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陣風中,我想起了故鄉。
我用初中三年的苦讀換來了一個到廣州求學的機會,然而這并不是努力的終點。我不敢松懈,卻漸漸發現,我面臨的落差越來越大。于是,我開始懷念故鄉的點滴。
在故鄉,我的名字常年掛在年級榮譽榜,各種比賽、活動都有我的身影;在故鄉,上學的路上常有柚子花香相伴,學校金黃的銀杏葉記錄著歲月的流逝;在故鄉,每一條大街小巷我都輕車熟路,知道哪里的冰糕最便宜,哪里的烤雞腿最好吃;在故鄉,每天推開家門就有可口的飯菜等著我,每晚在柔軟的大床上安然入眠;在故鄉,我難過時能隨時敲響朋友家的大門,一人一瓶氣泡水就能聊上好幾個小時……
那時的我,一心想要沖破大山的束縛,追尋更廣闊的天地。今天的我,也可稱為“如愿以償”。
高中校園坐落在市中心,抬頭便能看見高樓大廈、廣州塔,總有些恍惚,這是我的故鄉不曾有的風景。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試著將自己重塑,企圖完全融入這座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可我發現我做不到。故鄉的山成了我的骨架,故鄉的水是我流淌著的血,我是故鄉的土孕育的,也是借著故鄉的肩膀,我才得以窺見這繁華的世界。也正因如此,我成了一個厚實的人,在城市喧囂中依然可以擁有鄉土寧靜的力量。
我開始捫心自問:我怎么能憑當下的成績斷定未來的我是怎樣的人呢?只要我一往無前,就一定會看到曙光。不論結果如何,我的故鄉總會在默默地等著我。那些青山就矗立在那,故鄉的風吹過那些樹,它們抖動著枝丫告訴我,它們永遠是我的依靠;那條江就流淌在那,故鄉的風將波濤吹到了珠江,它們奔騰著告訴我,它們永遠陪伴著我;那風帶著故鄉盛開的柚子花的香氣來到我的枕邊,告訴我,它也牽掛著在遠方的游子。
時間又流逝了一些。月光趁窗戶開著,趕緊溜進來——這讓我想起家中房間的那扇大窗,月光總是灑在窗臺和地面下,把房間照亮。窗下是十三四歲的我,坐在書桌前,學得疲乏時,抬頭望著窗外的山,群山圍繞著小城,小城中有煙火、喧囂。然而,小城所擁有的也很有限。窗外的山連著走向外面世界的路,那是為我寒窗苦讀鋪就的路,是我踏向更廣闊的原野的路。我將去看“呼嘯地鐵里飛過的蝴蝶”,去看“擁擠樓宇里的鯨躍”。
我的身后不只是故鄉,更是十幾年走過的風雨泥濘,是那扇窗下幼小的我的殷切期盼,是我遙遠的夢想的召喚。它們仿佛在說,走吧!向前走吧!大膽地向前走吧!就算是山崖谷底,那也是你從未曾經歷過的風景,走到低處,我們必將迎來上坡路,恰如黎明前的黑夜總是最黑暗的,所以我們無需擔心,所經歷的種種不過都是你走向遠方的路上的收獲。
我不知道現在的時間是幾點,但我知道,我不應該在故鄉的風中停留了。
(指導老師:彭" 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