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起來,天終于放晴了,一眼看到舷窗外出現了逶迤的地平線。天啊,在幾天灰色波濤中麻痹了神經的我,突然像被針灸刺中了穴位,馬上跳了起來。這些天,水天一色,海平線就像一個灰暗的盤子,不棄不離地包繞著“和平號”,讓人把航行和靜止都混淆起來。現在,海平線出現了曲折,被地平線代替,讓人感到了變化的魅力。
剛開始,我以為這是一個小島。后來,島嶼連綿不斷地出現,我才知道這是一個群島。到最后我終于明白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時,只好狠狠地笑話了一番自己的有眼無珠。
從上午開始,我們就和格陵蘭島相依相伴。大約在7點鐘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第一座漂浮的冰山。
冰山的形狀有一點像天鵝,露出水面的部分約有10米高,冰體是淡藍色的,有一種不真實的夢幻色彩。
隨著“和平號”不斷向北,周圍漂浮的冰山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我數了一下,“和平號”兩側共有21座冰山。顏色從深藍到水晶綠,各具千秋。
不過這種冰山都沒有像“泰坦尼克號”遇到的那么大,最大的也不過四五層樓高。而且“和平號”開得很慢,很謹慎地避開它們,并無險情。
大約在下午兩點的時候,我們經過了一座冰川。從海上看起來,它好像是一架巨大無比的冰滑梯,從陸地傾斜入了海洋,呈簸箕狀,越到入海口處,越是寬廣晶瑩,最終與海水融為一體。船上的廣播很負責,如果出現了鯨魚等難得一見的景觀,就會號召大家到甲板上去觀看。這時候廣播恰到好處地響起來,介紹了這座冰川的概況,長多少千米我沒有聽清,寬度好像達幾十千米。總之,看著那巨大的冰川,整個人都變得冰冷。
雅各布港冰川位于格陵蘭島西岸,它一舉成名的原因,除了它是格陵蘭島最大的冰川以外,還因為就是來自這座冰川的冰山,撞沉了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游輪。隨著氣候變暖,這座冰川的腳步是越走越快了。冰川走得越快,意味著有更多的冰注入大海,與此同時,中心冰蓋就會變得越來越薄。
還有很多小塊的浮冰,隨著海浪在波峰浪谷中起伏,好像一些不屈不撓的奶油鴨子。它們原本是大冰山的一部分,隨著氣候的變暖和洋流的漂移,漸漸地從母體上脫落下來,成了冰雪的孤兒。它們在湛藍的海水中沒心沒肺地四處游蕩,越變越小,也許在某一個瞬間就隱沒在浪花中,從此不知所終。
我不知道,如果北極融化了,人們是不是在這片海域上就再也看不到冰山了?到那時候,真不知道世界將炎熱到何種地步。
想起前兩年到冰島時,聽導游講過的一段話。他說,冰島和格陵蘭島的名字應該換一換。我們很奇怪,問此話怎講。
他說,格陵蘭的意思是“綠色的草地”,但其實這是一片終年被冰雪覆蓋的土地。那年征服者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恰好是最好的季節,看到了一點綠色,所以他們就把這里命名為“綠色草地”,這根本就名不副實。而冰島呢,由于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到處熱氣騰騰地冒著煙,反倒是綠色的草地隨處可見。
這段公案,也許沒有人來斷。
我們已經能夠看得見陸地了。通常陸地意味著文明,但這里是個例外,荒無人煙。大家都裹著棉衣或羽絨服來到甲板上,拿著照相機不停地拍攝。冰山不動聲色地漂移著,讓人們想象著它們的故鄉。
當人們談論災難性的氣候變暖之時,總會提到格陵蘭。沒有環球游之前,我對這一點很是不解,覺得那個地方和我們隔著十萬八千里,如何就能影響到我們呢?
經過一路的科普教育,我知道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彼此都密切相關,大自然是一個整體,不可能被國境線所束縛,也不可能人為地徹底阻隔。格陵蘭的確離我們十萬八千里,但那里發生的事和整個人類發展息息相關。科學家現在把格陵蘭叫作地球命運的“轉折點”,認為21世紀人類的走向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島上的冰。如果這些冰完全融化,那么全球的海平面就會上升7米。這里的冰蓋消失,是人類首當其沖要面對的潛在氣候災害。
也許,不斷暖和起來,對冰天雪地的格陵蘭來說是福音。可怕的是它所代表的一個趨勢,這個趨勢正在越來越快地向地球走來,人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么。
(摘自微信讀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