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當前,伽師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新梅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伽師縣四季分明、降水稀少、水分蒸發量大、無霜期長、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這些特點為伽師縣的新梅產業提供了氣候優勢。選取新梅生長期間對新梅生長有較大影響的大風、高溫等主要氣象因素資料,連同伽師縣氣象局2010―2020年的歷年氣候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伽師縣新梅種植區連續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6—8月,其中≥37 ℃的高溫連續天氣出現在7月,即新梅果實膨大期,伽師縣新梅種植區受高溫熱害比較嚴重。
關鍵詞:氣候條件;新梅;生長發育;氣象因素
中圖分類號:S66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0–00-03
新梅是薔薇科,李屬,起源于西亞,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廣為栽培,品種眾多。新梅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維生素A、維生素C、葉酸、纖維素,同時兼含鐵和鉀等礦物質具有獨特的藥用和保健美容功能,享有“果中之王”的美譽。伽師縣種植面積約3萬hm2,掛果面積1.53萬hm2,總產量達15.2萬t。擁有新梅示范園73個(面積約0.11萬hm2),主要種植品種為法蘭西。它一般在8月中下旬成熟,果重16 g以上,卵圓形,皮藍紫色,瓜瓤淺綠色,離核,硬肉質地,果實較耐運。
1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作物資料
研究區域位于伽師縣英買里鄉新梅示范園(76°
46′48″E,39°30′00″N,海拔1 208.6 m),屬于新疆疆
香果果業有限公司。新梅示范園面積近0.07萬hm2,離伽師國家一般氣象站(76°46′49″E,39°30′12″N,海拔高度1 204.0 m)直線距離約0.5 km,下墊面和周圍環境基本相同,伽師縣國家一般氣象站的氣象資料能夠代表種植基地的氣象條件。新梅物候期觀測資料采用伽師縣近4年觀測的物候資料。
1.2 氣象資料
此次研究新梅種植地常年氣候資料與年度氣象資料以伽師國家一般氣象站氣象資料為參考資料,新梅生育階段氣候條件分析數據采用本站2010―2020年觀測數據,選取新梅生長期間對新梅生長影響較大的有大風、高溫等主要氣象因素資料,連同伽師縣氣象局2010―2020年的歷年氣候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1.3 關鍵物候期劃分
新梅的物候期可分為花芽膨大期、花芽開放期、葉芽膨大期、葉芽開放期、花蕾花序期、開花期、展葉期、坐果期、展葉抽鞘期、硬核期、果實膨大期、果實著色期、果實成熟期、采摘期[1-2]。其中,開花期至果實成熟期是影響新梅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期。
2 結果與分析
伽師縣高溫連續頻發時段為6—7月,由表1可以看出,開花期至坐果期處在極端大風頻發時段,果實膨大期和果實著色期處在連續高溫頻發時段。大風、高溫會直接影響新梅的產量和品質,因此重點研究5級以上大風、≥35 ℃的高溫持續日數對新梅的影響。
2.1 大風對新梅的影響
2.1.1 不同等級大風
中國氣象局規定瞬時風速≥17.2 m/s(風力≥8級)的風稱為大風。實際上,5級以上的風就可以對新梅的發育產生危害,故此處將5級及以上的風均稱為大風。伽師縣是盛行大風的地區之一,大風日數多,風力強,持續時間長,常對新梅幼果生長造成極大危害,是影響新梅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大風對新梅較明顯的危害主要在新梅開花期、坐果期、果實膨大期、果實成熟期。大風對新梅幼果生長期的危害,以4—8月的大風影響最大。大風主要危害開花的新梅落花,幼果及成熟的果子落果,直接造成減產、絕產等經濟損失。
伽師縣位于風口風力地區不適合種植新梅,因此統計新梅大風日數時重點考慮新梅種植區域受大風影響。根據2010—2020 4—8月不同等級風力平均出現日數統計表(表2)可知,2010—2020年4—8月伽師縣5級大風年平均出現日數為38 d,6級大風年平均出現日數為21 d,7級大風年平均出現日數為9 d,8級大風年平均出現日數為1 d。
新梅幼果生長期在4月中下旬至8月,在此期間不同等級大風對新梅果子具有不同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5級大風主要集中在5月和7月,4月上至中旬,新梅處在開花期新梅的花粉傳播距離受風向及風速的影響較大,開花期主要天氣是連續性浮塵天氣,帶有3~4級東南風,有利于本區域新梅花粉授粉和坐果,但5級大風持續時間過長會造成花粉有效授粉率下降,甚至會落花,4月中至下旬新梅處在坐果始期,5月新梅幼果掛果脆弱,5級大風時間過長會造成部分掛果不久的果子落果,6—8月新梅幼果掛果較穩定,6—8月幼果較穩定,5級大風影響不大。
6~7級大風主要集中在5—7月,此時是新梅坐果期、果實膨大期,也是大風對新梅危害最嚴重的時間節點,6~7級大風導致落果危害,造成減產或絕產風險;8級大風造成毀滅性農業危害。分析發現伽師縣災害性大風4—8月均有發生。
2.1.2 新梅災害性大風年際變化特征
由圖1可知,2010—2019年5級大風日數呈波動增加趨勢,2020年呈減少趨勢,年變化率為5.1 d/10年,6級大風日數呈階段性增加趨勢,年變化率為9.1 d/10年。7級大風日數呈直線增加趨勢,年變化率為12.7 d/
10年。8級大風日數2010出現2 d,2011年出現3 d,2012—2015年沒有出現,2016—2017年呈明顯的直線增加趨勢,2018—2019年出現1 d,2020年出現2 d。
2.1.3 新梅種植區災害性大風指標分析
大風影響新梅幼果生長的關鍵因素為風速,不同等級大風對新梅果實影響大風災害發生指標有所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大風災害對新梅開花期至果實成熟期的影響最為明顯。落花落果率達到20%定義為大風災害發生。
開花期(4月上中旬):風力≥5級對新梅的花粉傳播距離受風向及風速的影響很大,花粉有效授粉率下降。
坐果期(4月中下旬):風力≥5級會造成未坐果的部分落花,落花率達到20%左右;風力≥6級造成新的幼果部分落果,落果率達到30%左右;風力≥7級造成花粉和幼果大部落地,落地率達到30%~40%;風力≥8級造成枝條和生長點嚴重受損,落果率達到50%以上。
果實膨大期(5—7月):風力≥5級對營養不良、生長較差的幼果造成落果,落果率較低;風力≥6級會造成果實表面與枝干摩擦出現機械損傷,導致果面傷害,影響新梅的外觀質量,部分掛果不穩的果子落果;風力≥7級會造成落果,落果率達到30%~50%;風力≥8級,造成枝條和生長點嚴重受損,落果率達到50%~70%。
果實成熟、采摘期(8月):風力≥7級造成已成熟果實脫落,影響果實的產量。
2.2 ≥35 ℃以上的高溫對新梅的影響
2.2.1 高溫日數發生特征
2010—2020年伽師縣高溫日數及極端高溫情況(表3)可知,2010—2020年平均≥35 ℃高溫日數為18.2 d,超過3 d的集中在6—7月,占全年的72.5%,其中7月最多,占44.5%;≥37 ℃高溫日數為8.7 d,分布在6—8月,7月最多,占全年的63.2%;≥40 ℃高溫日數為8 d,分別出現在2011、2013、2017年。
2.2.2 ≥35 ℃高溫初、終日年際變化
根據2010—2020年伽師縣≥35 ℃高溫的初日、終日年際變化趨勢(圖3)可知,≥35 ℃的高溫初日,主要集中在5、6月,最早出現在5月4日(2011年),最晚出現在6月21日(2010年);≥35 ℃初日年際變化提前趨勢,傾向率為2.7 d/10 a(r ≈0.018,P>0.5);其中,2012、2014、2017年偏晚,在6月14—21日;2011、2015年
明顯提前,平均為5月4—9日。≥35 ℃的高溫終日,平均結束為8月15日,最早結束于7月29日(2014、2016年),最晚結束于8月30日(2012年);≥35 ℃
終日年際變化偏晚趨勢,傾向率為0.625 d/10年(r ≈
0.25,P>0.5)。
2.2.3 ≥35 ℃高溫日數年際間變化
2010—2020年伽師縣極端最高氣溫41.5 ℃(出現在2017年),≥35 ℃高溫日數平均為18.2 d,11年間,≥35 ℃高溫日數≥20 d有10年,概率為90.9%;≥25 d
有7年,概率為63.6%;超過30 d的有4年,概率為36.4%。
由圖4所示,≥35 ℃高溫日數年際變化呈下降趨勢,
傾向率為7.8 d/10年(r=0.022,P>0.5),不顯著;2010—
2014年高溫日數變化幅度較大,而2015—2020年高溫日數變化幅度相對較小。
統計分析得出,伽師縣≥35 ℃高溫日每年都存在,每年都會出現連續3 d高溫天氣。連續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6—8月,其中≥37 ℃的高溫連續天氣出現在7月,即新梅果實膨大期,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伽師縣新梅種植區受高溫熱害比較嚴重。
3 結論
(1)5級大風對開花期的新梅花粉傳播距離受風向及風速的影響很大,花粉有效授粉率下降;坐果期會造成未坐果的部分落花,落花率達到20%左右;果實膨大期對營養不良、生長較差的幼果造成落果,落果率較低。
(2)6級大風對坐果期的新梅造成新的幼果部分落果,落果率達到30%左右;果實膨大期會造成果實表面與枝干摩擦出現機械損傷,導致果面傷害,降低新梅的外觀質量,部分掛果不穩的果子落果。
(3)7級大風對坐果期的新梅造成的落果率達30%
~40%;對果實成熟、采摘期的新梅造成已成熟果實脫落,影響果實的產量。
(4)8級大風對坐果期的新梅落果率達50%;對果實膨大期的新梅造成枝條和生長點嚴重受損,落果率達到50%~70%。
(5)伽師縣新梅種植區連續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6—8月,此時新梅還未進入果實著色期,新梅仍處在果實膨大期,遭遇連續3 d以上高溫及強光照會造成部分新梅果實發生日灼,少數出現紅果現象,對新梅果實品質的形成及產量造成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 易首全,李慧民.喀什地區新梅發展歷程[J].新疆農業科技,2022(2):40-41.
[2] 努爾帕提曼·買買提熱依木.伽師西梅種植氣候適宜性分析及高產栽培技術[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9):61-63.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簡介:坎吉古麗·烏守爾(1991—),女,新疆喀什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業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