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即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有關的問題,滲透融合生涯規劃教育內容,提高學生生涯規劃的意識,拓寬生涯規劃實施的路徑,培養學生的選擇意識、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體現化學學科價值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理念.
關鍵詞:生涯教育;化學課堂;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33-0116-03
收稿日期:2024-08-25
作者簡介:王雙桂(1973.7—),女,湖北省黃岡人,碩士,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2010年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文件,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由此高中生涯教育研究逐漸興起.隨著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推進,尤其是2014年“增加學生的選擇性,科學選拔各類人才”的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山東、上海、江蘇等14個省市先后發布生涯教育指引文件,促使全國各地的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快速發展.貴州省作為第四批進入三新改革的省份之一,2021年9月15日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貴州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黔府發〔2021〕10號)強調要制訂出臺學生發展指導意見,指導高中學校全面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生涯規劃指導.1 在高中化學課堂融合生涯教育的意義
1.1 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
美國生涯教育大師舒伯認為人的生涯發展具有階段性的特征,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五個階段,其中探索階段是指15歲至24歲,是生理和心理發育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對未來進行規劃設想的準備期,更是形成的價值觀、培養的知識技能及個人的心理個性對于未來發展影響深遠的黃金期.這一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與社會需求,在正確評估自我和認識社會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初步進行職業定位,選擇一定的職業范圍并進行初步嘗試實踐[1].
1.2 生涯規劃教育的必然
目前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沒有全面系統地開展,忽視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目標的教育引領,把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上成單純的新高考選科、高考志愿填報和職業選擇的技巧課、方法課.片面強調個人特點、個性需要,忽視社會需要與國家的要求,用零和博弈、叢林法則的眼光看待人與人的關系,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學生生涯規劃明顯存在著重個人輕社會、重當前輕長遠、重分數輕個人興趣和遠大志向的傾向[2].課程干預與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相比,節約教師培訓時間,降低組織社會實踐的成本.綜合看來,生涯教育與學科課堂滲透融合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教育形式.
2 在高中化學課堂融合生涯教育的背景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化學課程應根據學生的需求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幫助學生理解化學與人類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關注人們所面對的化學問題,并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感和決策能力.化學作為基礎自然科學,為現代生活、科學和技術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人教版必修教材設置有化學與職業欄目,直接將化學科研工作者、水質檢驗員、測試工程師、科學考古研究人員、化學工程師、電池研發人員、營養師、環境保護工程師8種職業融入相應的教學內容中;間接融入生涯教育的有《科學·技術·社會》《科學史話》《資料卡片》《信息搜集》等欄目.
“物理+化學+X”組合專業覆蓋率均超過95%,比“物理+2X(非化學)” 組合專業覆蓋率高達40%[3].化學相關專業的就業方向有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生物學、環境、能源、醫學領域制藥公司、精細化學公司、機器制造、海關、檢疫部門及汽車工業等[4].
3 在高中化學課堂融合生涯教育的課例研究
3.1 課程目標層面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數據表明,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多,到2022年超過1.4億,相當于每10個人中有1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容易引起并發癥,輕則昏迷、瞎眼、糖尿病足,重則尿毒癥、腦梗、器官衰竭等.結合“糖類”的教學,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分析營養物質的用途及對健康的影響,幫助其建立科學健康的膳食理念.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營養師的職業意義和對學科知識的要求,在學生心中播下科學膳食的種子,提高學生生涯規劃的意識,拓寬生涯規劃實施的路徑,培養學生的選擇意識、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也體現化學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價值.
3.2 教材設置層面
本節選自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二中的第七章第四節《基本營養物質》.本節內容的設置旨在讓學生在已有生活常識及對單官能團小分子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多官能團的生物大分子,有助于學生對有機物更為完整、全面的認識,為選擇性必修模塊和生物課的學習作好準備,體現了有機化學的應用價值.本節涉及的有機物結構復雜,基于高一學生的認知,教材注意從生活經驗和實驗活動出發,介紹物質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認識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基本組成、特征反應和用途.在研究和實踐欄目結合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要求學生查閱資料,搜集多方面觀點,從社會不同人群的角度分析營養物質的用途及對健康的影響,促使學生全面認識化學物質和化學學科,幫助其建立科學健康的理念,培養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增加了4個小板塊,分別是信息搜集(釀酒和制醋技術)、思考與討論(蛋白質變性的生活實例)、化學與職業(營養師)及研究與實踐,其中營養師是生涯規劃和化學學科的深度融合的體現.
3.3 教學設計層面
糖類的課程設計(如圖1)通過初步了解食品中的化學成分,從化學的視角解決糖尿病患者的三個疑問:
問題1.有些人不喜歡甜味物質,血糖為什么偏高?將糖類的組成、結構及性質貫穿其中,明白甜味和糖類不能畫等號.
問題2: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如何轉化為葡萄糖的?糖類安排在化學必修二中的第七章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由于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分析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學生在《細胞生物學》中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但對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儲備不夠,尤其是醛基的性質和結構的關系不清,難度不好把握,甚至糖類的定義都不宜提及,有些時候和選擇性必修三合并來上,這樣又不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尤其是對高考不選化學的學生沒有必要,也沒有落實好課標要求.為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經歷實驗驗證的一般過程,基于證據對物質的變化提出假設,通過實驗加以證明,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同時合并簡化了葡萄糖還原性糖的實驗驗證,對課本實驗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探究活動的好奇心,養成注重實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增強合作探究意識,培養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勇于創新的精神.這種采用設計模擬生物實驗的形式,可以解決幾個問題:①淀粉酶可以用什么化學試劑代替?②裴林試劑的化學成分是什么?③為避免實驗重復,將葡萄糖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放在水解反應之后完成.④可以通過分組設計實驗:驗證淀粉溶液是否水解?利用新制氫氧化銅試劑是否可以證明水解完全?還需要什么試劑?讓學生記錄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
問題3:為緩解高血糖患者的心理焦慮,如何用最簡便的方法檢驗血糖含量?可使用尿液檢測試紙或血糖檢測儀,同時展示食物并給出參照標準.
纖維素也是多糖,是否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為什么要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物質?因為纖維素能刺激胃腸蠕動,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像營養師那樣結合服務對象的特殊需求進行膳食指導,把學生的生涯規劃融合到化學學科中.學生可能會提出減肥,不吃晚餐,少吃米飯面包……生活中面對豐富多彩的食品,如何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個合適的品種是關乎健康的大事,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建議為:①減少攝入添加有蜂蜜、糖漿、果汁及熱帶水果等富含“游離糖”的食物;②減少攝入米飯、面條、包子、饅頭、餅干、面包等富含“碳水”的食物;③適量攝入牛肉、雞肉、魚肉等低脂高蛋白物質;④適量攝入蘿卜、青菜、燕麥等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強胃腸蠕動,延緩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⑤合理運動,健康體重,良好體型,自然健康的體態.
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學法、生活三個層面評價分享本節課的收獲,學生關鍵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時,還要在價值觀方面進行引領,師生共同感悟提升.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綠色植物孕育了果實的甘醇,襯托了花的美艷,它是低調的,謙遜的,樂于奉獻的,這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高尚品格和大度的情懷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一起了解課后“化學與職業”板塊中的營養師,獲取對營養師職業的初步了解,以此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發掘學生的職業特長.
4 結束語
在化學課堂融合滲透生涯教育,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自學生涯教育的通識課程,認真尋找學科之間的融合點;對三新改革的文件精神要理解到位,尤其是對學科門類、專業大類的具體選科要求必須全面了解;如果具備新舊高考志愿填報策略,甚至有一些往屆學生成功生涯規劃成功案例的跟蹤示范,課程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會更強.同時,學校的學生生涯發展中心、教育行政部門及企業資源的支持,是融合課程有效開展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宇娜.普通高中實施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2] 李擁軍.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本”與“術”[J].教學實踐與研究,2023,9(C):03.
[3] 程亞.高中生生涯規劃與選科指導[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3:46.
[4] 冉瓊.職業規劃教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的研究 [D].重慶:西南大學,2020.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