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荊防五倍子湯熏蒸聯合分段剝扎術與皮橋成形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廉江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環狀混合痔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
對照組患者采用分段剝扎術與皮橋成形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荊防五倍子湯熏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直腸肛管壓力指標、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肛周水腫評分。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舒張壓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肛周水腫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荊防五倍子湯熏蒸聯合分段剝扎術與皮橋成形術治療環狀混合痔患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恢復肛門功能,減輕術后疼痛,緩解肛周水腫情況,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荊防五倍子湯;分段剝扎術;皮橋成形術;環狀混合痔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24.006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4.019
環狀混合痔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痔瘡,其典型特征為內痔與外痔相互連接,呈環狀分布,臨床表現主要為便血、肛門腫脹、肛部疼痛及分泌物增多等癥狀,病情嚴重時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顯著影響[1]。從解剖學角度來看,肛管直腸位于人體下部,此處靜脈叢豐富,當長時間站立、久坐或久蹲時,受重力影響,靜脈回流會受到阻礙,使得肛管直腸部位的靜脈血液淤積在局部,靜脈壓力持續升高,靜脈逐漸擴張、迂曲,最終形成痔。此外,肛管直腸部位易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感染,當局部發生感染時,炎癥反應會刺激肛管直腸周圍的靜脈叢,使其充血、擴張,長期的炎癥刺激會使靜脈壁彈性降低,血液回流受阻,且炎癥還會導致局部組織水腫,進一步加重靜脈叢回流受阻,促使痔的形成。近年來,分段剝扎術與皮橋成形術逐步被應用于環狀混合痔的治療中,環狀混合痔是圍繞肛管一周的痔核群,分段剝扎術是基于其環狀分布的特點而設計的手術方法,術中將環狀痔核合理地分為幾個區段,避免一次性大面積切除而導致肛管狹窄等嚴重并發癥;皮橋成形術在手術過程中,通過保留肛管皮膚黏膜橋,利用其彈性和伸展性,維持肛管的正常形態和功能,且皮橋可在術后創面愈合過程中,起到支撐和緩沖的作用,減少瘢痕組織對肛管的攣縮,從而降低肛門狹窄的發生率[2]。但由于環狀混合痔自身病變范圍較廣,術中不可避免地會損傷周圍組織,導致患者出現術后肛門疼痛及肛門功能障礙等問題。中醫認為混合痔是由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所致,治療上多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為治療原則[3]。荊防五倍子湯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混合痔患者術后康復[4]?;诖耍狙芯刻骄壳G防五倍子湯熏蒸聯合分段剝扎皮橋成形術治療環狀混合痔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廉江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環狀混合痔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27~47歲,平均年齡(37.45±3.45)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66±0.45)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28~48歲,平均年齡(38.23±3.45)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67±0.4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廉江市第五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環狀混合痔的診斷標準[5],且經臨床檢查確診;⑵內、外痔相連成環狀,并伴有便血、疼痛、脫垂等癥狀;⑶符合環狀混合痔的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肛腸類疾病者;⑵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⑶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環狀混合痔分段剝扎術與皮橋成形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行常規局部麻醉,適當墊高臀部以充分暴露術區,行常規清洗與消毒。將環狀混合痔按解剖分布分區,選擇3~4個主要痔核位置,設計弧形切口,使用組織鉗提起外痔皮瓣,暴露痔核部位,沿設計切口切開皮膚,用鈍性和銳性分離方法剝離痔組織,分離至齒狀線上約0.5 cm處,對剝離出的痔核進行基底部結扎,采用絲線進行縫扎,確保血供徹底阻斷。在距結扎點0.3~0.5 cm處剪除痔核的殘端。選擇肛門左后或右后側方切口,部分切斷內外括約肌皮下部,當環狀混合痔分界不清或痔核較多時,選擇較小的痔核區域作為皮膚黏膜橋。隨后對創緣及皮贅邊緣進行修整,剪除冗長或完全脫離肌層的皮膚黏膜橋。在齒狀線遠端約0.5 cm處橫向切斷皮橋,移除多余皮贅后,用小彎鉗提起皮橋下組織,完全剝離其下曲張靜脈團。游離狀態的皮膚黏膜橋經過整形后平整覆蓋于組織表面,采用可吸收線進行無張力間斷縫合,仔細對齊斷口確保平整。術后行常規抗感染、止痛治療,持續治療7 d。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荊防五倍子湯熏蒸治療:組方為地榆、五倍子、黃柏、荊芥、防風、魚腥草、蒲公英、蓮房、苦參各30 g,芒硝15 g。于術后第2天,將上述藥材加水2 500 mL大火熬煮30 min后靜置,當藥液降低至40 ℃時坐浴25 min,1次/d,持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⑴直腸肛管壓力指標。于治療前后,采用肛腸壓力檢測儀(合肥奧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皖械注準20172070021,型號: ZGJ-D2)檢測兩組患者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舒張壓。⑵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6]。于治療前后,采用VAS疼痛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肛門疼痛程度,滿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劇烈。⑶肛周水腫評分。于治療前后,評估肛門切口水腫情況:無水腫計0分,水腫面積≤0.5 cm2計1分,水腫面積gt;0.5~1 cm2計2分,水腫面積gt;1~2 cm2計3分,水腫面積gt;2 cm2計4分[7]。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直腸肛管壓力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舒張壓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肛周水腫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肛周水腫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環狀混合痔是肛腸科的常見疾病,由于該病癥病灶呈環狀分布,同時涉及內痔與外痔兩個區域,傳統手術方案切除病灶會造成較大范圍的組織創傷,導致患者術后易引發創口疼痛、感染及肛門狹窄等并發癥[8]。近年來,分段剝扎術與皮橋成形術被廣泛應用于環狀混合痔的治療,分段剝扎術可有效去除痔核,皮橋成形術能保護肛管功能,當二者聯合應用時,皮橋可減少因剝扎痔核導致的肛管狹窄風險;皮橋在創面愈合過程中起到橋梁的作用,可引導新生組織的生長,促進創面的正常愈合,通過分段剝扎和皮橋成形,肛管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患者術后的肛門控便、排便等功能能更快地恢復正常。同時,合理的分段剝扎操作不會損傷括約肌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功能,從而保證患者術后排便的正常進行。但由于手術操作仍會形成較大創面,對患者術后恢復進程依舊存在一定限制。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舒張壓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肛周水腫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環狀混合痔術后,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熏蒸療法是借助藥力與熱力,使藥物通過肌膚、孔竅直達病處。荊防五倍子湯中的地榆、五倍子、黃柏、苦參性偏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及涼血止血之功;荊芥、防風可祛風解表,用其疏散之力,使諸藥藥效更好地發揮作用;魚腥草、蒲公英清熱解毒,能消解局部熱毒之邪;芒硝咸寒,能軟堅散結、清熱消腫;蓮房苦澀性溫,可行瘀止血[9]。當利用熏蒸方式時,溫熱之力促使肛門局部氣血經絡更為通暢,利于藥力透達。
現代藥理學表明,地榆含有鞣質等成分,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環的作用[10];五倍子富含鞣酸,能收縮血管,減少局部滲出,同時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11];黃柏中的小檗堿可擴張血管,增加局部血液灌注[12];荊芥和防風含有揮發油成分,能起到改善微循環的作用;魚腥草和蒲公英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黃酮類等,這些成分可能對肛管周圍的神經-肌肉接頭產生調節作用,可促進神經遞質的正常傳遞,有助于肛門括約肌功能的恢復和增強,使得肛管能夠更好地維持正常的壓力狀態[13-14]。在熏蒸過程中,這些藥物成分通過皮膚吸收,使肛管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為肛管括約肌提供更好的血液供應,從而促使肛管靜息壓、最大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此外,黃柏中的小檗堿和苦參中的苦參堿等生物堿成分可抑制炎癥介質如前列腺素E2、白細胞介素-1等的釋放,減輕炎癥反應,從而緩解疼痛;芒硝主要成分是硫酸鈉,外用可吸收局部的滲出液,減輕腫脹對神經末梢的壓迫,達到止痛的效果[15];荊芥、防風中的揮發油成分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能通過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降低疼痛程度;蓮房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能清除局部組織中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損傷;五倍子、地榆通過鞣質成分使組織蛋白凝固,減少局部滲出,從而減輕肛周水腫;芒硝的高滲作用可吸收組織間液,減輕組織間隙的水腫;荊芥、防風等藥物能通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促進滲出液的吸收和淋巴回流,有助于減輕肛周水腫;蒲公英、魚腥草可減輕局部炎癥反應,減少炎癥滲出,進而降低肛周水腫程度。
綜上所述,荊防五倍子湯熏蒸聯合分段剝扎術與皮橋成形術治療環狀混合痔患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恢復肛門功能,減輕術后疼痛,緩解肛周水腫情況,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內痔協作組.中國消化內鏡內痔診療指南及操作共識(2021)[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21, 38(9): 676-687.
袁可,余文芳,裴熹.分段外剝內扎聯合斷橋整形縫合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4, 20(6): 397-400.
藍菲,石天竹.五倍子湯加減熏洗促進肛瘺術后創面愈合效果評價[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 22(4): 185-188.
葉杰陽,張圣江,龐蘇濱,等.五倍子湯聯合手術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肛門功能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 24(3): 79-81.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 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9: 404-406.
孫兵,車曉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中國中西醫結合大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痔套扎治療專家組.痔套扎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5, 18(12): 1183-1185.
周阿成,黃曉東,黃偉,等.外剝內扎術加內痔柱狀縫扎懸吊聯合痔科生肌散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 2024, 21(10): 73-76.
陳瑜,袁志強,王冬琴,等.掛線療法聯合五倍子湯加減坐浴治療復雜高位性肛瘺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 2021, 40(8): 822-827.
吳杰,謝開勇,袁麗,等.近五年地榆的藥理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 2024, 17(8): 1669-1678.
郭姝彤,劉永仙,艾彩蓮,等.五倍子有效成分提取分離、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陜西中醫, 2015(6): 762-764.
路舜,崔紅倩,申遠.黃柏與關黃柏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新鄉醫學院學報, 2023, 40(5): 478-482.
賀福元,鄧凱文,唐昱,等.魚腥草及其制劑的藥理與免疫毒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09, 23(4): 325-329.
劉亦菲,劉兆薇,任一冉,等.蒲公英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及質量標志物預測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4, 42(8): 132-141,后插33.
楊萌,李超英.芒硝的炮制歷史沿革、炮制方法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 2020, 43(12): 3069-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