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使得主要參與貿易國家人民之間的交流合作聯系得更加緊密,各國居民之間相互的民間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學前教育文化交流中傳統的歷史民俗等傳統民族文化的應用推廣也正變得愈發重要。民俗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兒童建立對國家或地區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集體意識。而且通過學習民俗傳統文化,兒童能夠培養對歷史傳統和文化傳承的尊重和熱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和人文關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學前教育中的民俗傳統文化應用能夠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為兒童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認知。
鄠邑區兒童學習“一帶一路”民俗文化現狀
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的民俗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將民俗傳統文化融入課程設置、節日慶祝活動和環境創設中,鄠邑區為幼兒提供了全面的傳統文化教育,促進了幼兒的身心發展和文化素質提升。這一案例為其他地區的學前教育提供了借鑒和啟示,也為推動民俗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學前教育中的民俗傳統文化應用,將對孩子們的綜合素質發展和文化自信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借鑒“一帶一路”視域下其他地區的文化傳播及承載形式,創新鄠邑區的優秀民俗文化,傳承民族傳統技藝、拓展非物質文化保護,使人民群眾更容易參與到文化的認識、創作、傳播過程中。由此,該項目以“一帶一路”為背景,通過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民族傳統技藝,結合鄠邑區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當下的潮流,讓更多人領略當地及其他傳統文化的魅力。
針對鄠邑區民俗傳統文化應用的調查
為了深入了解鄠邑區的民俗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習俗、節日慶典、民間藝術等,我們經過充分論證和預調查,研制了《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調查問卷》,從園本課程和文化傳承的視角來評價幼兒園文化活動的實施狀況。通過對比分析,我們評估目前的民俗傳統文化應用情況,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鄠邑區作為一個具有豐富民俗傳統文化的地區,其學前教育中的民俗傳統文化應用現狀也具有一定的特點和亮點。
訪查民俗文化應用記錄表(167份)
在這次調查項目中根據我們的統計發現,超過80%的學生被調查者很了解當地傳統的民俗文化,但大約只有9%的教師被調查者感到非常熟悉當地古老的中華民俗文化,同時大約也有0%被調查者則表示其對當地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知識基本上不太了解或甚至可能一點知識都不熟悉,這足以表現大部分教師仍然缺乏對于當地中華民俗文化知識的系統了解。因此,在加強各地民俗文化傳承的保護普及推廣上,確實還需要更加深入廣泛。
但與此同時,大部分教師覺得在傳統園本課程教學活動中滲透的傳統民俗文化知識只是簡單照搬內容,課程創新開發主體意識與課程創新主體意識相對較弱,部分教師認為對鄠邑等民俗文化資源本身的科學價值意義理解尚不全面透徹,不能及時準確地依據當前幼兒身心特點發展要求進行創新改編,在開展教學體驗活動中的整體效果表現上不盡如人意。另外,在我國民俗文化資源方面的挖掘利用開發頻率較西方低,種類亦較為分散單一。
“一帶一路”民俗文化在幼兒教育資源中 應用不足的原因
一、結構單一
幼兒園的園本課程資源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教材資源,還包括一些非教材資源。不管是開發國家課程,還是開發地方課程,園本課程資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的課程資源開發結構比較單一,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這對課程資源的開發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教師也不愿意將課程資源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再加上教師的開發能力也不是特別強,因此,導致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出現了缺少針對性、目的性不強等問題。另外,一些教師不能很好地利用課程資源,沒有充分發揮課程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因而產生了資源浪費的現象,弱化了課程資源的使用效率。
二、重形式,缺實效
課程的選擇和組織實施追求形式到位,大部分幼兒缺少關于游戲計劃的經驗,在游戲過程中主題不穩定、不持續,游戲的內容會偏離初始的計劃。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自控能力較弱,容易忽視區域規則,不按照預設的玩法或規則游戲。幼兒游戲經驗不豐富,教師所投放的材料高于幼兒生活經驗、超出幼兒發展水平,未能激發幼兒游戲興趣,導致游戲水平較低、情節不豐富。
三、課程資源更新慢,存儲少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反映著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也見證著幼兒經驗發展軌跡,幼兒的游戲經歷是課程資源不斷被改造和利用的過程,更是幼兒經驗不斷得到豐富的過程。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是幼兒園進行課程改革、提升課程質量的突破口。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教師缺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意識,出現活動單一化、表面化或無法貼合幼兒需求的情況。
中國傳統文化幼兒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建議
民俗傳統文化作為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為學前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和經驗。在學前教育中,應該有效地應用民俗傳統文化,使得兒童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鄠邑區在學前教育中應用民俗傳統文化的方法與實踐值得借鑒。
一、采取多種途徑應用到民俗傳統文化中
教師可以組織民俗傳統文化活動,如戲曲表演、民間游戲等,讓兒童參與其中,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此外,還可以通過故事講解的方式,向兒童傳授民俗傳統文化的知識,讓他們在娛樂中學習。另外,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資源,創造一個與民俗傳統文化相關的虛擬環境,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
二、注重與家庭和社區的合作
學前教育機構可以與家庭合作,共同開展傳統文化活動,例如邀請家長或社區的老人來學校給孩子們講述傳統的故事、歌曲和舞蹈等。同時,也要加強與社區資源的合作,如博物館、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等,共同打造學前教育中民俗傳統文化應用的實踐基地。
三、注重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師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主體,其專業水平對“一帶一路”民俗傳統文化的應用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學前教育機構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對民俗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只有教師具備了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將民俗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中。
學前教育中的民俗傳統文化應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采取多種方法與實踐,結合家庭和社區資源,并加強教師的專業培養,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對民俗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承。這樣的努力不僅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文化自信心,也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國“一帶一路”政策下的民俗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培養對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本文系 2023年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帶一路’視角下的民俗傳統文化創新傳播研究——以鄠邑區幼兒園為例”(編號:2023DC56)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