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適老化居住區景觀小品為例,探討老齡化趨勢下景觀小品的無障礙設計。通過對無障礙設計基本概念的闡述,分析適老化居住區景觀小品無障礙化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并對其未來發展路徑進行展望,旨在為老年人創造更加舒適、安全、便捷的居住環境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無障礙設計;適老化;景觀小品
我國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為老人營造良好的生活、休閑環境成為規劃設計的重點。良好的景觀小品設計不僅能夠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還能為他們提供社會交往和精神文化活動的空間,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然而,當前許多居住區的景觀小品設計并未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導致老年人在使用時遇到諸多困擾。因此,適老化景觀小品的無障礙設計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無障礙化設計的基本概述
(一)老齡化的社會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在行動能力、視覺、聽覺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因此無障礙設計對于應對老齡化至關重要。它能為老年人創造更加舒適、安全、便捷的環境,減輕社會和家庭的養老負擔,真正做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無障礙化設計的基本概述。無障礙化設計的理念是堅持以人為本,其核心是為了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和生活質量。旨在消除環境中的各種障礙,關注人的多樣性和需求的差異性,通過合理的設計手段,為不同能力的人創造一個包容、友好的生活環境。無障礙化設計不僅體現了社會對不同人群的關心,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便利和舒適。
(三)無障礙化設計的必要性。無障礙化設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應對老齡化挑戰的必然選擇。無障礙化設計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讓老年人能夠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
二、適老化居住區景觀小品無障礙化設計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由于老年人的身體素質下降,因此,安全性是無障礙化景觀小品設計的首要原則。首先,應消除環境中的潛在危險,將尖銳的邊角換成圓角或防撞邊角,以減少老年人碰撞受傷的風險。同時,選擇防滑、耐磨的材料,防止老年人滑倒。其次,在關鍵位置設置安全扶手,方便老年人在行走時抓握。最后,還需要考慮景觀小品的耐久性,能夠承受老年人的體重和日常活動帶來的壓力。同時,還應定期對無障礙化景觀小品進行檢查和維護,以免出現安全隱患。
(二)易用性原則。易用性應做到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保證無障礙化景觀小品的功能布局合理、操作簡便。做到景觀小品的位置和高度設置合理,避免出現過于復雜的布局和過高的臺階。同時,注重無障礙化景觀小品的便捷性和可達性,在居住區中設置無障礙通道,方便老年人通行。
(三)識別性原則。無障礙化景觀小品的設置應具有易于識別的特征,注重空間布局的清晰性和標識系統的完善性,以便老年人能快速找到所需的空間和設施。在居住區中設置明顯的標識牌和導向系統。同時,還應避免過于復雜的布局和過多的轉折,以減少老年人的行走難度。其次,需要注重景觀小品的視覺識別性。在設計中使用鮮明的顏色或者獨特的形狀,以增強景觀小品的視覺吸引力。
三、適老化居住區景觀小品無障礙化設計方法
(一)座椅設計
1.尺寸與布局。在座椅尺寸設計時,應適應老年人的身體特征。座椅的高度應適中,便于老年人坐下和站起。一般來說,座椅的高度應控制在40-45厘米之間,這個高度既能滿足老年人的腿部舒適度,又能避免起身時的困難。同時,座椅的寬度也應足夠寬敞,確保老年人有足夠的空間放置身體,避免產生擁擠感。其次,在座椅的布局上,應放置在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地方,避免出現在風口或陰暗的角落。并且,座椅之間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便老年人在使用時能夠有足夠的私人空間,同時也方便與他人交流。
2.材質與舒適度。在座椅材質的選擇上,應選用柔軟、防滑、易清潔的材料。木材、塑料和金屬通常作為常見的座椅材質。其中,木材因其自然、溫暖的觸感受到人們的青睞。同時,座椅的表面應鋪設軟墊或防滑材料,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此外,座椅的靠背和扶手設計也應符合人體工學,為老年人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穩定性。
(二)標識系統設計
1.簡潔明了。由于老年人的視力、聽力等感官功能下降,對于復雜的信息和內容往往難以理解和記憶。因此,在標識設計時,應考慮標識內容簡潔明了,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圖案或文字,以便于老年人理解和使用。
2.顯眼易見。標識應設置在老年人顯眼易見的位置,如設置在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出入口等關鍵節點上。同時,標識的顏色、形狀和大小也應考慮老年人視覺下降的情況,以確保他們在不同距離和光線下都能清晰地看到。
3.統一規范。整個居住區的標識系統設計時應遵循統一的規范,避免使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和字體。使用統一規范的標識系統,在長時間的使用下,有助于讓老年人形成一種認知模式,提高他們的識別效率和使用體驗。
(三)植物配置
1.生態性原則。在適老化居住區中,植物配置應遵循生態性原則,選擇適應當地氣候環境和土壤的植物品種。這些植物應具有良好的生長性能和抗病蟲害能力,盡量選擇本土植物,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同時,植物配置還應考慮生態多樣性,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2.功能性綠化。在適老化居住區中,植物配置需要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在道路兩側可以種植行道樹,以便于遮陽和降噪;在休閑區域可以種植觀賞植物,增加景觀的觀賞性和趣味性。同時,植物配置還應考慮老年人的活動需求,避免過于密集或復雜的布局影響他們的通行和視線。
(四)互動設施設計
1.功能性設計。在適老化居住區中,互動設施的設置應具有明確的功能性,以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設置健身器材、棋牌桌、休息亭等設施,為老年人提供鍛煉、娛樂和休息的場所。同時,這些設施應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以確保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受到傷害。
2.無障礙設計。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互動設施的設計應考慮無障礙性。例如,健身器材應設置扶手和防滑措施,以確保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保持穩定和安全。同時,設施的布局也需要考慮老年人的視線和交流需求,避免出現過于擁擠或分散的布局,影響他們的使用體驗。
3.趣味性設計
在適老化居住區中,互動設施應具有趣味性,以吸引老年人的興趣和參與度。例如,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游戲設施或競技項目,讓老年人在娛樂中鍛煉身體和思維。同時,還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觀小品,如書法臺、繪畫墻等,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4.智能化設計。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化技術逐漸應用于互動設施設計中。例如,可以設置智能健身器材,通過傳感器監測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如心率、血壓等,將老年人運動時的數據實時傳輸給醫護人員或家屬。此外,智能健身器材還可以配備語音助手或虛擬教練等功能,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個性化、便捷化的健身體驗。同時,在互動設施中還可以引入虛擬現實技術等,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的娛樂體驗。
四、結語
老齡化趨勢下的景觀小品無障礙設計是一項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工作。本文以適老化居住區景觀小品為例探討無障礙設計,闡述老齡化的社會特點,強調無障礙設計在適老化居住區中的重要性。通過遵循安全性、易用性、識別性、互動性和文化性等設計原則,創造出更加舒適、安全、便捷的適老化居住環境。同時,通過對未來發展路徑的展望,為后續無障礙設計提供思路,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以便創造出更好的適老化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崔宏雷.養老社區景觀設計專題研究——泰康之家·申園養老社區[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08):153-155.
[2]郭麗萍,叢燾.城市發展中公共景觀空間適老化設計研究[J].現代物業(中旬刊),2020,(06):70-71.DOI:10.16141/j.cnki.1671-8089.2020.06.032.
[3]劉韋希.基于適老性無障礙設計的康養環境研究[D].燕山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