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快速上升,個人家庭應提早開展養老規劃,通過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和投資理財等養老規劃工具,為自己美滿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關鍵詞: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投資理財;養老資金缺口
據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截至2023年末,全國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分別為2.97億和2.17億。前四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18.7/18.9%/19.8%/21.1%,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13.5%/14.2%/14.9%/15.4%,可以看出我國老齡化程度在快速上升。應提早開展養老規劃,確保自己的美滿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養老保險體系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三支柱\"的體系,致力于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險三個支柱中,第一支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其中,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強制制定并執行,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企業化行為,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行為。
(一)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根據國務院1997年《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建立起來的,包括四個方面:
1.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保險有新人、老人、中人的區別。《決定》實施后參加工作的人員屬于\"新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退休后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后退休的參保人員屬于\"中人\"。由于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后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決定》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參保人員屬于\"老人\",他們仍然按照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隨基本養老金調整而增加養老保險待遇。
2.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均可在戶籍地自愿繳費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府對參保居民繳費給予補貼。年滿60周歲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
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采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模式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年滿16周歲、不是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參加\"新農保\"。年滿60周歲可領取基本養老金。
4.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為了保障工業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權益國家出臺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以保障農民的權益。
(二)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參加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可以建立企業年金制度。2018年2月1日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頒發的《企業年金辦法》施行,推進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和企業年金市場持續發展。
《企業年金辦法》提及年金的資金來源:企業年金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8%,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合計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2%。具體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一方協商確定。每個參保職工都將擁有一個\"個人賬戶\",企業和個人繳費都將存入這個賬戶中,實行完全積累。
(三)商業養老保險
個人自愿地為實現老年收入保障提前進行的養老基金積累,在選擇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時,需關注:
1.產品保障時期的選擇。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保障時期有差異,有些可以終身領取,而有的僅可領取到年金領取年齡后的一個約定年限(如20年)或者約定年齡(如85歲)。在選擇產品時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終身型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活得越久領得越多,養老保障能力比較強,但相對繳納的費用也比較高。
2.繳費方式的選擇。商業養老保險屬于儲蓄性質的保險,因此保費較高,選擇不當容易成為經濟負擔,需要量入為出,根據收入水平和具體的養老需求來確定購買的數量。對大多數資金還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工薪族而言,可以選擇10年、15年或20年分期來繳納保費,每年(每月)拿出一定量的資金購買養老保險,既能滿足儲蓄養老的需求,又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而對于資金實力比較強的人群來說,選擇一次性躉繳還是分期繳納以及分期時間長短,需要根據個人的投資收益能力區別對待。對資金投資增值能力強的個人,選擇繳費時期越長越有利,而沒有很好投資增值渠道的個人選擇一次性繳納更為理性。
3.保險公司的選擇。在選擇購買養老保險時,選擇一家優良的保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應盡可能地選擇實力較為雄厚、機構網絡較多、服務較為周到、在壽險方面具有經營特長的保險公司投保。
二、養老規劃的流程
(一)確定退休養老目標
1.退休年齡的確定。退休年齡越推后,所能積累的養老金越多,退休后所需的養老金越少。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和人均壽命的延長,普遍存在推遲退休年齡的社會趨勢。
2.退休生活設計。正所謂\"由奢入儉難\",人們一般都希望退休后當前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且還要綜合考慮是否要通過參加老年大學、定期旅游、發展業余愛好、增加醫療護理等方式確保退休養老的生活質量,因此養老規劃是在退休生活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估算退休后的收支
1.退休后支出的估算。退休后的支出可以分為經常性開支和非經常性開支兩大類。經常性開支包括基本生活服務費開支、醫療費用開支等;非經常性開支包括子女婚娶、旅游支出等。
退休支出=維持當前生活水平所需支出+老年階段增加的開銷(由退休生活設計確定)﹣老年階段減少的開銷(如子女教育費用、房屋按揭費用、保險支出、交通費等)
也可以用維持當前生活水平所需支出的某一比例進行簡化估算,如維持當前生活水平所需支出的60%~70%。
2.退休后收入的估算。個人退休后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資產投資收益、資產變現收益、子女贍養費、遺產繼承、兼職工作收入等,但是由于養老規劃周期很長,悲觀或樂觀情緒容易使養老規劃產生較大偏差,因此估算時可以盡量保守一些。
(三)測算養老資金缺口
根據前兩步估算的退休養老收入和支出情況,以及已經準備的養老儲備金,綜合考慮通貨膨脹和投資收益的影響,進一步測算需要補充的養老金缺口。
養老金缺口=預計的養老金支出在退休時的現值﹣預計的養老金收人在退休時的現值﹣退休時的養老儲備金
(四)選擇養老規劃工具
常用的養老規劃工具有: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包括儲蓄、債券、銀行理財產品、基金、股票、黃金等在內的各種投資理財產品。此外,也可以通過降低退休后開支、延長工作年限、以房養老等方式彌補養老金缺口。
選擇養老規劃工具時,應注重產品的安全性、收益性、多樣性和流動性可以按照\"用社會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滿足退休后的基本支出;以報酬率較高的證券投資滿足退休后的生活品質支出\"原則進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家庭養老規劃對于確保家庭成員的晚年生活質量、保障家庭財務穩定以及提高家庭整體的財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制定和實施一個科學合理的家庭養老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中國政府網,2024-09-13
[2]王笑,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金融時報,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