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人口眾多、耕地資源豐富,具有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灌溉是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對維持農作物正常生長、保障產量有重要作用。隨著農業產生的發展,農田水利工程增多,為農業灌溉做出了貢獻,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中仍存在問題,基于此,深入探討了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當前在設施、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所遇到的問題。針對這些具體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期為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農業;農田水利;節水灌溉;農業現代化;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S27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0–0-03
農業是我國立國之本,隨著現代化的浪潮涌來,農業現代化理念已深入人心。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應用,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灌溉環節。
然而,由于灌溉技術的不足及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這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推進節水灌溉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尤為重要,它不僅能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引領整個行業向更高端的方向邁進。在這一進程中,必須緊密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剖析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圍繞這些具體問題探索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助力農田水利可持續發展。
1 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重要作用
1.1 減少水資源的不合理應用
我國早在多年之前就提出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理念,但由于缺乏先進的技術和設施,這一理念的推廣仍面臨挑戰,從而制約了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農田水利設施的有效使用至關重要,而深入貫徹節水灌溉則能夠顯著減少水資源的浪費[1]。
灌溉是農業生產中的關鍵環節,但以往的灌溉方式較為落后,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例如,漫灌法曾是常用的灌溉方式,盡管能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但其整體灌溉效率較低,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如今,許多地區在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紛紛引入了噴灌、滴灌等新型節水技術。這些技術具有持久性的特點,能夠有效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1.2 助力農業穩定、安全生產
以往農業生產是“靠天吃飯”,若農業種植區域長期無降水,容易使農作物缺水導致死亡,進而使得農作物大幅減產,這不僅會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穩定。雖然我國是資源大國,但水資源的擁有量相對較少,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不僅是對資源的合理應用,更是助力農業穩定、安全生產的關鍵手段。
例如,以往的農業灌溉以漫灌法為主,若當地干旱嚴重,將可能導致灌溉用水短缺,無法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水資源;而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下,可保障水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而且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適時調整灌溉時機。因此,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有助于應對干旱等極端天氣對農作物生產的不利影響。不僅如此,在節水灌溉技術的廣泛應用下,農業發展更加高質量,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種植戶的經濟效益[2]。
1.3 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從我國農業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節水灌溉是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發展趨勢,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以往的農業發展具有粗放性的特點,精細化程度不足,對資源的需求較大。隨著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理念的推出和各種節水灌溉技術的實際應用,農業生產模式逐步從粗放型向高效型、綠色型、可持續型的方向轉變。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對于農業領域的企業來說,基于節水灌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可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并可在滿足農業市場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帶動農業領域其他企業跟風發展,對推動農業領域的整體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1.4 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
農田水利節水灌溉除以上幾方面重要作用外,還能夠保護生態環境。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但部分農村地區經濟仍處于較為滯后的狀態。對于農村地區而言,農業是主業,由于以往農業技術落后,使得農業經濟處于較遲緩的發展狀態。如今,隨著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推廣,許多地區的農業發展質量已邁上新臺階。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種植戶收入也隨之增加。從整體來看,這一技術進步有效推動了農村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
1.5 保護生態環境
隨著時代變遷和發展理念調整,我國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環保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在農業領域,以往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損害了生態效益,阻礙了各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然而,隨著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廣泛應用,農田灌溉用水量顯著減少,這不僅減輕了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還使得農業發展更加科學、生態和環保。從生態的角度來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發展積極調整了農業生態系統,有助于保障生態效益。展望未來,相關的節水灌溉技術有望進一步提升,推動生態效益的持續改善。
2 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設施問題
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核心目標,需要從各個方面不斷努力。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在推動農業現代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過程中,必須關注設施的問題。
首先,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盡管農田灌溉所需的基礎設施種類繁多,但在部分地區,這些設施卻相對不完善,影響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有效性。
其次,缺乏系統規劃。雖然許多農田水利工程已經建立,但在早期建設時缺乏系統性的規劃。部分工程未能從長遠角度進行考慮,導致它們只能滿足當時的具體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設施已無法適應當前的農業需求,甚至阻礙了地方農業的發展。
最后,配套設施不完善。推動節水灌溉的發展不僅需要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還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如道路和電力工程。然而,部分農村地區在這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良好的路況和穩定的電力,進一步制約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發展[3]。
2.2 技術問題
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是一項推動農業發展的先進技術,構建完善的節水灌溉體系需要充足的技術支持。然而,在社會快速發展,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背景下,農業領域的人才仍然是短缺的。尤其是具備現代農業技術的人才。此外,現有的農業從業人員大多年齡較大,舊的思維觀念根深蒂固,許多年長的農民仍然堅持傳統的灌溉方式,對先進的農業技術持懷疑態度。這種情況不僅限制了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還導致當地農田灌溉效率低下,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從技術層面來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涵蓋了自動控制、管網資源調配、管道壓力監測等多項先進技術。這些技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節水灌溉體系。只有更新觀念、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才能真正發揮這項技術的作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4]。想要將其真正應用于農業建設,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強對各類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然而實際推廣工作十分困難,影響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發展。
2.3 資金投入問題
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是農業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技術,對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在實際應用時,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進行農田水利節水灌溉體系建設。然而,資金問題已成為制約部分地區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并幫助提高農村經濟水平。但是,由于前期缺乏資金投入,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無法對農業領域的整體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使得農業現代化發展成為“空談”。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較慢,政府相關的財政支持不足,部分農村地區甚至缺乏完善的產業配套設施,無法吸引投資,以致限制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發展。
2.4 管理體制問題
在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中,管理問題不容忽視。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的涌現,農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原有的管理體系已經難以應對當前的新問題。總體來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中面臨的管理體制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當前社會發展迅速,農田水利節水灌溉中需要持續更新管理制度,以解決作業中出現的新需求、新問題,但相關管理制度革新具有滯后性,無法及時解決問題。第二,缺乏溝通。政府是農業管理的主體,實際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門與種植戶缺乏溝通,管理部門不了解種植戶現存問題,種植戶也未能及時了解新政策、新技術。第三,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在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過程中需要有高素質人才參與,但從管理角度來看,部分參與管理的人員僅僅是管理人員,不了解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等相關技術,出現管理混亂、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
3 解決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問題的具體措施
3.1 注重設施建設
第一,管理部門應全面、詳細了解當地農田水利設施現狀,派遣專業團隊進行評估,明確設施是否符合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要求,針對不符合要求的設施,應根據情況進行維修、更新或升級。
第二,鑒于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當地應優先遵循符合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的最低要求,維修和更新現有設施,在節約成本的同時加快建設。
第三,當地政府應基于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實現對相關設施建設的有效管理,針對未能嚴格按照要求施工的機構或單位給予一定的懲罰。
第四,可組織種植戶參與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相關設施建設,不僅可加快建設,還有助于種植戶了解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相關設施、技術,有助于更新種植戶思想,同時對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有重要幫助。
第五,在設施建設中,應遵循綠色環保的原則,建設材料應優先選擇環保、節能的材料。
第六,為保障設施的長期應用,應注重建立設施維修和管理機制,加強對設施的維護,延長使用壽命[5]。
3.2 加強節水灌溉技術推廣
由于廣大種植戶對先進節水灌溉技術的認知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讓更多的種植戶了解、認識、應用該技術。對此,農業管理部門可成立專門的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小組,基于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推廣規劃。例如,邀請農業領域的技術專家開展技術講座,并組織當地鄉鎮級的農業管理人員參與;在市縣級農業管理部門的組織下開展節水灌溉技術培訓課程,組織各村鎮地區的農業技術部門人員系統性學習節水灌溉技術,通過考核測試后方可結束學習,并在未來工作中負責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在鄉村地區定期發放節水灌溉的宣傳冊,也可在當地建設節水灌溉技術試驗基地,便于當地及附近地區參觀學習。
3.3 加大資金投入
首先,政府應根據財政狀況適時調整資金投入。同時,可以通過政策性貸款并提供優惠利率,減輕農業企業和農戶的成本負擔[6]。
其次,政府還應加強招商引資,吸引更多資本進入當地,構建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同時,設立農業建設基金和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基金,面向社會廣泛籌集資金[7-10]。
最后,鼓勵種植戶參與投資,通過其他形式的補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助于進一步推動當地的農業建設。通過這些措施,更好地促進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發展,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4 優化管理體系
首先,農業管理部門應重視分析農業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優化改進,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體系更加科學,以滿足多種新型需求。其次,農業管理部門應引進先進管理技術,例如,可建立灌溉水資源監測系統,實現對灌溉用水資源的實時監測,同時基于該監測數據進行調度管理,確保當地灌溉水資源的合理調配與應用。最后,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招聘人才時應以技術優先,確保管理隊伍具有較高的技術素養[11-12]。
4 結束語
推廣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然而,由于我國農業發展存在地區性差異,這一技術的推廣應用面臨諸多挑戰。面對挑戰,需要綜合施策,從多方面入手,推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推廣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機構和種植戶的共同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持和資金投入,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助力實現更高質量的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棟.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現代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概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3):95-97.
[2] 王武.精準節水灌溉技術在現代化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3):98-100.
[3] 尹召婷.農業灌溉增效策略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1,1 (18):36-38.
[4] 王熠晗,張周銳,劉金榮.基于土壤濕度參數的自動化節水灌溉裝置在草坪綠地上的應用[J].農業工程,2020,10(3): 63-67.
[5] 陳鵬.農田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及注意事項[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8):82-83.
[6] 楊美贊,李名威,高冰.黑龍港地區地下水灌溉管理存在的問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3):106-108.
[7] 李俠.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灌溉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農業,2024(2):35-37.
[8] 田高強¥杭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河北農機,2024(4):141-143.
[9] 史海芹.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建設改造模式優化策略分析[J].河北農機,2024(2):78-80.
[10] 毛洪霞,高宏云,李向春.農田水利工程中節水灌溉技術運用探析[J].黑龍江糧食,2023(12):53-55.
[11] 臺淑萍.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改造及實踐應用[J].河南農業,2023(35):60-62.
[12] 臺淑萍.基于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實踐研究[J].當代農機,2023(11):93,96.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簡介:張生勝(1979—),男,甘肅武威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田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