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小學階段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素材,主要應用在英語以及語文等語言類學科的教學中,收獲了較好的教學成效。伴隨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對繪本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其在小學美術教學的合理應用,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創作思維、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等都有重要幫助。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未掌握繪本應用的有效方法,未能發揮繪本在美術教學中應有的價值。因此,教師要加大對繪本在美術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能夠利用繪本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效果。
小學美術教學中繪本應用的價值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在內容上主要以基礎的美術創作技巧為主,兼顧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挖掘學生的美術創作天賦,同時發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而傳統的美術教學主要通過教師灌輸的形式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美術理論,通過模仿創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技巧的訓練。由于教師忽視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及缺乏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導致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不高。通過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繪本,能夠借助繪本中生動的圖畫、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繪本內容的啟發引導下,使學生對美術課程內容產生學習興趣,對美術創作產生欲望,為學生積極參與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二、有利于豐富美術教學資源
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是確保美術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以及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學資源比較局限,主要以課本為主,從小學美術教材的內容上來看,雖然涵蓋了人物、山水、花鳥、國畫、油畫、手工制作、陶泥等多個領域,但是在每個部分的內容上非常有限,如果只依靠教材中的內容,很難讓學生對美術知識以及創作技巧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將繪本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彌補了美術教學資源上的不足,讓教學資源得以豐富,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有更多資料可以參考,對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有重要幫助。
三、有利于發散學生創作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作素養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小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有著較強的想象力。但是在美術創作上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效的啟發和引導,才能激活學生的創作思維,使其在想象力的加持下,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繪本中有豐富的圖畫,而且圖畫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學生一邊看繪本,一邊會產生豐富的聯想與想象,甚至部分學生能夠在繪本故事的基礎上補充大量的情節內容,并在腦海中構建出畫面。教師應用繪本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拓寬學生的創作空間,讓學生不再局限于模仿創作,而是能夠發揮想象與聯想,大膽創新,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繪本應用的現狀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也在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優化,在教學方法上也有了一定創新,但是在繪本的應用上還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繪本選擇缺乏合理性。選擇繪本是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第一步,選擇合適的繪本才能發揮其在美術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但是在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關于繪本的選擇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問題,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師未能形成以生為本的繪本選擇原則,沒有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選擇的繪本內容要么晦澀難懂、要么平淡枯燥,導致學生不能對繪本產生興趣,影響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二是繪本的應用較為局限。小學美術教學中繪本的應用應該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繪本的價值和作用,但是從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繪本的應用情況來看,存在繪本應用較為局限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只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閱讀繪本,并沒有將繪本滲透到課堂導入、美術創作等環節中,導致繪本的應用價值受到限制;三是繪本的應用缺乏針對性。目前小學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順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將繪本融入美術教學中,但是關于繪本的應用缺乏針對性,而是形式化地帶領學生閱讀繪本,學生閱讀完繪本也未能將繪本內容與課程學習建立起聯系。因此,教師要縮小繪本應用的切入點,針對某一項教學內容,或者學生某一方面素養的培養,選擇合適的繪本應用到教學中,才能提升繪本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小學美術教學中繪本應用的實踐策略
一、繪本選擇,注重生本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繪本時,要注重遵循以生為本原則,合理選擇繪本,既要確保繪本內容能夠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又要確保通過繪本閱讀能夠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其中,能夠對小學生產生較強吸引力的繪本通常是故事情節較為豐富、畫面內容生動有趣的繪本。而考慮到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應選擇能夠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繪本。在具體的繪本選擇上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繪本。教師選擇繪本一定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避免所選擇的繪本讓學生不易理解,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比如,針對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的字詞積累量較少、理解能力較差,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文字比較少的,或者無字繪本,而且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明了的,不會給學生增加過多的理解負擔,比如《各種各樣的臉》《海馬先生》等繪本就符合這部分學生的需求。
結合學生的素養發展需求選擇繪本。小學美術新課標中對美術核心素養作出了具體說明,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的具體內容,明確課程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并以此選擇合適的繪本。比如,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色彩搭配豐富、畫面造型多樣的繪本,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繪本、鑒賞繪本中的圖畫,以此實現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
二、繪本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美術教學中,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并產生學習興趣。但是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忽視導入環節,未能立足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需求,設計具有趣味性、互動性的課堂導入,而是直接進入正課教學,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講課的速度,無法進入學習狀態,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繪本以其生動的圖案、有趣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著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中應用繪本,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繪本進行課堂導入,需要教師課前做好相應的準備,比如根據課程教學需求以及學生興趣特點,合理地選擇繪本內容。此外,要創新繪本呈現形式,由于導入環節時間較短,如果采用傳統的繪本書籍閱讀的方式,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且無法確保每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都能完成繪本閱讀,會影響繪本導入的效果。因此,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采用視頻的方式呈現繪本內容,將圖畫、文字、音頻相結合,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可以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提升繪本導入效果。例如,在進行有關“色彩的流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色彩有認識,了解色彩的特征及搭配,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可以給學生展示《小黃和小藍》這本以色彩為主題的繪本,采用多媒體視頻播放的方式將繪本的內容呈現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認真觀看繪本中的圖畫,仔細傾聽繪本故事,然后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而且在聲像并茂的繪本導入中,讓學生能夠對色彩有一定的了解,并產生對色彩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的色彩認知程度有一個掌握,為接下來課堂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奠定基礎。
三、繪本感知,掌握觀察技巧
小學生在日常的觀察中能夠掌握不同事物的特點,進而收集有關事物的具體信息,為其開展美術創作積累素材。從現階段小學生的美術創作情況來看,在畫某一事物時,學生對事物的特征不掌握,對各部分的結構比例也缺少了解,影響繪畫效果。繪本擁有豐富的圖畫,將其融入小學美術教材,可以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幫助。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繪本中的圖畫,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能夠養成集中精力、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另一方面,繪本中內容十分豐富,比如各種鳥獸魚蟲、花草樹木,很多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易接觸到的,可以彌補學生認知上的不足,提供更多可觀察的素材。此外,繪本中還有很多內容是與觀察技巧有關的,通過引導學生學習這些繪本,讓學生自主掌握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所需選擇合適的繪本,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和觀察,通過視覺感知提升學生的觀察技巧。例如,在進行有關動物繪畫的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觀察動物的方法和技巧,進而使學生繪畫的動物更加生動形象、特征突出,教師可以將《小企鵝玩游樂園》《我看見一只鳥》等繪本引進課堂,讓學生感知繪本內容,并在繪本中分享自己了解與掌握了哪些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我是一只鳥》這本繪本中,主要內容是描述了一個小女孩與媽媽看鳥的故事。在故事中,小女孩看到一只漂亮的鸚鵡,興致勃勃地跟媽媽描述自己看到的鳥的樣子,女孩跟媽媽說,鳥兒非常漂亮,身體是綠色的,嘴巴是紅色的。女孩的媽媽想了想說:“那一定是一只五色鳥。”小女孩又認真地觀察了一遍后,補充說:“它的尾巴很長。”媽媽順勢說:“那我猜得一定沒錯,因為五色鳥就有一條長尾巴。”女孩接著觀察并說道:“它的嘴巴很特別,向下彎曲,像個鉤子。”女孩這次終于觀察到了重點,女孩的媽媽猜出了這是一只綠色的鸚鵡。通過引導學生感知繪本,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學生能夠準確地整理出觀察事物的要領,比如要觀察事物的全貌,還要找出事物存在的典型特征,這樣在描述與繪畫時才能更好地畫出細節。
四、繪本創作,提升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美術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是小學美術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繪本因其內容豐富、圖畫形象,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更能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其創作靈感。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創作環節,教師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模仿繪畫練習,比如給學生提供需要模仿的作品,學生通過臨摹完成美術創作任務。這種美術教學形式,很難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應用繪本,通過開展繪本創作活動,讓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發展。例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準備一些故事性較強、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繪本,如《葫蘆娃》《齊天大圣》《藍精靈》等繪本,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通過閱讀了解繪本內容,感受繪本中圖畫的繪畫風格,學習其中的繪畫技巧,然后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故事改編或者續編,最后采用連環畫的方式將自己創編的故事呈現出來。這種繪本創作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表達能力,還能夠實現學科融合,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小學美術教學中合理應用繪本對豐富美術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美術學習以及美術創作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等都有重要價值。美術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結合教學內容、學情,科學選擇繪本,與此同時,將繪本運用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包括導入環節、課堂教學環節以及課后練習環節等。通過引導學生感知繪本,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掌握繪畫技巧。同時,組織學生進行繪本創作,啟發學生美術創作靈感,提高學生的美術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古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