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的力量來源于基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楓橋經驗”是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的“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層社會治理經驗。國有企業是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扎實推進基層治理水平邁上新臺階。作為中國廣核集團旗下科技型企業,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究院)結合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企業基層治理新途徑、新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為新時期企業持續、穩健發展,充分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保駕護航。
分析研判查問題,對癥施策明方向
企業的基層治理,就是在企業管理體系的基層單位中,通過一系列的組織、協調、監督和控制活動,以維系企業秩序和促進企業高效運作為目標的管理過程。研究院通過綜合分析研判,查找當前企業基層治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精準施策方向,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和協作的機制,實現企業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
基層員工學歷不高,民主管理意識不強。作為科技型國有企業,基層員工學歷不高,自主意識不強,規則服從性較強。不利于企業民主管理及基層治理。因此,需要大力引進和培養高學歷人才,制定靈活人性化的基層管理制度和溝通反饋機制。
組織機構變革,員工思維亟待凝聚。企業常會根據市場形勢進行組織機構調整,這一過程中,基層員工因信息不足、崗位變動、文化認知等問題而感到迷茫,對公司產生疏離感。因此,需要加強企業文化教育,構建共同的文化認知與行動標準,通過優化基層治理,增強團隊凝聚力與執行力。
新任干部年輕化,基層治理經驗欠缺。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新任干部年輕化,雖然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但往往缺乏基層治理經驗。這可能導致在處理復雜多變的基層問題時,難以迅速作出有效決策。因此,加強企業基層治理,不僅是確保企業決策有效執行的關鍵,也是提升新任干部治理能力、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
責任超載與考核泛化,企業管理流程需優化。基層單位責任泛化,權力配備不足。考核泛化使基層干部壓力增大,影響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決策流程的繁瑣以及信息傳遞的滯后,可能導致基層管理效率降低。因此,優化管理流程,強化基層治理,明確權責,是提升企業效率的關鍵因素。
把握“楓橋經驗”內涵,增強基層治理效能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本內涵包括“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三項,其核心要素包括“黨建統領、人民主體、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和諧”五項,這五個要素構成了“楓橋經驗”的鮮明特征和時代內涵。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治理單位,開展“楓橋經驗”探索實踐,把矛盾化解在企業基層,是“楓橋經驗”從傳統的鄉村治理向企業延伸的新觸角,對于形成和諧勞動關系,打造企業發展、社會穩定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有著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研究院注重發揮全院1800名科研人員的主體作用,通過建立健全溝通機制與服務平臺,及時了解和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從而營造出一個更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內部環境。
堅持“群眾路線”,夯實企業基層治理群眾基礎。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是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基本途徑。研究院黨委以“逐夢報國、創新實干、團結協作、勇攀高峰”企業精神為主線,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放手發動員工,鼓勵員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把員工中涌現的成熟做法、成功經驗、創新探索及時總結歸納提煉,再次反饋到員工中去,不斷惠民生、增福祉。堅持深入群眾、服務群眾,相信員工、依靠員工、動員員工,加強黨支部建設,通過建立黨支部文化墻,開展富有特色的支部黨課,引導員工追求文明、樹立新風,向上向善,共同塑造和諧文明的企業文化。
回應員工需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矛盾不上交。“矛盾不上交”是“楓橋經驗”歷經60年變遷未改的基本內涵,也是各個時期檢驗好的基層治理經驗的重要標準。為了更貼近員工,研究院實施了黨委委員下現場機制,定期召開員工代表座談會和熱點問題交流會,設立“總經理信箱”,為員工提供暢通的表達渠道,鼓勵他們積極提出個人見解和改進建議,并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回應并解決員工的實際問題。通過參與式管理,不僅顯著提升了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參與企業基層治理的熱情。自“總經理信箱”設立以來,已累計解答了821項員工提問,內容涵蓋安全生產、工作環境改善、薪酬晉升、職業發展以及后勤保障等多個方面。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回應員工群眾需求中不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為推進公司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鼓勵多方參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企業基層治理格局,矛盾化解及時到位。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在治理成果共享之前首先需要依靠各方主體的建設創造治理效益。自2018年起,研究院便深入貫徹“職能圍繞業務轉”與“以員工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職能部門與各業務部門開展了持續的“一對一”對口服務活動。通過將職能服務下沉至科研一線,確保一線科研人員能夠實時掌握并遵循最新的管理要求。同時,堅持職能上門服務,換位思考,深入了解一線員工的需求,并積極響應,及時解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多方參與,以消除溝通障礙,確保信息暢通無阻。對于基層員工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及時回應”,能夠立即解決的絕不拖延,需要時間解決的則制定明確計劃并按期推進,確實無法解決的也會給予誠懇的解釋。此外,還堅持對已解決的問題進行回訪,認真傾聽員工的反饋意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總結經驗強示范,鞏固深化再提升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研究院通過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企業基層治理躍上新臺階,也為更多企業提供了經驗借鑒。
強化科技支撐,激發企業基層治理的創新動力。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基層治理體系現代化發展的必要基礎,是推進數字化轉型時期“楓橋經驗”創新發展的必要條件。建立一套數字化、全景式企業基層治理體系,運用好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等現代科技手段,可以加強各類風險隱患動態監測、研判分析,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強化人才培養,提升企業治理主體治理能力。“楓橋經驗”倡導多元共治,要實現這一目標,需提升各治理主體的能力。管理者應轉變治理理念,樹立數字化多元思維;基層群眾要提高參與企業基層治理實踐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激勵自己,實現員工與團隊、與組織的有機融合,與企業目標緊密銜接。
加強頂層設計,夯實企業基層治理制度基礎。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發展需要重視制度層面的完善,通過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實現頂層制度設計與企業基層治理實踐創新性互動,構建科學、完備、規范、有效的制度體系,夯實制度基礎,將制度優勢轉化為企業基層治理效能。
“楓橋經驗”在時代變遷中不僅沒有淡出歷史舞臺反而在實踐的探索中歷久彌新,企業基層治理的活學活用,與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的道路重疊,不僅契合了“楓橋經驗”的內核,又作為一個分支讓“楓橋經驗”在不同領域開出新花。在新征程上,研究院將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將其融入基層治理的各個環節,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責任編輯:冉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