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大高校通過各類型網絡平臺互相交換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在分享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多樣性。但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各大高校的教學內容差異性不大,再加之教學需要依靠教師的個人魅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創新有著一定滯后。自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后,明確提出網絡思政教育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陣地。該意見的提出不僅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全優化提供了政策支持,也為高校圍繞互聯網時代特質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與實踐的創新改造提供了實施依據。本文將梳理高校網絡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針對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網絡資源相結合的短板進行針對性的對策提出,希望能夠抓實意識形態話語權、連通線上線下實踐場域,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質增效作出貢獻。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必要性
一、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認同感
當代高校學生由于接觸的主流媒體越來越少,在新時代的媒體環境下,接觸網絡的時間遠超傳統媒體時間。因此,通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當前高校學生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的有效探索。加之高校學生在結束義務教育后脫離家庭環境融入高校這一大集體中,在思想與個人價值觀上正經歷全新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好地幫助高校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根據當前的大環境來看,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平臺中盛行,稍有不慎,當代高校學生就可能在思想上陷入不同于主流價值導向的窠臼中。因此,通過網絡資源開展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強化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讓他們在正確價值導向的引導下能夠判斷非主流文化的局限性,避免被歷史虛無主義和不當價值觀所侵害。不僅如此,網絡平臺上,作為高校學生能夠利用便捷的網絡平臺獲取到海量的優質內容,對于個人而言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擇更多自身感興趣的內容,來實現自身思想層次的全面拓展。
二、提供高校學生廣闊的認知平臺
高校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很強的,如果將所有的思想政治學習局限在校園內就會使得思想教育學習逐漸刻板化,降低教學趣味性。但網絡平臺的加入就能夠補足傳統教學方式中缺少的趣味性,以網絡互動的形式開展課程教學,提高教學趣味性與豐富性。以實際教學活動舉例來看,由于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受限于課時數量、教學地點、教學經費,大量的實踐性活動無法開展。但通過網絡平臺的推廣,思想政治教學實踐活動也能夠覆蓋到每一所高校中。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所提出的“三下鄉”“四下基層”活動就能夠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報名,通過地方政府連接高校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實踐,豐富了高校學生的實踐內容,使大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不斷接受“源頭活水”的沐浴,為他們思維能力與政治素養的提升提供多樣化實踐案例。
三、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窗口
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的創新一直是困擾當代高校教學的難題之一。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符合新時代教學的政治要求,還需要全過程覆蓋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很難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普遍性教學創新。因此,針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局限性,合理地利用網絡平臺的教學能夠為思想政治教學提供教學模式創新的新窗口。在網絡平臺的幫助下,高校教師能夠以課本作為核心導向,在梳理知識框架的同時利用海量的資源和最新的政策文件填補教學內容,借力新媒體手段,能夠為學生與思政工作者搭建良好互動的橋梁,讓教育不再是教育者單方面的灌輸,利于學生參與興趣的調動。此外,在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也能夠結合時政新聞,既利于學生學習思政知識,又能夠通過分析具體案例加深學生的記憶和了解。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網絡平臺資源優劣摻雜
由于各類型的網絡資源平臺有著對知識內容極強的包容性,因此思想政治模塊的網絡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模塊的資源繁多,平臺對于部分劣質資源缺少退出機制,使得資源的豐富度雖然很高,但存在著平臺資源優劣摻雜的情況。再舉例來看,由于新舊媒體的融合趨勢逐漸明顯,不同層次、不同內涵的知識互相雜糅,使得篩選的難度越來越大。此外,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又或是存在局限性的觀點思想。作為高校學生對于知識的判斷力有限,很有可能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窠臼中影響當代高校學生的價值觀。
二、高校學生自律性存疑
當代的高校學生由于課程壓力和日常的生活習慣很難在長期的校園生活中保持自律學習的習慣。舉例來看,由于網絡資源平臺的學習需要依靠課后時間來進行,在課后的學習中除有具體的選修課程時長任務之外,很少有高校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學習。再加之課后作業、小組任務、競賽活動、文娛工作等各類事件的影響也不斷壓縮著高校學生的課余可利用時間。除此之外,由于網絡平臺缺少強制性監管,一些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很有可能出現腳本代刷、視頻靜音播放等情況。不僅如此,由于網絡平臺的窗口采取開放性設置,這就可能在高校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廣告界面的轟炸,使得本就自律性較差的高校學生更容易受到網絡誘惑的影響。更有甚者,高校學生由于對網絡平臺的認知缺少充分的認識,將網絡平臺作為娛樂工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缺少敬畏心理,某些大學生認為在網絡空間言論更為自由,就為所欲為,散布不當言論,造謠傳謠甚至人身攻擊。近期出現的南華大學學生網上造“黃謠”事件就表明這一事實。大學生思想行為問題突出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又一個嚴峻挑戰,關系到大學生的素養,也關系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三、高校教師對新工具使用存在盲區
網絡平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教學優化的難點之一。對于思政教師而言,如何合理地利用網絡平臺將網絡資源與日常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就成為思政教師的教學難點。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主要負責教師是專職教師與輔導員,在網絡平臺的背景下需要思政教師團隊具有統籌資源、平衡課時教學、運用多平臺整合網絡工具的能力。但需要承認的是,由于高校教師教學壓力大,輔導員行政工作繁雜。多平臺媒介的信息化整合能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備課,大部分的思政教師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程度有限,主要是以線下內容精講與線上視頻觀看的教學模式為主。對于一些新型的教學工具和教學平臺的使用并不充分,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未能全面與實際教學活動相結合。教師團隊由于受限于課時和技術上的短板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結合時代發展全面接納技術更新。
基于網絡平臺發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實踐路徑
一、加強對精品資源的推廣與內部審核
優質的網絡精品資源是開展思想政治網絡教學的基礎。因此,不管是校園內部的優質資源挖掘還是平臺的資源分享都應該加強對精品資源的推廣,從而實現對豐富資源的精準把握,取締劣質資源,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首先,高校應當加強對內部資源推廣的宣傳,以國家白名單的優質網課作為核心內容,設置相關的學習主題,從而將這些精品資源進行合理規劃與目錄制作。其次,高校要做好內部的推廣工作,通過高頻率的班級內部宣傳,組織多元化網絡思政教育活動,推送互動性內容,結合新聞熱點策劃系列思政教育主題,打造熱點新聞、提升思政教育公眾號關注量。還可與其他校內平臺展開聯動,發揮微信公眾平臺對師生引導作用,下派班級性任務,開展集體性活動實現對精品資源的全覆蓋。最后,各大平臺也要進行思想政治網絡資源的全面審核,針對一些敏感內容進行限制,把握可能出現歷史虛無主義的劣質資源,針對性開展媒體平臺內容質量考核,也可以引入學生評分機制,清退評分不高的資源賬號。此外,作為平臺管理人員還需要將一些散播不實信息的資源號進行查封,嚴格監管思想政治資源的準入機制,消除劣質資源的泛濫,使得精品資源能夠更好地在平臺上推廣,為高校學生的學習提供可參考的優質內容。
二、做好學生自律性的引導工作
當代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自律性是一大問題,因此,作為相關的高校和管理人員應當全面地做好學生自律性的引導工作。針對當前的高校學生而言,加強其自律性的引導應當從日常的生活中做起。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或輔導員,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課時教學的安排,例如在學期的教學任務中采取課程時長的安排,要求學生通過線上的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抵補日常的教學課時,從而實現平衡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課程壓力。除此之外,在引導高校學生做好日常自律性學習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高校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夠在學有余力的同時保障線上思想政治教學的同步推進,避免思想政治課程成為攤派的任務。不僅如此,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提高高校學生的思辨能力,尤其是面對不當言論時的認知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積極探索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其主動承擔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與發揚的重任。如此,方能抵抗不良思想的沖擊,正確引導學生的自律能力,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提高思政教學團隊的專業性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組建專業化的思政教育團隊顯得尤為關鍵。這一任務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教師個體的成長,更要關注整個團隊的協作與效能。專業思政教師及輔導員的政治理論素養是我們工作的基石。他們必須具備深厚的政治理論知識,能夠準確理解和傳達黨的方針政策。同時,這些理論知識不能停留在書本上,更要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定期的培訓,幫助他們提升教學水平,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解答學生的疑惑。在培訓中,我們還應特別關注教學團隊對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能力。網絡是當代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我們的思政教育團隊必須掌握如何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將思政教育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作為當代高校教師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教學工具。在融媒體時代,網絡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們需要引導思政工作者樹立信息化思維,關注教育環境的變化趨勢,積極學習新媒體技術,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培訓提升思政團隊的信息意識和網絡道德水平,使他們能夠制作出優質的網絡信息內容,挖掘融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我們還應結合學生的特征和喜好,選用適合的媒介進行思政教育,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我們還應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旅資源或線上的資源平臺,創新活動形式、突出活動主題。這些資源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親身體驗的機會,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內涵和意義。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我們可以展現教師團隊的專業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隨著時代發展,高校教學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學要迎合時代發展形勢,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大力推進網絡思政教育,利用互聯網及新媒體平臺,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結合傳統的線下教學思路,推進線上線下的結合教學,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融合,此外高校也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價值引領、積極推動網絡陣地建設、加大教育培訓與配套支持力度、針對性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從而突破網絡思政教育困境,培育出理想信念堅定、道德素質高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
(作者單位: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