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網絡流行語身為網絡的重要部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大學生身為網絡流行語的主要使用群體之一,使用現狀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以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取真實數據與材料,分析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現狀,總結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的影響,提出對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規范化的建議。根據對調查結果的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教育與指導,不僅對高校培養人才有幫助,還能為創建和諧文明校園作出巨大貢獻。
研究思路。首先通過查閱文獻和書籍,弄清定義,提出研究的方向及內容,并確定調查對象。其次設計調查問卷并發放給調查對象,收集問卷,并對其進行分析,總結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的影響。最后立足現有問題,提出對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規范化的建議。
研究方法。第一,文獻研究法,通過CNKI查閱近年來關于本研究的相關文獻,打好理論基礎。第二,問卷調查法,通過網絡填寫問卷進行調查。第三,圖表分析法,把數據繪制成圖表,分析調查結果,從而對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合理的數據和科學依據。
網絡流行語的定義及類型
網絡流行語是一種誕生于互聯網,在互聯網上進行溝通的語言,是一種隨著互聯網發展而出現的一種與傳統平面媒體不同的語言形態。
根據網絡流行語具備的特征,可以將網絡中普遍存在的網絡流行語分為以下五種類型:方言類,如“我”的讀音與“偶”字相同,“偶”就是“我”的方言讀音。因為有些人會因為帶有方言口音,打字的時候難免會打錯字,年輕人會覺得很時髦并效仿。
縮寫類,網絡流行語的縮寫包括拼音縮寫和英文字母的縮寫。拼音縮寫,如“xswl”的意思為“笑死我了”,一般用在一些搞笑事件的評論上。英文縮寫,如“emo”的英文全稱是Emotional Hardcore,常被用來形容負面情緒。
新造類,如“躺平”的意思是“佛系生存方式”,這一類網絡用語和傳統語言是大不同的語言,它是一種隨著新事物變化而產生的詞語,是人與人在交流過程中誕生的一種表達方式。
賦予特殊意義類,如“真香”是在一個真人秀節目中,一位城市主人公第一次到農村家庭時放下狠話說不吃飯,后面又因為美食太誘人吃下美食并說了“真香”,因這個搞笑情節,“真香”一詞在網絡中開始流行。
諧音類,如“集美”諧音姐妹,詞義等同于“姐妹”。網友在觀看某平臺直播時,主播的普通話不是很好,說“姐妹”被人聽成“集美”,并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新疆農業大學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現狀
共發放調查問卷117份,回收有效樣本117份,有效率為100%。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調查數據結果運用統計法,借助統計知識和統計軟件進行材料整理。
為了讓調查結果更切實有效,從面貌、年齡等方面選取樣本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從政治面貌來看,共青團員占71.79%;從年齡來看,21歲至23歲占60.68%。可初步推斷,網絡流行語使用者政治面貌主要為共青團員,年齡在21至23歲。
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狀況(見表1)。從大學生上網時喜歡用的表達方式來看,大學生在網絡中還是以與現實生活中差不多的語言為主要語言,并且大學生很注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對象和使用場合,一般是在微信、QQ等交友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上和同齡人使用網絡流行語。
網絡流行語與大學生(見表2),從中可以看出網絡流行語已經開始對傳統語言產生威脅,并且大部分學生對網絡流行語是否會影響表達能力持有無所謂、不重視的態度。
大學生對網絡流行語的態度(見表3),大部分學生欣然接受或持無所謂的態度,而少部分學生覺得網絡流行語只是個性的表現,認為有損母語,而拒絕使用的學生為少數,這不免讓我們沉思。
在調查新疆農業大學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現狀的過程中發現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多數學生沉迷網絡。從上網的頻率來看,上網已是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多數大學生在網絡中自控能力稍差,并沉迷網絡。
二是部分大學生會將網絡流行語帶到現實生活中。從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的場合、是否會把網絡流行語帶到現實中等問題的調查結果中來看,部分學生會把網絡流行語帶到現實生活中。
三是部分學生跟風使用網絡流行語。在從使用網絡流行語的原因來看,占比為41.88%的學生不知道網絡流行語的含義、出處就跟風使用。
四是部分學生對網絡流行語持無所謂的態度。從網絡流行語對口頭表達能力的影響來看,不重視占比46.15%,并且這些學生不在乎網絡流行語對自己口頭表達能力的影響,抱有無所謂的態度。
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的影響
網絡流行語好似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帶來一些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存在著消極影響。
大學生因通過網絡流行語獲得了選擇、思想以及表達的自由。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流行語變成了能展現個性的工具,并給大學生帶來了一些積極影響。
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的教育主要是幫助其完善自我、發展自身。大學生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中,網絡流行語可以讓大學生自主創造新的詞語并互相傳遞,這些都促進了大學生個性自由的發展。
網絡是各種信息的大雜燴,各種信息在網絡中層出不窮,這就使大學生能夠及時有效了解身邊或關于國家所發生的事情,做到讓大學生戶不出而聞天下事。例如,入選2021年度十大熱詞的“強國有我”,源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慶典上的宣誓。這些網絡流行語的出現促進年輕人主動了解和認識國家的強大、民族的自信,更深入地了解國家如今的輝煌。
網絡流行語在給學生帶來一些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影響。
不利于大學生正常學習文化知識。大多數網絡流行語是無意用錯字或有意用錯字導致的,有些還會在傳統語言中加上數字或字母等因素來進行表達,這種表達形式會影響大學生在文化知識方面的學習,如“xswl”表示“笑死我了”,長期或頻繁使用可能會導致忘記書寫漢字。
降低學生的閱讀以及表達能力。網絡流行語的組成比較簡單隨意,大多數網絡流行語都接近口語化,偏離了傳統語言的使用規范。雖然使用網絡流行語能夠快速閱讀、表達,達到快速了解信息的要求,但是長時間使用網絡流行語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衰退,降低正式的表達能力。
對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的規范化建議
網絡流行語給大學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影響,因此正確規范大學生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十分重要。
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流行語。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流行語表現出了驚人的發展速度,并給傳統語言帶來了顯著的變化。第一,需要先規范教室用語,不僅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使用普通話授課,大學生在課堂上也要規范使用語言。第二,指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語言觀。教育大學生在網上交流時,要對所使用的網絡流行語極其謹慎,懂得區分某些網絡流行語的好壞,以及使用網絡流行語時注意所使用的語境。
高校引領大學生形成校園網絡流行語文化。學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應該及時了解大學生群體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習慣和發展趨勢,才能準確對癥下藥。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生中流行的網絡流行語,結合自己的校園時事,形成一種自己的校園文化。如2023年2月18日“新農大小薇”發布了一篇名為“你終于來了!我的開學搭子”的文章,文章里“開學搭子”意思為能一起去學校的人,從網上流行的“飯搭子”引申而來,這篇文章新穎的標題吸引了眾多學生去閱讀,網絡流行語在這里起到了拉近學生與學校、氣氛融洽、吸引讀者等多種效果。學校能在往后公眾號、短視頻等平臺上參考以上案例,并且讓各學院學習和效仿這一案例,將更多網絡流行語變為正能量傳遞給大學生。
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對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了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的影響。可見網絡流行語不僅促進了大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還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國家,是大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法寶,但一些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和對傳統語言的傳承不利,并且降低了學生的閱讀以及表達能力。本文提出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流行語,其次對學校提出建議,也就是建議高校引領學生形成校園網絡流行語文化。
如今,網絡流行語在我們的生活中已有了一席之地,大學生作為網絡流行語的主要使用者,了解他們使用網絡流行語現狀,對他們的言行進行正確引導、加強網絡流行語的管理,這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大學校園的文化治理。
(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與藝術學院;和田地區皮山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