋,有鳳來棲。嵐皋縣圖書館將在提升活動內涵和水平的基礎上,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加強與酒店、車站等的公益合作,利用LED顯示屏、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多種渠道實時公布活動信息,讓有意向參與活動的游客實時掌握最新活動動態。
(三)優化資源配置,創建書香民宿
嵐皋縣圖書館采用“圖書館+民宿”項目的成功實踐,啟示我們要通過合適的渠道和妥當的方法積累圖書資源或優化全社會的閑置圖書資源。在聚焦新一批民宿項目落地的同時,要加強對民宿圖書館的建設指導和推廣工作,采用外聯個體老板或公益機構捐助、公開向全社會開展圖書募捐活動等方法聚攏圖書資源,實現民宿落地一批,圖書配置一批,以此發揮“圖書館+民宿”項目的優勢。
四、結 語
當前,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3]在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占比逐漸加大的情況下,嵐皋縣圖書館作為國家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將立足縣情,緊扣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堅持“圖書館+”模式,全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積極探索出研學、活動、民宿的多樣化、高效率的組織形式和實現方式,努力向上級部門爭取更多關于活動資金和人員編制方面的實質性支持。
(嵐皋縣圖書館、安康市群眾藝術館)
參考文獻
[1] 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J].中國會展(中國會議),2021(12):26-29.
[2] 潘海嵐.《西南民族地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簡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7(4):1,161.
[3] 何小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思想的方法論意義[J].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8(3):17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