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印度尼西亞能源和礦產資源部發布的2024年第11號法規(以下稱“MEMR11/2024”),印尼政府已適度放寬了電力基礎設施開發中的本地含量要求,此舉旨在吸引更多國際開發銀行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更為優惠的資金支持。
印尼政府設定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升至23%,并預計需投入高達1670億美元的資金方能達成此目標。放寬本地含量要求的政策預期將極大地促進外國投資的涌入,這對于印尼實現其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宏偉藍圖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降低本地含量要求還有望進一步加速外國貸款機構,如能源公正轉型合作伙伴關系(以下稱“JETP”)下的貸款人的資金撥付進程。
JETP作為一種新型國際合作模式,旨在助力特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該模式將公共與私人投資相結合,專注于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融資支持,特別是在推動能源生產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關鍵領域。
除了致力于能源結構的根本性轉變外,JETP模型還積極尋求促進綠色經濟的全面發展,并關注那些可能因能源轉型而面臨經濟與社會挑戰的社區,努力滿足其特定需求。JETP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內,為印尼籌集200億美元的資金,以加速其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與普及。
本地含量要求最低值
根據MEMR11/2024,新的最低本地含量值如下。
·地熱發電廠:20%—29%(取決于容量類型) ·生物質發電廠:21%
·水電站:23%—45%(取決于容量類型) ·沼氣發電廠:25.19%
·太陽能發電廠:20% ·廢棄發電廠:16.53%
·風力發電廠:15%
·例外情況·
MEMR11/2024針對本地含量要求引入了幾種類型的例外情況,它們可分為兩類:一般例外情況以及外資貸款項目。
·一般例外情況·
在滿足以下條件的情況下,通常允許進口用于電力基礎設施開發的貨物:
1.國內生產企業無法提供的;
2.國內生產的產品不符合項目技術要求的;
3.經相關生產企業或協會核實證明,國內生產產量不足以滿足需求的。
·外資貸款項目·
外國貸款資助的電力基礎設施項目,除對外貸款協議另有規定外,其余按本地要求執行。這些例外情況適用于滿足以下條件的項目:
·電力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有高達50%來源于多邊或雙邊債權人;
·滿足國內電力需求的項目。
外資貸款支持的電力基礎設施項目所享有的例外情況,標志著與以往制度的根本性轉變。在舊制度下,開發商必須依據“一般例外情況”標準來尋求豁免。這種先前的做法經常使工業部面臨挑戰,難以證明所授予的任何豁免是合理的。
該措施標志著印尼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起初,本地化含量政策的目的是推動國內商品與服務在供應鏈中的發展。然而,本地供應鏈在提升質量和降低成本方面進展緩慢,這成為行業發展的障礙。這些問題不僅帶來了不確定性,還抑制了投資,并對項目的融資能力產生了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利潤率微薄的可再生能源領域,供應鏈效率低下和成本波動的影響尤為顯著。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并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進入可再生能源項目,印尼政府決定放寬本地化含量的要求。這一政策調整在JETP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原有的限制性政策導致了資金分配的延誤。如果這一政策能夠得到有效執行,預計將釋放大量資金,并有望極大促進印尼可再生能源行業的迅猛發展。
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
盡管放寬本地含量要求的政策為本地市場帶來了顯著機遇,其成效將依賴于電力線網絡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在未來的購電協議中如何持續地執行這些政策。此外,關鍵在于找到一種平衡,既要促進本地工業發展,又要滿足對可再生能源項目高質量、成本效益高的解決方案的需求。
另一個潛在的挑戰在于確保放寬的本地含量要求不會對當地供應鏈的持續發展造成損害。為了實現這種平衡,政府可能需要制定額外的政策,旨在培養本地能力,同時吸引外國投資和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