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革命的逐步深化,網絡等新興媒體越來越多地占據了輿情的主要陣地,對人們的信息獲取、溝通交流、學習工作、休閑娛樂乃至整個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絡輿情是反映人民群眾真實聲音的一個重要平臺,可以通過網絡發表意見,參與社會建設,監督公共權力的行使。一個清朗的網絡輿情環境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交流環境,從而推動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和文明和諧進步。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要意義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互聯網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重要、最活躍、最關鍵的要素。網絡輿情引導是互聯網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加強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必然要求。
一、保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內在要求
意識形態安全事關國運,事關人民生活。當前,世界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化、大調整的時期,大國之間的博弈不斷升級,意識形態的沖突日益頻繁,意識形態的斗爭也日趨激烈。為有效抵御網絡錯誤言論,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必須對網絡輿論特別是其中錯誤的、歪曲的思想觀點進行干預和引導,尤其是對歪曲黨的領導、丑化黨和國家形象的觀點言論進行旗幟鮮明的斗爭。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抓住問題的關鍵,指明正確方向,積極引導正確思想,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和引領力。
二、維護網絡環境良性發展的現實需求
我國網民規模不斷擴大,網絡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溝通和獲取信息的場所,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知識的獲取方式、價值取向。當前,在網絡輿情引導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工作,既可以有效防范網絡輿情風險,又可以提升我國網絡環境治理水平。清朗的網絡空間無疑是人們所向往的,這就需要宣傳部門持續強化對網上輿情的控制,對錯誤觀點進行及時的糾正,并將有建設性的觀點納入其中,保證網絡空間的清朗,與此同時,也為我黨更好地治國理政提供輿情信息。在此意義上說,加強網絡空間思想輿論引導、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是凈化人們網絡精神家園的現實需要。
三、順應信息技術變革的必然選擇
網絡輿論場的產生,是現代科技發展賦能的產物。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互聯網相聯。網絡的便捷、快速、廣泛的傳播方式,在給人們提供信息的同時,也存在著潛在的安全隱患。新媒體時代下,各類互聯網媒體平臺上的信息真假難辨,使得意識形態和輿情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這要求宣傳部門必須順應時代變化,自覺承擔宣傳思想工作,切實增強主流思想輿論的引領力。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引導的現狀
網絡輿情引導是對互聯網信息的控制和引導,即對網絡信息進行有序、正確的引導和控制,以實現網絡輿情的良性發展。在網絡輿情形成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媒介、社會三個方面,存在網絡輿情引導和監管制度保障不夠、不良媒體進行錯誤引導、部分公眾為博話題和熱度擾亂網絡秩序等現象。
一、政府方面
網絡輿情引導和監管制度保障不夠。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及時發現網絡輿情動態,做好引導和監管工作,建立健全網絡輿情引導和監管機制。但在實際工作中,政府職能部門很少參與到網絡輿情的管理中去,對網絡輿情的監管還存在著缺位現象。尤其是一些基層政府對網絡輿情管理存在缺位,忽視了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的重要性,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對網絡輿情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導。
輿情監管和引導的行政主體缺失。傳統媒體時代,政府的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發布會制度等對網絡輿情的監管和引導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媒體時代,這些制度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因此,必須對網絡輿情的監管和引導機制進行改革。當前,對網絡輿情的監督和引導還沒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各部門無法做到信息共享和協調管理,易產生推諉卸責現象,造成管理效率大大下降。所以,在當前的網絡輿情環境中,迫切需要一個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網絡輿情監管和引導不足的專門性和專業性的機構部門。
二、媒介方面
不良媒體進行錯誤引導。作為黨同人民群眾的“喉舌”,新聞媒介既有傳遞消息的責任,又有引導輿情的責任。但是,目前一些媒體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卻把報道的重點轉向了“媚俗化”“娛樂化”以博取關注,經常會對一些網絡熱點事件進行過度炒作和惡意炒作,甚至發布一些謠言和虛假信息,擾亂網絡輿情。傳媒濫用聲音權力,誤導公眾,引發輿情危機,這對傳媒的可信度和權威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輿情引導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對意識形態輿論進行有效引導的關鍵在于輿論引導者,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對輿論引導人員的能力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但要把握好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準確地把握受眾的需要和期望,精準預測輿論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現實中,一些輿論引導人員缺乏責任感,存在僥幸心理,在面對網絡輿情時,不敢承擔發聲,怕承擔責任,他們不僅不能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信息的傳播,還會導致網絡輿情引導工作滯后。
三、社會方面
部分公眾為博話題和熱度擾亂網絡秩序。一些公眾為了博得社會的關注,經常會在網絡上發布一些虛假信息、謠言等,并且在網絡傳播過程中,發表低俗和不文明言論。這些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不僅誤導了公眾的思想,還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由于缺乏正確的媒介素養,一些網民容易被一些不良媒體所利用,甚至會將網絡熱點事件上升到道德層面,攻擊他人或國家。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破壞了社會秩序,還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傳統的輿情引導和監管路徑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權利被媒體所掌握,傳統的輿情管理和引導方法單一,能夠通過嚴格的甄別與控制等方法,對所要傳播的新聞進行嚴格的限制。但是,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媒介的傳播秩序寬松,壓制和封鎖輿論往往會被無限擴大,起到反向效果,使公信力降低,傳統的輿情導向與監督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新媒體時代實現正確網絡輿情引導的路徑與策略
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引導和管理在社會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平臺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發表意見的重要方式,網絡輿情對社會穩定與和諧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時,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首先,要完善網絡輿情引導的體制機制;其次,合力提升受眾媒介素養;最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完善網絡輿情引導的體制機制
完善網絡輿情治理的法律制度體系。在互聯網發展的新時期,網絡輿情治理工作的法律制度體系亟待完善。目前,我國現有的關于網絡輿情治理的法律制度體系尚不健全,特別是對網絡輿情監督行為的法律規范不完善。為此,我國應強化法律法規建設,厘清互聯網監管機構的職能、權力、責任等,使互聯網上的言論、行為都有法律依據。
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監管體系。由于現有法律制度體系中有關網絡輿情監督的內容比較少,一些涉及網絡輿情監督的法律規范沒有明確界定網絡輿情監督行為的主體和客體,導致對網絡輿情監督行為缺乏有效的法律規范。在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引導和監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需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因此,監管部門應加強事前預警、事中引導、事后反饋。網絡空間開展常態化監管,并提前備好應急預案,及時控制輿情的演變,監控事態發展,事后總結反饋,為后期處理類似輿論問題提供參考。
二、合力提升受眾媒介素養
加強主流媒體輿論話語權。馬克思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實現”,在眾聲喧嘩的網絡世界中,牢牢把握思想輿論話語權尤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用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占據和引領輿論場域。主流媒體要加強與網民的互動,擴大正面宣傳,充分發揮新聞傳播的信息功能、價值功能,通過真實、全面、準確地報道事實真相,加強對輿情的正面引導。主流媒體要抓住網絡傳播中的重大事件、熱點話題,及時進行解讀和評論,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同時,以“權威發布”“權威解讀”和“正面回應”為原則,主動設置議題引導輿論。
培養網絡輿情引導專門人才。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拓寬了輿情的陣地,擴大了輿情的影響范圍。網絡陣地要靠人來占領、靠人來管理、靠人來使用,因此,必須要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較強業務能力的專家團隊,來維持網絡輿論場的良好秩序。一要加強輿情監測、輿情預警處理、媒體溝通協調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使之能夠快速、有序、有效地處理網絡輿情;二要加強輿情工作人員的專業訓練,重點是對網絡輿情的監控、輿情信息的分析、輿情危機的處理,與媒體、民眾的交流等,并通過定期的崗位輪換、交流學習等方式,提高輿情工作的戰斗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對待并引導網絡輿情,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方法論,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主體指導地位,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網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微博、微信、抖音等,都是目前人們較為喜歡的受教育途徑。面對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和西方非意識形態文化的入侵,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發展網絡文化是提高網民素質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網絡上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建設內容豐富、健康實用、富有民族特色的門戶網站。在互聯網上,對主流價值觀和文化進行傳播,使網民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另一方面,要積極研發和設計符合時代性和感染力強的思想政治教育軟件,以生動多樣的方式將網絡道德的理念展現給廣大網民,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
精準識別網絡思想輿情動態。準確地辨識網絡意識形態輿論,是對其進行有效引導的先決條件。近幾年來,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新狀況,這些新問題、新狀況往往是在網上產生的,因此,如何對網絡輿情進行動態識別是非常重要的。新媒體時代下,借助大數據及其他相關技術,實時捕捉網絡輿情,進行監測和分析,同時,通過關聯分析,實時地發現輿情源頭和背后意圖,對網絡輿情的發展態勢進行判斷。輿情引導工作者要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對公眾的思想動向和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的分析。通過對大數據中所蘊含的規律與特點進行剖析,將輿情研判推向更深層次,為實現網絡輿情的準確引導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網絡已經成為不同的社會思潮、利益訴求以及意識形態斗爭的主要戰場。為此,新聞界要建設和管理好互聯網,努力搶占網絡輿情陣地的制高點。要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將以互聯網為主體的新興媒體管好,堅定把握好正確的網絡輿情導向,健全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推動網絡受眾媒介的素質全面提高,持續改善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構建一個清明的網絡輿論環境。使網絡輿情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使互聯網從“外在管網”轉變為“內在治網”,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支撐。
作者簡介:
黨荷靜,1999年生,女,陜西渭南人,陜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