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們利用Ti4AlN3和Cu的混合物來制作一種新型的高性能陶瓷,這種混合物的制造過程是先用三維球磨技術把Cu粉和其他原料粉末(包括Ti粉、Al粉和Tin粉)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然后使用真空熱壓燒結工藝將其轉化為Cu/Ti4AlN3復合陶瓷。最后,采用正交設計法優化合成高純Ti4AlN3塊體材料。結果表明:n(Ti)∶n(Al)∶n(TiN)∶n(Cu) =1∶1.6∶3.1∶0.5、燒結溫度1"400"℃、施加壓強25"MPa、保溫時間2"h為最優工藝條件。
關 "鍵 "詞:Ti4AlN3;Cu制備工藝;三維球磨技術
中圖分類號:TQTQ0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0935(2024)0×11-1641-04
陶瓷材料耐磨性好、硬度高、耐蝕性強,因此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不過,陶瓷材料最大的不足之處在于其脆性大,容易受到裂紋和氣孔等缺陷的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在陶瓷材料中添加顆粒、晶須和纖維等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發使得陶瓷的韌性得到了大幅提高[1-5]。
陶瓷基復合材料,不僅具有陶瓷的高硬度、耐腐蝕、耐磨的特點,且還具有金屬的某些性能特點,如導電、導熱等,因此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廣泛關注[6]。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各項性能較為優異,目前在軍事、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發揮著極其重大的作用。近年來,由于其迅猛的發展,它的應用也已經擴大到民用領域,已在體育、高鐵、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化工、生物醫療等方面實現商業化的用途[7-9]。
以Ti4AlN3陶瓷材料為研究對象,將Cu作為強化相加入Ti4AlN3陶瓷材料中,研究不同的配料方法、工藝參數對燒結Ti4AlN3純度的影響。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主要材料與試劑設備
材料:鈦粉((Ti));、鋁粉((Al));、氮化鈦粉((TiN));、銅粉((Cu))。
設備:1.2 "實驗主要設備
瑞士華寶有限公司生產的三維混料機,瑞士華寶有限公司;ZT-50-22Y真空熱壓爐,上海晨華電爐有限公司生產的ZT-50-22Y真空熱壓爐;TRUE 310E金相磨拋機,布萊特檢測設備有限公司Bright Detection Equipment Ltd生產的TRUE 310E金相磨拋機;STX-603金剛石線切割機,沈陽科晶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STX-603金剛石線切割機;X射線衍射儀,理學株式會社生產的X射線衍射儀;以及厭氧箱。
1.3 "2""合成Cu/Ti4AlN3的工藝流程
1.32.1 "混料
以Ti粉、TiN粉和Al粉為主材,并使用Cu粉作增強劑,按比例在無氧環境里稱重。后向已經計量的粉末添加了球粒比率為3∶1的ZrO2磨球,并將它們置入三維混合器內進行混合[10]。該過程中的攪拌速度設定為32 r·min-1,持續時間為12 h,期間每2"h停止1次,并在每次停頓時從厭氧容器中清除附著于表面的材料,確保混合物的充足程度。
1.32.2 "燒結
將熱壓石墨模具的各個組件涂上氮化硼溶液,然后按照順序分別將各個組件組裝起來。為了避免粘模,在模具內部填充了0. 2"mm厚的石墨紙。接著,把30"g混合好的材料放入石墨模具中。最后,將裝滿材料的模具放進熱壓爐進行燒結處理。在保溫階段,施加了一定的壓力以提高燒結試樣的密實度和強度[11-16]。
2 "結果與討論
2.1 "原料配比的確定-單因素實驗
按照1.3的工藝流程,看在不同條件下燒結出Ti4AlN3的質量分數。
2.1.1 "Cu原子分數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
在n(Ti)∶n(Al)∶n(TiN)=1∶1.2∶2.7的條件下,探究了Cu含量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結果如圖1、圖2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當銅元素的原子分數達到3.9%的時候,合成的物質主要為TiN和較少的Ti2[AlCu]2;而當銅元素原子分數增加至5.7%或7.5%時,發現出現了Ti4AlN3的特定峰位;當Cu原子分數為9.2% 時,Ti4AlN3達到極限峰值;當Cu原子分數為10.9%、12.5% 時,Ti4AlN3峰變化不大,TiN峰逐漸增大;當Cu原子分數為14.0%、15.5% 時,TiN為主晶相,Ti4AlN3峰明顯下降。
由圖2可以看出,Ti4AlN3的質量分數隨著Cu原子分數增加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轉折點在Cu原子分數為9. 2%時。
2.1.2 "Al原子分數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
在n(Ti)∶n(TiN)∶n(Cu)=1∶2.7∶0.5的條件下,探究了Al原子分數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結果如圖3、圖4所示。
由圖3可以看出,當鋁元素的原子分數為19.2%時,主要生成的化合物是TiN和較少的Ti2AlN及Ti[AlCu]2;而當鋁元素的原子分數增加到22.2%或25%時,則出現了Ti4AlN3的顯著特性峰。然而,當鋁元素的原子分數超過27.6%時,Ti4AlN3達到了它的最高峰值;而在鋁元素的原子分數分別到達28.2%和30%時,Ti4AlN3的變化并不太大,但TiN的峰值開始上升。
由圖4可以看出,隨鋁元素原子分數的增長試樣的Ti4AlN3質量分數先升后降,這個轉變的關鍵節點位于鋁元素原子分數為27.6%時。
2.1.3 "TiN原子分數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
在n(Ti)∶n(Al)∶n(Cu)=1∶1.6∶0.5的條件下,探究了TiN原子分數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結果如圖5、圖6所示。
由圖5可以看出,當TiN的原子分數達到44.6%時,主要生成的物質是TiN和一些微量的雜質;而當TiN原子分數增加到46.6%和48.3%時,仍然以TiN為主導存在;當TiN原子分數為50.0% 時,Ti4AlN3達到極限峰值,TiN峰明顯降低;當TiN原子分數為51.6%、53.0%時,Ti4AlN3的峰值變動不大,而TiN峰值則逐步上升[9]。
由圖6可以看出,Ti4AlN3的質量分數隨著TiN原子分數的增加先是上升后逐漸趨于穩定,轉折點出現在TiN原子分數為50.0%時。
2.1.4""燒結溫度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
在n(Ti)∶n(Al)∶n(TiN)∶n(Cu)=1∶1.6∶3.1∶0.5時,探究了燒結溫度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結果如圖7、圖8所示。
由圖7可以看出,當燒結溫度設定為1"300"℃時,主要生成的物質是Ti4AlN3,并且伴隨著大量TiN、Ti2AlN及Ti[AlCu]2等雜質成分的存在。然而,如果燒結溫度提升至1"350"℃,則會減少這些雜質成分的含量。再進一步提高到1"400"℃,可以看到TiN的峰值下降了,而Ti2AlN和Ti[AlCu]2也隨之消退。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燒結溫度達到1"450"℃或更高的時候,即Ti4AlN3的峰值繼續減小,但TiN卻開始上升,直至Ti2AlN和Ti[AlCu]2完全消失[2]。
由圖8可以看出,Ti4AlN3的質量分數隨燒結溫度增加初始階段呈增長趨勢,達到峰值后開始下降,這個轉變發生在了燒結溫度為1"400"℃時。
2.1.5""施加壓力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
在n(Ti)∶n(Al)∶n(TiN)∶n(Cu)=1∶1.6∶3.1∶0.5時,探究了施加壓力對合成Ti4AlN3的影響,結果如圖9、圖10所示。
由圖9可以看出,當施壓達到15"MPa時,主要的生成物質是Ti4AlN3,同時也包含了微量的TiN、Ti2AlN及Ti[AlCu]2雜質;在施壓分別為20、25"MPa時,Ti4AlN3的峰值上升,而TiN的峰值則下降,另外2種雜質成分隨之消散[5];當施壓到達30、35"MPa時,TiN的峰值再次提升,然而Ti4AlN3的峰值卻有所下滑。
由圖10可以看出,Ti4AlN3的質量分數隨著施加壓力的增加呈現出先逐漸增加而后降低的趨勢,轉折點出現在施加壓力為25"MPa時。
3 "結 論
以Ti、Al和TiN粉為原料可合成高純Ti4AlN3材料,最優加工工藝為:在1"400"℃的溫度下燒結,施加壓力為25"MPa,維持溫度2 h,Al的原子分數為27. 6%,TiN的原子分數為50.0%,Cu的原子分數為9.2%。
參考文獻:
[1] 張輝,王曉輝,周延春. MAX相中的晶體結構缺陷: 研究現狀與發展方向[J]. 現代技術陶瓷,2019,40(3):150-173.
[2] JEITSCHKO W, NOWOTNY H, BENESOVSKY F. Carbides of formula T2MC[J]. Journal of The Less-Common Metals, 1964, 7(2): 133-138.
[3] SCHUSTER J C, NOWOTNY H, VACCARO C. The ternary systems: CrAlC, VAlC, and TiAlC and the behavior of H-phases (M2AlC)[J].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980, 32(2): 213-219.
[4] JEITSCHKO W, NOWOTNY H, BENESOVSKY F. Ti2AlN, eine stickstoffhaltige H-Phase[J]. Monatshefte Für Chemie und Verwandte Teile Anderer Wissenschaften, 1963, 94(6): 1198-1200.
[5] 張義文.熱等靜壓技術新進展[J].粉末冶金工業,2009,19(4):32-40.
[6] 諶啟明,楊靖,單先裕,等. 熱等靜壓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2003,31(2):33-38.
[7] 詹志洪. 熱等靜壓技術和設備的應用與發展[J]. 中國鎢業,2005,20(1):44-47.
[8] DU Y Y, SHI Y S, WEI Q S. Plastic forming simulations of cold isostatic pressing of selective laser sintered components[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 21(5): 1118-1122.
[9] HE W T, WEI Q S, LIU K,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ld isostatic pressed alumina parts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and part shape optimization[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3, 39(8): 9683-9690.
[10] WANG Z J, SHI Y S, HE W T, et al. Compound process of selective laser processed alumina parts densified by cold isostatic pressing and solid"state sintering: Experiments, ful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5, 41(2): 3245-3253.
[11] 江濤. 熱壓燒結技術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的研究和應用[J]. 人力資源管理,2016(12):205-206.
[12] BARSOUM M W. The MN+1AXN phases: a new class of solids[J]. Progress in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0, 28(1-4): 201-281.
[13] JOVIC V D, JOVIC B M, GUPTA S, et 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select MAX phases in NaOH, HCl and H2SO4[J]. Corrosion Science, 2006, 48(12): 4274-4282.
[14]"楊笑宇. CNTs/Cu復合線材的制備工藝及其性能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8.
[15] 張國定,趙昌正. 金屬基復合材料[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6.
[16] 聞荻江. 復合材料原理[M]. 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of Cu/Ti4AlN3
MENG"Xin, LI"Xikun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 110000,"China)
Abstract: The"mixture of Ti4AlN3 and Cu was"used"to produce a new type of high-performance ceramic.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is mixture involved"uniformly mixing Cu powder and other raw material powders (including Ti powder, Al powder, and Tin powder) using three-dimensional ball milling technology, and then converting it into Cu/Ti4AlN3"composite ceramics using vacuum hot pressing sintering process. Finally, the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synthesis of high-purity Ti4AlN3"bulk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that the optimal process was"as"follows:"n(Ti)∶n(Al)∶n(TiN)∶n(Cu) =1∶1.6∶3.1∶0.5, sintering temperature 1 400 ℃, applied pressure 25 MPa, and holding time 2 h.
Key words:"Ti4AlN3; Preparation process;"Three-dimensional ball milling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