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石河畔有棵銀杏樹,上百年了。大樹飽經滄桑,記錄了自然變遷,承載著鄉愁情思,能喚醒許多人兒時的魂牽夢縈。
銀杏樹非常美麗,春天綠葉萌動,夏日鳥鳴啾啾,秋天滿樹金黃,冬天玉樹瓊枝。村里人把樹當寶貝。有人胸悶氣短,咳嗽不止,頭暈目眩,就從樹上摘一些葉子或銀杏果,回家熬茶喝。
深秋時節,銀杏樹金光燦燦,秋風吹過,黃葉飄舞若蝶,滿地黃金,如童話世界,吸引大批攝影愛好者和旅游者前來觀賞。
樹歸張三所有,樹南面是張三家,樹北面是李四家,兩家一樹之隔,相鄰而居。前兩年,李四家新蓋了兩層小樓,因為銀杏樹枝繁葉茂,枝葉覆蓋著李四家的院子和屋頂,家里難見陽光,李四很憋屈。
深秋時節,樹葉落得滿屋滿院,屋頂落葉堆積導致流水不暢,每逢連陰雨天,房屋就會漏雨,導致部分墻體受潮損壞。李四就不干了,要求張三刨去銀杏樹,并賠償房屋維修費。
張三不刨樹,也不賠錢。張三說:“我的樹長在這里兩百多年了,每天釋放氧氣,有益村民健康。樹也很漂亮,游人不斷,增加了村民收入。樹,不能刨。”
兩人為了此事吵了幾次,各說各的理。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李四來到司法所,要求張三刨去銀杏樹,賠償房屋維修費。
為了查明真相,辯明是非,司法所長來到大樹下,叫來張三和李四,詳細了解情況。
李四先說了樹給自己家里帶來的煩惱和損失,說:“我要求張三刨樹,賠償損失,理所當然。”
張三說:“這棵樹長在這里兩百多年了,是祖傳私有財產,況且還是縣政府部門確定編號的‘古樹名木’,不是誰想刨就能刨的。”
所長看了看樹上標識牌,銀杏樹確實是“古樹名木”,政府部門建立了檔案和標志,還確定了責任單位、管理單位和監督單位。
所長查明了案發原因,了解到詳細案情,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四十條規定,國家保護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禁止破壞它們及其生存的自然環境;《城市綠化條例》第二十四條又規定:嚴禁砍伐或者遷移古樹名木,因特殊需要遷移古樹名木,必須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并報同級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批準。”
所長又對李四說:“你要求刨除銀杏樹,法律不會支持,這個官司你打不贏。”
李四說:“大樹影響我家采光,落葉導致屋頂漏雨,墻體受潮脫落,這是事實呀,我受的損失該由誰負責?”
所長說:“你和張三是鄰居,中間隔著這棵樹,樹木落葉屬于自然現象,你作為鄰居,有容忍相鄰人在正當利用不動產過程中,造成一定影響的義務。”
所長又對張三說:“你也有一定過錯,畢竟你的樹給他家的房頂和墻體造成了損害。樹不能刨,但是對李四的損害也要解決,你應該適當給李四一些補償,畢竟是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遠親不如近鄰。”
所長對李四說:“你可以在房頂上再覆蓋一層鐵皮瓦,防漏又防潮,建鐵皮瓦的費用,你和張三平均承擔。你看這樣合理不合理?”
張三接受了所長的調解,李四也表示滿意。在所長的主持下,兩人簽訂了司法調解協議書。
李四房頂的鐵皮瓦建好后,所長又來回訪,看看協議履行情況。兩人對這個結果表示滿意,已經按照協議履行完畢。
所長說:“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文物’,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非常珍貴,而且不可再生,是一個村莊、一個鄉鎮、一座城市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等價值,保護古樹名木,守護綠色家園,留住兒時的魂牽夢縈,是你是我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所長又說:“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少之又少,稀有、名貴,是活的文物,是森林瑰寶,非常具有紀念意義,我們要做傳播保護古樹名木的倡導者,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必須好好保護這棵樹。”
聽了所長的話,李四把“古樹名木”標志牌擦了又擦,“古樹名木”四個字更加閃閃發亮。
三人看著紅通通的鐵皮瓦,望著綠油油的銀杏樹,六只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使勁搖,使勁搖。
張學鵬: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小說選刊》《百花園》《小說月刊》等多家報刊。獲第四、五屆世界華語文學小說獎,第32屆梁斌小說獎等。著有詩集《鄉村之戀》、小說集《一樹繁花聽鳥鳴》。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