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南省是全國聞名的楠竹產區,竹產業對推動湖南省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但近年來,該省竹產業發展正處在瓶頸期,一系列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楠竹產業的發展。對此,以態勢分析(SWOT)為分析工具對楠竹產業所擁有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以期為湖南省楠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楠竹產業;SWOT;湖南省;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0–00-03
楠竹屬于毛竹的一種,是生活在亞熱帶地區的經濟性竹類。相較其他竹類而言,楠竹有著生長周期較快、輪伐期短、單位價值高的特點,其在家具業、建筑業等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1-2]。此外,楠竹高大挺拔、根系發達,在國土空間綠化、生態系統營造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林業產值低迷的背景下,楠竹產業可以彌補當前木材資源的不足,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村經濟的多樣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湖南省是全國聞名的楠竹產區,綜合種植面積位列全國第二,僅次于楠竹大省福建。在各級政府和專家學者的不懈努力下,湖南省正涌現出一批“楠竹之鄉”“楠竹豐產示范基地”,共同為編織湖南省“萬畝青山變金山”的夢想藍圖貢獻著應有的力量。但近年來,湖南省竹產業發展正處在瓶頸期,一系列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楠竹產業的發展。為了更好地為湖南省楠竹產業疏通脈絡,以態勢分析(SWOT)為分析工具對楠竹產業所擁有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以期為湖南省楠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 湖南省楠竹產業發展的優勢
1.1 氣候條件優越,種植面積大
楠竹是一種喜愛溫暖潮濕的植物,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 ℃。湖南省在熱帶海洋和極地大陸雙氣團的交替影響下,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該類氣候屬于典型的潮濕多雨氣候,為楠竹的穩定生長提供了適合的氣候環境。此外,湖南省土壤類型以紅壤和黃壤居多,這兩類土壤總體偏酸性,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保水性,是楠竹生長所需的土壤類型。
楠竹作為湖南省竹類中分布較廣的種類,其種植面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擴大,成為湖南省竹林群落的優勢種。據湖南省林草局統計,2007年湖南省竹林面積約為5.68萬hm2(楠竹為20.2億株),截至2022年,湖南省竹林面積約為109萬hm2(楠竹為32.96億株),楠竹株數增長為原來1.63倍。此外,湖南省誕生了53個竹資源縣,每個縣的竹資源面積基本上大于0.67萬hm2,楠竹為其中主要的竹資源類型。
綜上,湖南省由于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大面積的楠竹林,為楠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數量上的優勢。
1.2 加工水平迅速提高,產品種類日趨豐富
近年來,湖南省竹類生產鏈條不斷得到完善。據統計,全省范圍約有4 000家竹加工企業,其大多有楠竹加工的經驗技術,形成了包含竹制建材、室內外竹制家具、竹制餐具、竹制日用品、竹制工藝品、竹筍等在內的20多個大類870多個小類的竹產品加工產業鏈條,產品銷售輻射范圍覆蓋20多個國家地區及30多個省市。
從企業規模看,經湖南省林草局認定的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有近10家,具備省級龍頭企業稱號的企業有102家,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企業約11家,年產值超過5 000萬元的企業約77家,年產值超過1 000萬元的企業約213家。
在產業規模方面,湖南省戶內外竹制地板年均生產量達到354萬m3以上,竹制日用品達到2 000萬件以上,竹制餐具達到600萬箱以上,竹制集裝箱底板達到18萬m3以上。
從地區發展來看,桃江、綏寧、安化、桃源和會同縣的楠竹產業化進程較快,竹加工率均高達85%,培育了以湖南建翎竹業有限公司、桃花江實業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現代化竹制品企業。
綜上,湖南省竹類生產鏈條在發展水平、產品種類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1.3 產業經濟效益顯著,聯農帶農能力突出
由于楠竹產地、生產加工地主要分布在林區和城鎮,竹生產加工產業進程的加快,勢必會帶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國土空間生態系統功能的提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各產竹縣過去大多分布在貧困縣和落后農業縣,竹類鏈條的延伸和交通運輸網絡的暢通,給這些縣的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添加了“推進劑”,幫助其解決了過去長久困擾當地的可持續發展瓶頸。
隨著各縣依托竹類資源發展的思想和能力逐步成熟,竹林面積的逐漸擴大,以竹林旅游業為首的第三產業發展勢頭也開始出現,成為湖南竹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中被稱為亞洲大竹海的蔡倫竹海及綏寧竹海、靖州竹海等都是竹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3-5]。經統計,截至2020年,湖南省范圍內森林旅游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直接收入約1.31億,竹林旅游為當地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2 湖南省楠竹產業發展的劣勢
2.1 產地管理方式粗放,配套設施不完善
楠竹多生長在高山與平原交界的丘陵向陽地帶。受地形影響,在丘陵地區建設配套設施的難度較高、成本較大,因此配套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不如平原地區。此外,雖然湖南省楠竹種植面積達到一定規模,但生產主要依賴產地村莊、社區的務農人員,而該人群的產業意識和種植技術相對薄弱,對產地管理理解不到位,沒有明確的培育目標,造成產量難以取得較大突破,致使竹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遠不能達到市場期待的水準。
2.2 企業實力弱小,產業化程度低
當前,湖南省竹加工企業約4 000家,大部分屬于小規模企業,年產值1 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占比約7.53%,占比數遠低于產值1 000萬元以下的小型企業。雖然產品品類較多,但大部分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為粗加工產品,產品品牌價值低,缺乏明顯的優勢產品。各個區縣開發的產品存在明顯重復性,對竹子原材料的利用率不高,重復利用能力較弱。除個別龍頭企業,其他企業的新產品開發能力嚴重不足,缺乏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
2.3 資金技術力量缺乏,地區兩極分化明顯
湖南省西部和南部地區地勢較高,北部地勢較低,地勢條件的差異導致楠竹資源主要集中于湘北、湘南、湘中地區的常德市、益陽市、邵陽市、永州市和郴州市,而湘西地區和湘東地區相對較少。地理位置決定了產竹大縣的產業發展能力,如常德市距離長株潭地區更近,地方經濟實力相對更強,因此對楠竹開發利用水平更高,能開發更多高產值的產品;而距湖南經濟中心較遠的邵陽市、永州市、郴州市則缺乏強勁的開發能力,因此只能發展原材料產出、初級產品等低產值產品。
楠竹產業發展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從調研情況來看,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資金缺口,部分地區資金缺口高達70%以上,因此舉債發展是制約湖南省楠竹發展的關鍵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沒有專項經費能夠用于支持楠竹產業的發展;地方商業銀行貸款利息過高,在長期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竹產品加工企業資金周轉緊張,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三是工廠經營管理者對竹加工產品的經營管理經驗不足,雇傭的員工大部分是本地未接受培訓的農民,缺乏專業素養,難以提升生產效率;四是大部分設備老舊,且難以招聘到技術成熟的操作工和維修工,導致生產效率提升進一步受限[6]。
3 湖南省楠竹產業發展的機會
3.1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為加快楠竹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
小城鎮是城市和鄉村的連接點,是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關鍵一環。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國家對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考量,是為三產融合提供重要支點的現實舉措[7-9]。農林資源是農民的立根之本,而發展農林產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積極嘗試,楠竹產業作為農林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兩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近年來,湖南省政府多次發揮引領作用,增加了對竹產業的財政投入。例如,2018年編制《湖南省竹木千億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2023年頒布《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立志把培育千億竹產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和碳達峰的重大舉措。為此,湖南省進一步優化了產業布局,在尊重地方條件差異的前提下,設置了竹產業重點區和一般發展區,助推“一縣一特”產品開發,讓各個縣區形成產業鏈分工;將符合條件的竹林納入造林補助、森林撫育補助、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的范疇,支持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的豐產竹林示范點;統籌林間道路規劃,建設竹林道示范路,為農用運輸車示范項目予以支持,為楠竹發展創造“綠色通道”。
3.2 “十四五”林業發展規劃對加快楠竹產業發展提出了必然要求
湖南省“十四五”林業發展規劃在產業政策方面對竹產業發展提出要求:一是著重培育五大千億級產業,竹產業作為千億級產業位列其中;二是著力打造“瀟湘竹品”公用品牌,推進湘中、湘北、湘南、湘西南、湘西五大產區建設;三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竹筍產業是重要的發展對象;四是加快林草科技推廣,竹木加工是主要的攻堅目標。要求各個主產地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加快產業提質升級,圍繞地區資源優勢完成產業優勢力量的整合,建設竹產業集群,培育竹產業品牌。
湖南省“十四五”林業發展規劃在土地改革方面為加快竹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三權”分置試點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全省范圍內的林權改革開始進行深化階段,集體林權可以在市場上流轉,并納入了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家庭林場和省級示范社可以認定林地,林業經營主體不再局限于集體。規范化的林權交易機制,為湖南楠竹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經營環境。
3.3 科技投入為楠竹產業產品競爭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近年來,以竹產業為研究對象的相關研究人員在政府號召下就原材料加工、新型產品開發、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掀起了一陣竹產業研究熱潮,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10-11]。當前竹產業已經積累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為竹產業的品牌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在省政府牽頭下,加大了“瀟湘竹品”品牌框架下的各類產品宣傳力度,大幅提升了湖南竹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了許多潛在客戶的關注,這為湖南竹產品企業獲得市場定價權提供了條件。此外,部分市縣正聯合以大學、工商管理機構、院士團隊、重點龍頭企業的科研力量,籌備湖南竹產業發展創新聯盟,試圖重組現有竹產品,并培育一批具備科技含量的新型產品,如竹纏繞復合壓力管、竹飼料等。這一系列舉動為未來楠竹產業拓展產品品類、提升產品附加值提供了思路和渠道。
4 湖南省楠竹產業發展的威脅
4.1 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
過去農村擁有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隨著國家產業戰略調整,東南和南部沿海地區產業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導致農村的勞動力日趨減少。竹產業的原材料采伐、運輸、加工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農村能夠提供的勞動力有限,城鎮勞動力價格對企業來說相對較高,這導致許多企業望而卻步,無力擴大經營規模[12-13]。此外,近年來市場上各種新型材料不斷出現,竹制品由于宣傳力量不足導致市場份額越來越少,在群眾生活中的使用率越來越低,導致楠竹產業的行情持續走低。大部分楠竹生產地位于基礎設施較弱的山地,開采的綜合成本高昂,需要企業在開采時要倒貼資金才能保證開采規模,這導致企業的積極性逐漸走低。加上環保要求的提高,大部分轉型期的企業的生產成本攀升。這一系列的外界威脅導致了湖南省竹類加工的企業難以發展壯大,竹產業產值也無法得到進一步提升。
4.2 自然災害直接威脅帶來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數量較多的國家,每年自然災害所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千億元。竹林作為生態多樣性相對較低的林區類型,極易發生規模火災、蟲災和病災。例如,黃脊竹蝗的大規模繁殖,會給竹林帶來毀滅性打擊;大范圍、長時間的積雪,會壓垮竹枝、傷害竹內部的纖維組織。大規模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僅會導致竹制品企業、采育場等遭受巨大損失,還會出現企業嚴重負債、倒閉等情形。
5 結束語
湖南省作為全國重要的楠竹產區,對全國楠竹產業產值貢獻了重要力量。在湖南省各級政府的引導下,“湘竹”開始逐漸崛起,并有形成產業集群之勢。但通過分析發現,湖南省楠竹產業發展雖然具備自然條件優越、政策扶持等優勢,但依舊面臨一定的困境與挑戰。如何穩中求進發展好湖南自己的楠竹品牌,這是未來各界人士未來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湖南省楠竹產業應基于現有的條件,繼續發揮政府引領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勵優秀企業提高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并做好科技和技術的示范宣傳,進一步增強產品競爭力,以實現楠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代會芳.楠竹產業發展相關思考[J].科技展望,2015,25(29):61.
[2] 蘇立剛.發展竹業經濟還需唱好調子[J].湖南林業,2001 (10):9.
[3] 徐文慶.衡山竹海景區生態旅游規劃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
[4] 袁毅,劉建華.湖南省楠竹產業現狀及發展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自然科學, 2022(4):9-12.
[5] 謝永強.“湖南茶油”“瀟湘竹品”精彩亮相中部農博會[J].林業與生態,2019(12):28-29.
[6] 任小軍.岳陽縣楠竹產業發展調查與思考[J].林業與生態, 2020(12):14-16.
[7] 彭仕鵬.楠竹產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1):34-35.
[8] 龍金旺.關于東安縣楠竹產業現狀及發展規劃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0):52,54.
[9] 楊華山.關于湘潭縣楠竹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J].花卉, 2019(8):183-184.
[10] 熊津津,賀丹琳.楠竹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益陽市桃江縣基固廟村、巖門村為例[J].鄉村科技,2017 (31):34-37.
[11] 楊哲,劉錦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楠竹產業發展調查與思考:以湖南省岳陽縣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31(2):57-60.
[12] 劉玉松.湖南綏寧:集群發展楠竹產業[J].中國財政,2014 (16):78.
[13] 韓澤宇,李波,李凱敏.竹林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以浙江省慶元縣為例[J].農產品加工,2023(21):111-115.
收稿日期:2024-07-13
作者簡介:劉雪讓(1972—),男,湖南懷化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