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中國石油對外發布2024年三季度財務報告,至此,“三桶油”三季度業績全部公布。財報顯示,中國石油前三季度業績穩中有進;中國石化遭遇今年以來最大業績波動;中國海油同比增幅近兩成,是今年前三季度唯一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的企業。
單季度利潤下降
“三桶油”披露的三季度業績,營收合計超4.9萬億元。中國石油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6萬億元,同比下滑1.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5.2億元,同比增長0.7%;中國石化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7萬億元,同比下降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2.47億元,同比下降16.5%;中國海油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260億元,同比增長6.3%,凈利潤1166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了雙豐收。
“當前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80.2美元/桶,同比下降7.6%,環比下降5.6%,油價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整體保持中高位震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鐳表示,“盡管如此,‘三桶油’紛紛通過提升產量、降本增效、優化資源池結構等方法應對風險,獲得了相對可觀的收益。”
金鐳表示,中國海油營收業績雖相對較低,但增幅卻是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勘探業務持續發力,保持規模增長。數據顯示,中國海油前三季度凈產量達542.100萬桶油當量,同比上漲8.5%。其中,國內凈產量上升主要得益于渤中19-6和恩平20-4等油氣田的產量貢獻,海外凈產量上升主要得益于圭亞那Payara項目投產帶來的產量增長。
不僅如此,中國海油利潤增幅也是最高。石油行業高級經濟師朱潤民認為:“中國海油通過優化員工隊伍、提高海上平臺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人效、降低了桶油成本,對利潤提升大有幫助。”
中國石油前三季度油氣產量穩中有增,實現油氣當量產量13.42億桶,同比增長2.0%,其中原油產量7.08億桶,同比增長0.3%;生產可銷售天然氣3.80萬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4.0%。中國石油相關人員表示,公司經營利潤增幅最大的是天然氣銷售業務。公司通過大力加強市場營銷,優化銷售策略,積極采用線上銷售、順價銷售等方式,努力提升銷售量效。
中國石化所獲成績相對不太理想。中國石化對此表示,去年三季度,油價呈單邊上行走勢,對公司的存貨影響比較大,其中煉油板塊的庫存減利43億元,銷售板塊的庫存減利13.6億元。
整體來看,盡管中國海油再度收獲歷史同期最佳業績,但從單季度來看,中國海油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下降7.71%,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第三季度凈利潤均有同比下降,顯現出企業利潤空間有所縮水。“單季度凈利潤下降符合市場預期,這也是第三季度油價震蕩下行帶來的影響。”朱潤民表示。
新能源布局多樣化
在努力實現油氣增儲上產的基礎上,布局新能源業務是“三桶油”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從三季度財報可以看出,‘三桶油’新能源發展各有千秋,也是其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具體體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能源經濟與金融研究所長郭海濤說道。
財報顯示,中國石油前三季度油氣和新能源業務實現經營利潤1442.6億元,同比增長8.7%。中國石油表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新能源大基地建設,保持風光發電、地熱、氫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業務快速發展。
中國石化則持續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積極轉型,年初首次發布《中國氫能產業展望報告》,并在前三季度全力推動充電和加氣網絡發展,推進氫能交通穩步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化今年7月啟動了“萬站沐光行動”,計劃利用油氣礦區、石油石化工業園區及加油站多個區域的空閑資源,到2027年建設10000座光伏電站。“萬站沐光行動”著力推動光伏發電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促進光伏發電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
新能源方面,中國海油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探索推進CCS/CCUS產業化,開展中國全海域潛力評價,依托渤中19-6氣田打造中國北方海上CCUS示范中心。同時著力構筑差異化競爭優勢,大力推動海上風電與油氣生產融合發展,并持續提高綠電替代水平。憑借自產自用及綠電交易兩種方式,中國海油今年上半年已消納綠電超4億度。
10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要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給能力。“新一輪轉型挑戰已來臨,‘三桶油’需更加科學合理地布局新能源業務,使其在新能源蓬勃發展的情況下,也能保障油氣、煉化、經營等板塊發展不出紕漏。”金鐳表示。
技術進步尤為關鍵
相形之下,中國石化第三季度遭遇今年以來的最大業績波動。中國石化管理層在10月29日表示,三季度油價下跌對公司的存貨影響比較大。其中,煉油板塊的庫存減利43億元,銷售板塊的庫存減利13.6億元。
分板塊看,前三季度,中國石化勘探及開發板塊息稅前利潤最高,為452.09億元;其次是營銷和分銷板塊、煉油板塊,息稅前利潤分別是198.66億元、61.56億元;化工板塊息稅前虧損47.87億元。
對于化工板塊何時有好轉跡象,中國石化管理層表示,當前化工產品在家電、日用品、汽車方面的應用,會隨著政策的落地慢慢提升。供給方面,國內還有一些新增產能將在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釋放。因此,化工產品總體毛利水平會有所改善,但會存在一段困難時期,隨著供需情況再度平衡。
“煉油、化工產量過剩、需求疲軟等問題困擾‘三桶油’已有許久,加上當下國內煉化行業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甚至使得上述問題成了拖累企業營收利潤增長的難關。”郭海濤說道,“在此基礎上,‘三桶油’還需繼續優化經營效率,在組織管理上進一步降本,并適當且準確地對煉化環節實施優化重組。”
“一個市場體系中,只有技術超越他人,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面對并不樂觀的前景,‘三桶油’應進一步加大技術引進、研發方面的投入,不僅能提升效率,也能逐漸替代進口產品,滿足國內替代進口的需求。”朱潤民表示,“這樣才能拓展企業發展空間,一定程度抵消低油價、煉油、化工利潤率疲軟對業績的影響。”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