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聚焦
最近,不少博物館延長了開放時間,甚至推出“夜游”項目、打造“24小時博物館”等,拉長服務時間、“對表”百姓需求。比如,陜西歷史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湖南博物院等熱門博物館延時開放;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從去年開始增加預約限額,開辟新的入館通道。近年來,國家層面一直在倡導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適當延長開放時間。7月1日,國家文物局發布《關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策劃云展覽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觀眾參觀需求。
多維解讀
一、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今天,老百姓文化消費的需求井噴,帶來了“博物館熱”“圖書館熱”。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對精神生活的重新認識和發現,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為了接受精神滋養、豐盈精神家園,許多人都將博物館、圖書館當成滿足精神文化訴求的出口。為最大限度滿足游客參觀需求,目前,全國不少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聽取和回應老百姓的需要,通過擴大公共服務供給來緩解供需矛盾,這樣“想公眾所想,急公眾所急”的服務意識,自然會贏得老百姓的贊賞與認同。
二、文博場所延時服務為城市留客
博物館圖書館延時服務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也具有經濟功能和社會意義:它不僅能夠豐富夜間經濟內涵,也能夠激發文旅融合消費潛力,還能提升一個城市的人文氣質和城市風貌,可謂一舉多得。博物館圖書館延時服務雖然增加了公共服務的成本,但其帶來的收益和回報卻要多得多。
三、轉變觀念,優化升級
正所謂“觀念一變天地寬”,觀念轉變會帶來公共服務的優化升級。博物館圖書館延時服務猶如一面鏡子,提醒和啟發人們:讓公共服務點亮美好生活,缺的從來都不是辦法和渠道,而是意愿和動力。
時評優選
讓博物館“有熱度”更“有溫度”
宋朝軍
對博物館而言,能否做到讓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考驗著文化供給的水平。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無疑是一次有益探索。以甘肅蘭州市博物館為例,兩次推出延時開放措施,不僅滿足了“夜場”參觀需求,還實現每周七天全部開放,7月參觀人數超過8萬人,是6月參觀人數的兩倍多。“參觀的時間多了,孩子能看得更細致認真。”不少來自外省的游客給予好評。可見,推出延時服務,不僅能夠賦能美好生活、推動文旅融合,也有助于讓游客在思接千載中提升文化素養,增進文化認同、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延時服務表面上看是“增量”,內里更要求“提質”。有的博物館增設休息場所,增加免費講解場次,提供常見應急藥品;有的博物館增加科技應用,運用數字化、虛擬現實等技術提升參觀體驗;有的針對不同人群,推出老年人專場、暑假學生專場等,有針對性地規劃路線、開展講解……實踐證明,因地制宜,豐富博物館展陳方式、探索空間,才能讓博物館“有熱度”更“有溫度”,讓游客“看得著”更“看得好”。
透過博物館延時開放,更能看到及時回應群眾訴求的服務理念。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應在更多場域加以探索,廣泛聽取群眾建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山東威海市圖書館打造符合年輕人自我提升需求的夜校品牌“深夜‘識’堂”,搭建技能學習的新平臺;陜西渭南市以“閱讀+體驗”“培訓+分享”“城市+鄉村”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不少人的假期生活增添了藝術氛圍。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文化服務更加公平可及、普惠下沉,就能在春風化雨中為人們提供更多精神滋養。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方便人們奔赴一場場“文化的約會”,筑牢的是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社會根基。文明薪火相傳,文脈源遠流長,不僅體現在流傳千古的典籍里,更體現在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尋常生活中。讓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觸達更多人,讓有形或無形的文化元素與更多人相遇,文化認同就會在駐足凝視時悄然鑄就,文化自信就能在縱覽古今時油然而生,建設文化強國就能獲得深厚根基和不竭動力。
“一館通古今”,博物館里歷史余溫仍在,當代思緒綿延。致廣大而盡精微,把每項舉措做到群眾心坎上,以供給側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高水平文化建設,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摘編自《人民日報》)
【借鑒】
文章很好地運用了議論文引議聯結式結構,第一段引出話題,第二段針對博物館延時開放進行議論,第三、四段由博物館延伸到公共文化服務,最后進行總結。這種結構模式能使文章更加具有可讀性和說服力。
實戰考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伴隨著社會變遷,公眾對公共服務的評價標準逐漸從“有沒有”到“好不好”轉變;公共服務也不再是單向度地要求老百姓去遵循和適應規則,而是愿意主動根據公眾需求去進行自我調適和改變,從而實現公共服務與老百姓的相向而行、雙向奔赴。
多一些換位思考的體諒和將心比心的成全,公共服務就能夠以更加周到、精細、柔軟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民眾生活更加便利。
讀了上述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