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肉鴨養殖是我國傳統特色畜牧養殖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鴨肉產量已成為我國第三大肉類產業。發展肉鴨產業能夠積極促進農民增收。本文著重對韓城市肉鴨產業發展的基本過程、發展現狀以及省市出臺的相關產業發展政策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當前韓城市肉鴨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
關鍵詞:肉鴨養殖;產業政策,養殖模式
中圖分類號:S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11-0112-03
近年來,鴨肉產量已成為我國繼豬肉和雞肉產量之后的第三大肉類產業[1],且鴨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2],發展肉鴨產業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韓城市以省級產業龍頭企業為引領,通過“龍頭+基地+農戶”的模式,以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加快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點線面協同推進建設特色肉鴨產業體系,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極大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
1" 韓城市肉鴨產業現狀
2014年12月,陜西富強宏圖牧業有限公司在韓城市投資建廠,董事長張福強先生利用在北京市多年積累的資金、技術和市場經驗,回到家鄉韓城創業,引進櫻桃谷鴨、北京四系填鴨等知名品種,在韓城市芝川鎮三甲村建成年出欄40萬羽的標準化北京鴨養殖示范區,實現了韓城肉鴨規模養殖從無到有的突破,并逐步建成一家集北京鴨養殖、種鴨孵化、屠宰加工、鴨胚銷售、熟食加工為一體的產業化民營企業集團。韓城市依托該公司著力構建肉鴨產業發展“一縱一橫”立體模式,點線面協同推進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縱向延鏈主要以陜西富強宏圖牧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屠宰加工帶動種鴨孵化、肉鴨養殖、冷鏈配送、品牌直營,各產業環節延鏈補鏈,全力打造肉鴨養殖全產業鏈。橫向增量主要以芝陽鎮為中心,重點建設肉鴨特色養殖產業強鎮和農產品加工園區,輻射帶動合陽等周邊縣域,擴大養殖規模總量。公司與養殖基地、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實行“五統、四場、三分、二聯、一體”的養殖運營創新模式,帶動韓城發展20余家規模養殖基地建設養殖大棚230棚,產業輻射合陽、澄城等周邊縣區,全市出欄屠宰近400萬羽。陜西富強宏圖牧業有限公司通過努力發展獲得了“全國食品供應優秀龍頭企業”“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場”等榮譽,2021年6月,陜西富強宏圖牧業有限公司經十四運會組委會審議成為十四運會食品總倉專供企業,公司所生產的鴨肉被端上了十四運會的餐桌。
2" 產業政策支持
2016年1月,韓城市畜牧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為了規范韓城市肉鴨養殖園區建設,鼓勵發展規模經營,促進肉鴨養殖產業有序發展,專門出臺了《韓城市肉鴨養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驗收標準和補助資金兌付辦法》等支持肉鴨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對新建達到“五化”標準的鴨棚,符合補助標準的企業、專業合作社及零散養殖戶,每個鴨棚最高補助1萬元,同時,發揮農業貸款擔保基金作用,對從事肉鴨養殖的貧困戶,貸款額度在10萬元以內的,由農業產業化擔保基金直接提供擔保,給予重點扶持。
2020年8月,陜西省政府辦公廳、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先后出臺了《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全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的通知》《陜西省“十四五”畜牧獸醫發展規劃》等文件,提出“堅持‘強蛋禽、擴肉禽’的思路,依托富強宏圖等肉鴨龍頭企業,重點在韓城、合陽、大荔等縣區,挖掘潛力、做大基地,擴大規模、延伸鏈條,建立1.3億羽關中肉禽產業板塊”。韓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肉鴨產業的發展,先后印發《關于提升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加快現代化特色農業建設的意見》《關于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把肉鴨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特色產業列入“十四五”規劃,在用地、環保、金融等方面制定專項政策,努力把肉鴨產業打造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畜牧支柱產業。
3" 肉鴨養殖經營合作模式與效益分析
當前,韓城市肉鴨養殖經營合作模式可分為合同代養和散戶飼養兩種。
3.1" 合同代養模式
合同代養模式:陜西富強宏圖牧業有限公司與養殖戶簽訂飼養合同,實行“五統一”標準化管理模式,即統一提供鴨苗、統一飼料標準、統一程序防疫、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收購加工。韓城市95%以上的專業合作社、養殖戶主要采取合同代養模式。雙方按合同設置標準及價格回收毛鴨,飼養戶可獲得約1.8元/只的利潤。這種模式雖然利潤相對較低,但是優勢在于養殖戶不需要前期墊付鴨苗、飼料等生產成本,前期資金投入少,收購后結算。合作企業能夠保證鴨苗品質、飼料品質,有效地保證了產品品質的安全和穩定,有效規避了疫病風險和市場風險,養殖的風險也較低。
3.2" 散戶飼養模式
散戶飼養模式:養殖戶按市場價格自主購買鴨苗、飼料,育成后的毛鴨自行銷售,價格隨行就市。該模式在韓城市占比較小,前期投入資金較大,飼料、獸藥等生產成本投入較多,購入鴨苗的質量和飼養環節主要靠豐富的實踐經驗,市場風險高,養殖收益不穩定。優勢在于飼養環節的成本控制更加精準、高效,需要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生產管理水平和相對穩定的收購客商。
3.3" 經濟效益
目前,韓城市肉鴨市場正處疫情結束后的穩步增長階段。以合同代養模式為例,鴨苗價格為4.0元/羽左右(體重45 g),飼料平均價格4元/kg,獸藥防疫0.8元/羽,毛鴨收購價格為收購標準2.7 kg以上的,按11.8元/kg結算;2.7 kg以下的,收購價按9.6元/kg結算,肉鴨按料肉比 (2.1~2.2):1,扣除疫苗、獸藥、水電、人員工資等其他開支,按照每批次正常出欄體重2.7 kg以上的毛鴨比例占75%,毛鴨可獲取純利潤1.8元/只,一棟鴨棚養殖5 000羽/批肉鴨可獲得純利潤0.9萬元,每年平均飼養6批,一棟鴨棚平均能夠收益5.4萬元。
4" 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生產基礎設施陳舊
大部分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養殖棚舍建成時間基本在2015-2017年,養殖棚舍存在折舊損耗、基礎設施陳舊,且建造結構簡易,喂料、喂水、控溫、清糞等生產管理環節采取人工操作,配套設施設備落后,不利于持續高效的生產節奏。
4.2" 糞污處理壓力大
肉鴨養殖從業者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3],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并且在發展初期受土地、交通、資金、技術、效益等因素制約,糞污處理設施相對簡陋且運行情況不理想,糞水處理不達標排放時有發生,糞污處理不到位。同時,病死鴨的無害化處理不規范,無形中增加了肉鴨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甚至增加了傳染性疫病的風險[4]。
4.3" 鴨產品附加值低
肉鴨產品主要是冷凍和冷鮮產品,產品單一,精深加工鏈條短。肉鴨全身都是寶。目前,韓城市鴨產品附加值低,鴨絨、鴨腸、鴨血等產品的開發力度不夠,市場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
5" 肉鴨產業發展規劃的建議
5.1" 加快轉變養殖模式
加快淘汰粗放管理的飼養模式,指導養殖戶建立高標準養殖棚舍,普及自動化、智能化設施裝備的引進推廣,大力推動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改進飼養生產模式,優化飼料配比,推廣“乳酸菌+黑水虻”生態綠色循環養殖技術,防治大腸桿菌病,降低死淘率[5]。
5.2" 突出做好疫病防控和糞污資源化利用
引導龍頭企業規范提升種業水平,保證種蛋質量符合標準,加快新品種選育,擴大繁殖規模。健全并完善肉鴨疫病防控程序,提升養殖環境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密切關注禽呼腸孤病毒、鴨腺病毒等感染造成的風險,及時規范處置病死鴨,做到無害化處理,降低動物疫病帶來的經濟損失。針對不同養殖模式,因地制宜提出切合實際的糞污處理模式,從源頭減少糞污的產生,加快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推廣,推動肉鴨養殖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5.3" 加快企業品牌化培育
支持龍頭企業開展生產、屠宰、儲運、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開發鴨血、鴨脖、鴨掌等附產品精深加工,開發高附加值熟食品、休閑食品,提高鴨產品由生轉熟的比例,建立鴨產品多層次營銷方式,全方位宣傳產品,推進品牌化經營。
5.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勵引導專業合作社、養殖場戶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科學運用微生物制劑、改造提升糞污處理設施,加快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技術應用推廣。拓寬行業融資渠道,對養殖戶升級改造和標準化建設給予政策支持。成立行業協會,發揮行業整體優勢和自律作用,依托科研院校、主管部門等在種業培育、疫病防控、飼料開發、設備應用等方面為行業發展提供全面技術支撐。
5.5" 密切利益聯結機制
積極改進現有合同代養模式和經濟利益核算方法,規范鴨苗放養和回收行為,強化風險共擔,引導龍頭企業將屠宰胴體質量作為核算養殖戶養殖效益的核心指標,建立合作正向激勵機制,提升產業龍頭引領作用,推動形成地方肉鴨產業發展集群。
參考文獻:
[1]" 侯水生,周正奎.肉鴨種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中國畜牧獸醫,2021(18):23-26.
[2]" 李俊玲,張蕓,朱良智,等.鴨肉品質評價標準現狀及思考[J].當代畜牧,2023(8):111-113.
[3]" 趙雅茹,劉靈芝,趙佳佳.感知利益、環境規制與養殖戶糞污資源化處理行為:以肉鴨養殖為例[J].世界農業,2023(4):88-110.
[4]" 錢衛鋒,張海松.肉鴨養殖技術及疫病防控探析[J].中國畜禽種業.2021,17 (1):179-180
[5]" 李成賢,曹洪志,韓曉英,等.不同乳酸菌代替抗生素對櫻桃谷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J].養殖與飼料,2020(6):29-33.
收稿日期:2024-04-27
第一作者:吳燕妮(1987—),中級畜牧師,從事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推廣與應用工作,E-mail:1018417740@qq.com
通信作者:田和平(1987—),中級獸醫師,從事基層畜牧工作,E-mail:1829133904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