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工筆畫的藝術特色和審美觀也有很大改變,但始終繼承了傳統工筆畫的技法,并且不斷創新。從線條、色彩、構圖、圖案肌理、符號化等方面分析裝飾性工筆畫的特點。
[關 鍵 詞]工筆畫;藝術特點;裝飾性
[中圖分類號]J2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6-0066-03
文獻著錄格式:何璐.論當代裝飾性工筆畫的藝術特點[J].天工,2024(26):66-68.
裝飾性工筆畫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其從線條到構圖再到設色,無不講究技巧,在注重畫面風格的同時,畫家更善于將自己的情感變化融入畫面之中。
一、當代裝飾性工筆畫的平面圖像特點
(一)凝練的線條
裝飾性工筆畫的線條要求準確和諧,表現出氣韻,使得形象更加生動突出,增強畫面感染力。以線造型是裝飾性工筆畫創作的基礎和原則,中鋒、側鋒等形式各異的用筆勾勒出不同質感的線條,體現出工整或者嚴謹的要求。
當代工筆畫家林宜耕的工筆戲曲人物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她的繪畫作品中既保留了傳統工筆畫的技法,又從多角度吸收了西方繪畫構圖與色彩的元素,因此她的作品被認為是東方韻味和西方意境的結合體。她喜歡用頓挫有致、變化多端的線條,將以往繪畫習得的經驗總結并運用于人物樣貌的描繪,并且吸收西方優秀的筆墨線條技法,使得自己的作品與眾不同。如《巾幗英姿》,林宜耕將人物的形體與精神融合在一起,兼工帶寫,造型夸張但卻有深意。這幅作品主要描繪的是楊家女將穆桂英掛帥出征前的景象,她借鑒西方的寫實手法來對畫面構圖進行處理。人物衣紋穿插重疊在一起,層層遞進,生動地表現出豐富的量感和質感。筆墨技法上采用暈染、平染兼提染的方式,使得人物衣紋井井有條。在畫面背景的處理上,層次鮮明,毫不拖拉。人物刻畫生動活潑,闡述出生、旦、凈、末、丑的象征寓意。雖然是線筆畫,但卻形神兼備。畫中佘老太君大義凜然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并且對穆桂英的神態描寫十分仔細,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畫面富有感染力,生動地表現出楊家女將愛憎分明的英雄氣概。林宜耕運用形式各異的線條刻畫出的戲曲人物,簡潔質樸卻神韻怡然。在設色方面賦彩燦爛,創新性地達到完美的境界。在表現自己心境的同時,又表現出一種強大的藝術沖擊力,讓觀賞者定格在丹青之中。在當代裝飾性工筆畫中,在以人物為主題的工筆畫中加入戲曲的元素也成了一大特色,這不僅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對傳統技法的發展和創新。
(二)新穎的設色以及均衡的構圖
裝飾性工筆畫注重物象間顏色的和諧搭配。南齊畫家兼理論家謝赫在其繪畫理論著作《古畫品錄》中,對于品評繪畫提出“六法論”,其中“隨類賦彩”是對于一幅繪畫色彩運用的審美標準。色彩不僅使形象更加生動,而且使得造型更加逼真。不僅如此,還要利用變形、夸張的手法對形象進行有目的的變形,并與色彩搭配,營造出和諧的畫面氛圍。
畫家唐秀玲曾說過:“慢慢地走,靜靜地活,把更多的時間放到回歸自然當中。”她的作品不像當代女畫家所畫的工筆畫那般纖細和婉約,她有著自己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她在工筆重彩技法的學習和研究中,拓展了藝術語言;而她在靜物花卉方面的追求,不僅表現出獨特的見解,更多的是對當代工筆畫技法的拓展和延伸。唐秀玲所創作的工筆重彩畫眾多。她對重彩裝飾方面進行了廣泛研究和大膽嘗試,她的重彩工筆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欣賞,在裝飾和技法方面表現突出。如唐秀玲的作品《金沙灘》,她用傳統重彩工筆畫的材料,研究出新的繪畫技法,并用于繪畫當中,如色彩以黃色調為主,營造出一種溫暖的格調,生動地表現出在金黃色的陽光下,三位女子緩緩走來的場景。她打破當時工筆重彩畫的普遍風格,加入自己對繪畫材料的廣泛了解,通過反復的著色和透疊,創造出一種令人驚奇的厚重感,她甚至在紙的正面灑上碎金箔、云母等材料,使得畫面的底色有種立體的效果。在對人物手腳和服飾的刻畫上,還加入了顆粒狀的綜合材料。構圖和色彩和諧搭配,營造出一種安靜溫暖的畫面氛圍。在人物動態結構的繪畫上,顯得更加輕松自如;在選材和構圖上學習并吸收了西方重彩畫的優點。傳統工筆畫更講究的是對以往繪畫風格的繼承,而唐秀玲的作品更多的是具有現代感,所以也符合當代人的審美。
二、當代裝飾性工筆畫的符號化現象與圖案肌理特征
(一)符號化
符號化語言在工筆畫創作中的表現主要可以分為具象和抽象兩種,所謂符號化的具象是指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是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的濃縮與概括。而抽象是指以圖形符號或幾何圖形的巧妙組合來表達畫家的言外之意,其特征為造型夸張簡潔。工筆畫作品中的符號化有點特別,它與我們常說的廣義符號不同,注重的是繪畫作品的形式和應用的方法,也可以理解為用美術符號來研究繪畫藝術,表達所見所聞所感。
高茜在代表作《兩面性》中通過鏡子來描繪天空,打破了直接畫天空的封閉感,高茜通過類似符號的繪畫語言表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情感寄托,表現出細膩的女性情感,讓觀者在不經意中走進她的生活世界,體會她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這也是美術符號的一個最大特征。另外,符號亦可以是點、線、面,繪畫的最高境界不是簡單將視覺感受轉化在紙張上,優秀的符號化創作是經過大腦的想象和聯想捕捉到的,也是畫家最真實的情感流露。符號化的重點是用視覺、觸覺直接描繪出來,但前提是來源于作者的第一感覺,所以怎樣提煉出第一感覺的符號是畫出一幅好作品的前提和重點。
(二)圖案肌理特征
圖案是一種裝飾性元素,可以運用于裝飾畫中。不同的材料性質不一樣,或光滑、或粗糙,表現在畫面之中會形成高低起伏的質感,這種圖案屬于立體圖案的范疇,也稱之為肌理。畫面中的肌理效果分為視覺效果和觸覺效果,觸覺效果就是可以讓人們通過肢體接觸感受到肌理的質感,而視覺效果就是人們通過眼睛來觀看到。肌理在畫面中呈現出凹凸不平的感受,這種獨特的肌理效果也就是美術課程中所說的視覺傳達效果。
以當代中國畫壇的著名藝術家陳湘波的工筆花鳥畫為例,其作品的圖案肌理特征體現在細膩嚴整的線條、淡雅空靈的設色以及樸素、清澈、柔和、自然的繪畫風格上。他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結合自己對傳統工筆花鳥畫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創作出了一系列既繼承傳統又有所創新的作品。從構圖方面來看,陳湘波打破了傳統工筆花鳥畫中的一些常見程式,強調“起承轉合”“賓主揖讓”以及“呼應關系”,追求構圖的自然天成。這種構圖方式使得他的畫作呈現出一種生動而和諧的自然之美,畫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恰到好處地融入整體中,既彰顯了各部分的魅力,又不會影響整體的和諧。在勾勒技巧上,陳湘波堅持墨分五色的創作思想,注重焦、濃、重、淡、清的運用,墨色會隨著不同的對象和結構而變化,體現了他對自然界細致入微的觀察。通過對墨色的精妙運用,每一幅作品都展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和動態美,仿佛每一處筆墨都在訴說著生命的故事。他將傳統工筆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使之成為能夠觸動現代人內心的藝術形式。他的作品是對大自然的真實描繪,也是對其蘊含的生命力的深刻體現。
三、當代裝飾性工筆畫的藝術價值與發展
裝飾性工筆畫是裝飾畫中的一部分,但二者又有明顯不同,裝飾性工筆畫對于筆墨技巧的要求并不高,更加注重的是作品與所處的環境是否和諧,能否起到裝飾美化的效果。因此大多數畫家把裝飾性工筆畫比作繪畫中的歌舞和韻律,從而提升了裝飾性工筆畫的地位。此外,當代畫家更傾向于將人生態度融入畫面中,畫家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不同,所以在畫面的表現上也有所區別。
(一)工藝與審美的結合
當代裝飾性工筆畫在繼承傳統工筆畫技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畫面的審美效果和裝飾性。藝術家通過精湛的線條勾勒、層次分明的色彩渲染和細節刻畫,使作品既具有高度的工藝性,又不失美感。
例如,畫家張大千的工筆花鳥畫,不僅展現了花卉和鳥類的自然美,還通過巧妙的構圖和色彩搭配,使畫面整體呈現出和諧而富有節奏的裝飾效果。在張大千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如他的作品《荷花圖》,通過對荷花的細膩描繪和對荷葉的層次感處理,體現了工筆畫的精細技法。同時,張大千在色彩運用上也顯示出極高的造詣,他利用色彩的深淺變化和對比,使得畫面生動而飽滿,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再如藝術家齊白石,他的工筆草蟲畫作同樣展示了工藝與審美的完美結合。在《百蟲圖》中,齊白石運用簡潔而富有力度的線條描繪出各種草蟲,形態生動,栩栩如生。他的畫面構圖簡潔明快,色彩樸素自然,充分展現了自然界的樸素之美。
(二)文化內涵的傳承
當代裝飾性工筆畫在形式上追求美觀,同時在內容上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藝術家常常將傳統文化元素如詩詞、典故等融入畫作之中,使得作品不僅視覺沖擊力強,更是文化的體現。
以畫家齊白石的作品為例,他的蝦、蟹等水族題材工筆畫,不僅生動描繪了生物的形態特征,更蘊含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齊白石的作品《百蝦圖》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在這幅畫中,齊白石不僅展現了他對蝦的形態和動態的精準把握,還通過蝦的生動形象傳達了他對生命的贊美和對自然規律的理解。他巧妙地將中國哲學中的“順勢而為”“柔韌克剛”的思想融入畫作中,使得這些看似簡單的水族生物映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再如,林風眠的工筆花鳥畫不僅在技法上達到了高峰,更是在文化層面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秋鶩》中,通過對鶩鳥的細膩描繪和對秋天背景的渲染,表達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和對自然界無常美的感慨。這種情感的表達,與中國古代文人畫的精神追求相呼應,體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閑適與淡泊。
(三)創新與發展
在當代藝術語境下,裝飾性工筆畫不斷探索創新,藝術家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也嘗試將現代元素和新材料運用到作品中,推動了工筆畫的發展。例如,一些藝術家開始使用金箔、彩色礦物顏料等新型材料,或者結合數字技術進行創作,使得作品呈現出新穎的視覺效果和時代特色。這些創新不僅豐富了工筆畫的表現手法,也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藝術家趙無極,雖然他主要以抽象表現主義聞名,但他的創作理念和勇于實驗的精神對工筆畫的創新有重要影響。趙無極的作品《無形之境》中,運用了傳統的中國畫材質,但在表現形式上打破了傳統畫面的布局,采用了更加自由、開放的構圖,使得作品既有中國傳統繪畫的意韻,又不失現代藝術的大膽與自由。具體到裝飾性工筆畫,對于色彩的運用,當代工筆畫家陳湘波一改部分花鳥畫流于程式、設色濃艷、充滿匠氣的模式,在傳統的固有色中融入西方繪畫中的色彩規律,追求整體色調的對比與協調。這樣的色彩運用不僅賦予了畫作新的視覺效果,更通過色彩的流動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讓人們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超越現實的美妙境界。
四、結束語
在當代藝術語境下,裝飾性工筆畫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可能。本文對當代裝飾性工筆畫的平面圖像特點、符號化現象和圖案肌理特征以及藝術價值進行了分析。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家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將現代元素、新材料以及新的審美觀念融入作品中,使得工筆畫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技法和材料上,更體現在畫面的情感表達和文化內涵上。通過將個人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獨到理解融入作品中,當代工筆畫家讓這一傳統畫種呈現出更加豐富多樣的面貌,滿足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同時為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傊?,當代裝飾性工筆畫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橋梁,展現了中華藝術的魅力。在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藝術形式將繼續創新與發展,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成為中華文化的閃亮名片。
參考文獻:
[1]王曉黎.淺談中國工筆畫的裝飾性[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4):78-81.
[2]王燁.中國工筆畫裝飾性的表現形式[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5):245.
[3]孫潔梅.論當代工筆畫中肌理表現的意境美[J].美術教育研究,2016(2):16.
[4]王荷.肌理在工筆畫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3):51,54.
[5]樊榮.綜合材料在工筆畫中的運用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7.
[6]暢婧.當代工筆畫材料和技法的傳承與拓展[D].重慶:重慶大學,2011.
[7]李娜.當代工筆畫形式語言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3.
[8]曾祥斌.對當代工筆畫創作的幾點思考[J].金田,2013(9):137.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