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NBA全明星賽極其相似,人們對入選人員的關心遠遠要超過奧運會比賽本身,而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美國人也深知“懸念”的妙用,因此美國籃協(xié)最初的名單里面只有10名球員,剩下的兩個空位留給“超級老球星”。
入選的十人無一不是天皇級的球員,和組建“夢二”時的方針不同,這一次美國籃協(xié)意在派出最好的球員,所以幾乎所有的優(yōu)秀球員都被考慮了一番。最難定奪的當屬中鋒位置,“夢一”的大衛(wèi)·羅賓還和帕特里克·尤因、“夢二”的沙奎爾·奧尼爾和阿倫佐·莫寧都在當打之年,更何況連拿兩屆總冠軍的“大夢”奧拉朱旺已然加入了美國國籍,即便是招入三名中鋒,也要有兩人落選。最終,沉默的尤因被1995年的常規(guī)賽MVP大衛(wèi)·羅賓遜擠掉,而相比如日中天的奧尼爾,莫寧無論在人氣還是實力上都稍遜一籌,再加上無敵的奧拉朱旺,一個有史以來最強的中鋒組合出現了。其他的位置上,有“夢一”的成員卡爾·馬龍、斯托克頓和皮蓬,“夢二”的雷吉·米勒,還有NBA正在大力宣傳的“跨世紀巨星”格蘭特·希爾和安芬尼·哈達威,再加上1995年的狀元秀“大狗”羅賓遜,一支新老結合的球隊誕生了。
剩下的兩個名額便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各種各樣的猜測都有,但核心的人物是喬丹、“魔術師”約翰遜和查爾斯·巴克利。同“夢一”相比,“夢三”的實力絕對不差,但沒有真正的領軍人物,由喬丹來擔當這個角色,顯然是眾望所歸,但已經兩個奧運會冠軍在手的喬丹明顯對此不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喬丹不希望被別人利用,尤其是在商業(yè)價值上。而“魔術師”則是非常懇切,他不但在1995-96賽季復出,而且愿意撇下生意,再度實現未了的籃球夢,但他的一片誠心卻沒有打動選拔小組的成員們,畢竟,身罹重病的“魔術師”已如明日黃花,而且以退役球星為號召明顯同NBA的意愿相違。最后的名單出來后,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和巴克利一同入選的竟然是一直名氣不彰的米奇·里奇蒙,但選入里奇蒙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31歲的里奇蒙正值當打之年,已經連續(xù)八個賽季場均得分在22分以上,還保持著40%左右的三分球命中率。要知道三分球在允許聯(lián)防的國際賽場上是十分管用的,而“夢三”中只有米勒有絕對的把握,但此時的米勒正因為頭部受傷而戴著眼鏡矯正。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里奇蒙和大衛(wèi)·羅賓遜一起經歷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慘敗,所以把他選入國家隊還有很濃的人情味。對這份名單最為失望的當屬“雨人”坎普,過分注重自我表現讓他失去了機會,但幸運的女神卻沒有忘記超音速隊,由于“大狗”羅賓遜突然受傷,坎普的隊友加里·佩頓得以搭上了“末班車”。
2
“夢之三隊”全員到齊,主帥是“千勝教頭”蘭尼·威爾肯斯,由于菲爾·杰克遜和帕特·萊利都對執(zhí)教國家隊沒什么興趣,因此四年前作為戴利助手的威爾肯斯擔任了這個職務。美國媒體一直在不厭其煩地炒作著“夢三”,但在國內熱身賽的上半場,他們輸給了大學生選拔隊17分,種種跡象表明:這支“夢字號”球隊有可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亞特蘭大的悶熱和組織的混亂給“夢三”平添了幾分煩躁,但真正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還是他們的對手們。四年前,“夢之隊”享受的是宗教般的崇拜;兩年前,“夢二隊”的強大讓對手們只能爭奪亞軍;而現在,雖然仍然不能奢望獲勝,但所有的球隊都想在“夢三”身上證明自己。
這些球隊中當然不包括明智的中國隊,為了實現進入八強的目標,中國隊在同“夢三”的比賽中基本上放棄了抵抗,所以在熱身賽上以58-119輸了61分,而在小組賽中更是以70-133輸了63分,但最終這支中國隊完成了歷史性的突破,進入了八強,所以這支擁有胡衛(wèi)東、孫軍、鄭武、劉玉棟、王治郅等人的球隊堪稱史上最強的中國男籃。
其他的對手們可就沒這么好“打發(fā)”了,在“夢三”所在的小組,阿根廷隊和安哥拉隊是小組后兩名,但他們卻讓美國人遭遇了尷尬。和阿根廷隊的上半場,“夢三”僅以46-44領先,在“便士”哈達威扣籃之后,阿根廷人也還以“空中接力”,雖然憑借整體優(yōu)勢在下半場取勝,但“夢三隊”的得分被控制在了96分,凈勝分仍然在30分以下,不過可能美國人當時沒有注意,這個對手將是他們幾年之后最大的敵人。安哥拉隊就更為“卑劣”了,他們不想表現自己,但也不想讓“夢三”表現,他們幾乎在每個進攻時限中都耗盡30秒,而他們的防守不是不讓“夢三”投籃,而是盡管讓“夢三”慢一點投籃,結果“牛皮糖”一般的安哥拉隊讓“夢三隊”得到了這屆比賽中的最低分87分,雖然“夢三”最終大勝了33分,但比賽的過程卻讓他感到哭笑不得。
美國隊四年前的決賽對手克羅地亞隊也表現不佳,在NBA打球的庫科奇和迪諾·拉德加等均有傷在身,結果他們只獲得了第七名,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威爾肯斯稍稍放了點心。
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澳大利亞隊代替了克羅地亞隊,纏人的防守和精準的三分球讓“夢三”一度措手不及,澳大利亞隊的射手沙恩·希爾在三分線外幾乎張手就中——此人后來也進入了NBA,不過憑借巴克利在24分和11個籃板球的表現,“夢三”最終以101-73勝出28分,進入決賽。此前的四分之一決賽,“夢三”也費了一番周折,面對“國際籃壇得分王”奧斯卡·施宇特帶領的巴西隊,“夢三”靠當時同在魔術隊的奧尼爾和哈達威的表現才以98-75戰(zhàn)勝對手。連續(xù)兩場比賽讓主帥威爾肯斯心有余悸:“我原來以為只有立陶宛和南斯拉夫才是我們的對手,現在看來澳大利亞和巴西也有這種實力,他們的進步實在太快了?!?/p>
3
同上屆奧運會一樣,美國人決賽的對手依然是來自巴爾干半島的球隊,這次是迪瓦茨率領的南斯拉夫隊。當時效力于湖人隊的迪瓦茨可不是后來在國王隊的那個只會假摔的“老油條”,那時的迪瓦茨是NBA中的頂級外援中鋒,已經在湖人隊打了七個賽季,他和薩博尼斯是唯一能給美國隊內線造成威脅的中鋒。南斯拉夫隊中在NBA打球的還有效力于邁阿密熱隊的后衛(wèi)丹尼洛維奇,他在剛剛結束的1995-96賽季中場均貢獻13.4分,三分球命中率高達43.6%。此外,迪瓦茨身邊還有歐洲頂尖的控衛(wèi)德約德維奇和曾在馬刺隊打過球的老將扎克·帕斯帕爾。所以,同“夢三”一樣,在決賽之前,南斯拉夫隊也保持著全勝。
這場比賽的觀眾人數為34600人,創(chuàng)造了奧運會男子籃球比賽觀眾人數最多的紀錄,此前這一紀錄剛剛被打破,那是小組賽中國隊和“夢三”的比賽中的34417人。
上半場比賽,雙方的命中率都不是很高,迪瓦茨一個人在內線擋住了“夢三”的狂轟亂炸,兩隊分差一直在10分以內,20分鐘打完,美國隊以43-38領先結束上半場。美國人有些著急了,但下半場開始后,情況沒有發(fā)生變化,南斯拉夫人依然一板一眼地同美國人“對耗”陣地戰(zhàn)。終于,“夢三”的強攻猛打讓迪瓦茨在下半場開賽4分40秒的時候五犯離場,美國人看到了希望。但南斯拉夫隊的攻防體系并沒有因迪瓦茨的下場而改變,在德約德維奇的組織下,南斯拉夫隊仍然打得井井有條,他們甚至進一步縮小了雙方的差距,在下半場還剩下14分3秒的時候,“夢三”的優(yōu)秀變成了1分,51-50。
場邊和電視機前的美國人都懵了,這同他們之前的設想完全不同,場上的“夢三”球員們也有些不知所措,畢竟,這是在他們不熟悉的規(guī)則下比賽。好在還有一個人保持著清醒,那就是“夢三”的主帥威爾肯斯,決賽開始以后,威爾肯斯就一直在考慮怎樣對付南斯拉夫人嫻熟的聯(lián)防,這位保持著最高執(zhí)教勝場的雙料名人堂成員敏銳地發(fā)現:如果和身高和力量都不差的對手再這么打下去,那么最終的勝利不會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在終場前8分鐘,“千勝教頭”開始了他神奇的換人。他先用里奇蒙換下了巴克利,又以斯托克頓替下了皮彭,加上原來就在場上的哈達威和米勒,“夢三”在場上用了四名后衛(wèi),這四名靈活快速的后衛(wèi)和同樣身手敏捷的大衛(wèi)·羅賓遜構成了一個奇特的“一大四小”的陣容。
這次變陣讓南斯拉夫隊措手不及,米勒和哈達威的一個空中接力拉開了“夢三”總攻的序幕。無論外線組織還是投籃,“夢三”都高過對手一籌,尤其是在攻防的速度上,南斯拉夫隊根本無法跟上對手的腳步,短短5分鐘內,“夢三”打出了一個18-4的高潮,以69-55領先。此后,“夢三”在快攻、搶斷、三分球方面無所不在,南斯拉夫隊保持了大半場的防線頓時被打得片瓦不存。最終,“夢三”以95-69戰(zhàn)勝對手,獲得了“夢系列球隊”的第三個國際大賽冠軍。
決賽中得分最高的球員是大衛(wèi)·羅賓遜,他貢獻了28分和7個籃板球,羅賓遜是唯一一位參加過三次奧運會的美國球員,1988年和1992年,他嘗盡了國家隊的榮辱。米勒和哈達威也分別貢獻了20分和17分。
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全部八場比賽,“夢三”的場均得分為102分,凈勝對手31.75分,為前三屆“夢之隊”最低,其中還包括創(chuàng)造了美國隊單場最高得分的那場比賽——同中國隊。在這屆奧運會上,美國隊的權威開始受到挑戰(zhàn),連強壯的卡爾·馬龍都險些被安哥拉球員痛扁,美國人本來期待的是在本土再來一次夢幻般的比賽,但對手們,尤其是南斯拉夫隊的表現,讓美國人不得不把全明星賽變成了總決賽來打,雖然最終美國隊依靠人員上的優(yōu)勢有驚無險地拿到了冠軍,但他們和世界籃壇的水平正在迅速地拉近。
“夢三”奪冠后,“夢一”的主教練戴利意味深長地說:“其他國家的球隊應該能趕上‘夢之隊’,我有這個預感,雖然我不知道這段趕超的時間有多長,但這一天,遲早會來到的……”戴利的判斷很準確,從四年后的雅典開始,美國隊已經完全失去了絕對的優(yōu)勢,而1996年的這支美國國家男籃應該是嚴格意義上的最后一支“籃球夢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