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研究多感官體驗下認知訓練產品與老年人之間的關聯,形成設計策略,并以此為依據,開展多感官體驗下的老年人認知訓練產品設計實踐。首先,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對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問題與需求進行分析。其次,針對現有基于感官體驗的認知訓練措施進行分析,探討其問題和優勢。最后,形成多感官體驗認知訓練產品的設計策略。形成多感官體驗老年人認知訓練產品設計策略,并形成基于理論架構的認知訓練娛樂產品創新設計。通過研究與實踐,梳理出4個基于感官體驗的認知訓練產品設計策略,為輕度認知障礙的干預與防治類產品設計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參考。
關鍵詞:多感官體驗;輕度認知障礙(MCI);認知訓練;包容性設計;通用性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23-0098-04
引言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全球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數不斷攀升。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lzheimer's DiseaseInternational,簡稱ADI)發布的《2023 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中指出,全球患認知障礙癥(俗稱老年癡呆癥)人群數量將從2019 年的5500 萬,增加到2050 年的1.39 億人。盡管近幾年醫療技術的發展為病情的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離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治愈還有很遙遠的距離[1]。因此,盡早發現病情并提前采取一些干預性的措施,才是目前階段最佳的防治形式[2]。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就是認知障礙疾病的早期階段,也被稱為老年癡呆癥的“窗口前期”階段,如果在這一階段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則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控制和預防效果[3]。目前,常見的干預措施分為藥物干預和非藥物干預,因其病癥的特殊性,藥物治療不僅干預效果不明顯,且有一定的不良副作用,而非藥物治療也就是采取各類認知訓練方式進行干預,往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干預效果[4]。感官系統刺激是一種非藥物治療的有效干預形式,可增加神經母細胞的增殖和新生神經元的產生,增加樹突分枝及樹突棘密度,從而幫助大腦結構重塑[5]。因此,本文通過對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認知訓練需求分析,旨在探討多感官互動視角下,以提升認知訓練效果與體驗為目標,制訂認知訓練產品的設計策略,為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減緩病癥與積極復健提供思路與借鑒。
一、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問題與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建立在對上海浦東新區的洋涇社區和普陀區的長壽社區長者服務中心的實地調研基礎之上,并輔以對380 名老年人及其家屬的問卷調研。問卷內容廣泛涵蓋了家屬對家中老年人的評價以及老年人自身的自評,深入探究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態、心理狀態以及個人喜好等多個維度。
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群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雖然記憶力的大幅減退是普遍關注的焦點,但這只是其中癥狀之一。隨著病情的逐步發展,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因此,從生理與心理兩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問題所在,并據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認知訓練產品設計策略與方法。
(一)生理方面
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群面臨大腦結構和功能的顯著衰退,這種衰退在生理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記憶、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受到顯著影響,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力薄弱等;其次,感官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視空間判斷不準確、語言交流困難以及觸感辨識能力降低等,這些問題對認知訓練的設計產生了影響。
(二)心理方面
相比生理層面的問題,心理層面的問題對此類老年人影響更為惡劣。根據調研結論發現,約有50.7% 的家屬表示家中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輕度認知障礙傾向。進一步通過SPSS 對問卷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有輕度認知障礙傾向的老年人與時常表達出的消極情緒和不開心情緒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其相關性值為0.43,顯示出一定的顯性相關度。在調研中,老年人表達的消極情緒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中,61% 的受訪者表示對生活感到厭煩,52%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無用,而50% 的受訪者則對許多人或事持不滿態度。這些消極情緒背后,分別反映了老年人對于生活的充實感、成就感和愉悅感的缺乏。這些心理狀態的變化不僅影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質量,還可能加劇其認知障礙的進展。
另外,在對為老服務社區的調研發現,部分家屬表示,家里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曾經在社區參加集體活動時,認知障礙有一定的改善,但在一段時間的獨自居家生活,由于缺少對外的活動和交流后,病情出現了斷崖式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如果社交參與度低,長期缺少家人、朋友的陪伴所導致的孤獨感,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造成老年人患輕度認知障礙的原因[6]。
二、多感官體驗與認知訓練
多感官體驗(Multi-Sensory Experience,簡稱MSE)是基于人的感官系統,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知覺共同作用下帶來的體驗。由于每個感官系統來自不同的通道,ZAZIO A 表示,大腦各腦區在同時受到跨通道刺激作用下,能夠增強感知,帶來更為深刻的體驗與感受[7]。設計師Jinsop Lee 提出“五感設計”的理論,表示感官系統與大腦有著密切的聯系,且各感官所占據的權重給使用者帶來全方位的體驗。而SPENCE 也提出類似的觀點,表達多感官的整合應用有助于塑造積極的態度和愉悅的體驗[8]。因此,多感官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創造深刻的感受,對腦部進行跨通道的刺激,同時,也能夠通過積極的引導措施,使其更易觸發積極的態度和帶來良好的體驗。
多感官刺激作為認知訓練中的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對于控制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病情的發展具有顯著效果。通過接收來自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的信息,這種刺激方式能夠直接作用于大腦神經系統,激發其活力,進而促進腦部的康復和功能的提升 [9]。
三、基于多感官結合的認知訓練現況分析
根據對長者服務社區進行實地調研,較為常見的多感官相關認知訓練形式可分為采用小工具包進行訓練的任務式認知訓練、專業音樂療愈師指引下的音樂療愈,以及借助運動器材開展的運動鍛煉的干預形式。這些現有多感官刺激的認知訓練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一)可玩性不足的任務式認知訓練
任務式認知訓練是通過一些工具包,調動老年人的視覺、觸覺,圍繞一定的任務和規則進行操作的訓練形式。如上海福晞康樂活動中心開發的一系列認知訓練工具中,一類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如“說說老物件”,是通過讓老年人通過辨識繪有老物件卡片來進行識記,并以此為線索打開溝通交流欲;另一類是通過視覺訓練色彩的辨認和空間的構建能力,如“空間方塊”(見圖1)是利用圖紙和方塊積木進行視空間和色彩的匹配關系,達到視覺刺激鍛煉的作用。
然而,據社區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反饋,盡管這些工具在使用初期能吸引老年人的興趣,但由于玩法相對單一,老年人往往在使用一兩次后便難以維持持續的興趣,導致工具的時效性和可玩性不高。
(二)專業度要求較高的音樂療愈
音樂療愈(Music Therapy,簡稱MT)是通過聽覺感受音樂來刺激大腦多個區域,從而提升大腦的可塑性和愉悅性,對改善輕度認知障礙具有良好的效果[10]。MT 療法通常是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根據目標人群的喜好,選擇特定的音樂以及方式來調動患者的潛意識,并激發積極的情緒以改善認知障礙。經實地調研發現,音樂治療師會用布恩吉他、鼓球、手風琴等樂器來輔助,并挑選一些老年人熟悉的音樂來開展療愈活動(見圖2)。通過音樂療愈師的專業化組織和指導,在聽、唱、演奏過程中激活腦區,達到延緩腦部認知功能障礙的效果。
在實際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全國在冊的音樂治療師較少,導致供不應求,一些樂器或設備較為昂貴,且并非針對老年人而設計,有較高的難度和使用門檻,導致很多機構和社區對于開展這類的活動頻次有限。
(三)難以持續的運動鍛煉干預
運動鍛煉能夠刺激腦部神經元的生長和增加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活動,而在運動的過程中加入對視覺、觸覺的刺激,能夠對輕度認知障礙的干預起到更好的效果[11]。在調研中發現,由于老年人群的身體機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感官退化,社區工作人員會教認知障礙老年人使用高爾夫樂體繩或丹田環類產品(見圖3)進行鍛煉,通過拉伸、拍打等一系列動作,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又可以刺激手部的觸覺感受神經,從而影響腦部神經,起到對輕度認知障礙的干預作用。
在實際應用中,雖然這類認知訓練器材在便捷性和易用性方面表現良好,但由于其操作過程往往較為單調乏味,老年人需要具備較強的主動性和堅定的意志力才能持續使用,從而限制了其潛在效果的充分發揮。
四、多感官體驗下的認知訓練產品設計策略與實踐
針對現有多感官體驗的認知訓練形式和產品的分析,將各感官訓練的優勢與特色進行有機融合,圍繞目標老年群體的需求和特點,從4 個維度分別為:符合老年人的喜好與習慣認知、增強互動性與社交屬性、創造多樣化的娛樂體驗、提升包容性與通用性,形成多感官體驗下的認知訓練產品設計策略。基于產品設計策略,筆者團隊先后設計了兩套以娛樂化的思維訓練和記憶訓練為主的PlayIntelligence 老年人互動式記憶訓練玩具(圖4),以及結合音樂療法為主的MUGO 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音樂交互產品(圖6)。
(一)在設計針對老年人的多感官體驗認知訓練產品時,應從造型和功能兩方面進行考量。一方面在造型設計上,應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審美傾向,追求簡約、舒適且富有文化意蘊的設計風格。產品的色彩應柔和而溫暖,避免過于刺眼或冷淡的色調,以營造寧靜、親切的氛圍。圖案和元素的選擇應簡潔明了,以確保老年人能夠輕松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在功能設計上,應深入考慮老年人的使用經驗和習慣,借助感官的經驗與記憶,不需要過多的指導和學習,確保產品易于上手且操作便捷。
Play Intelligence 是一款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設計的認知訓練玩具(圖4),通過視覺與觸覺相結合,進行思維訓練和記憶訓練。產品整體采用自然清新的木料材質,柔和溫暖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文化氣息,符合當代老年人的審美傾向;產品的形式類似老年人較為熟悉的“麻將”及“棋盤”,而玩法上則源于很多老年人喜歡的“消消樂”游戲,具有較低的學習成本,更易上手、掌握。通過一系列的認知、識記、觸摸感知的感官交互方式,創造具有趣味性的認知障礙干預體驗。
(二)增強互動性與社交屬性
消極情緒的產品是輕度認知障礙的重要危害源之一,為了能夠減少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消極情緒,并促進積極情緒的產生。認知訓練產品的設計需要將多感官融合的同時,以認知訓練產品為媒介,將人與人聯結起來,構建出協作與競爭的互動機制,老年人不僅可以進行認知訓練,提升自己的能力,還能通過與他人協作、競爭的形式進行交流互動,感受到社交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達到認知障礙干預的作用(圖5)。
在競爭互動方面,Play Intelligence 老年人記憶訓練玩具設計中,將娛樂互動性融入游戲。產品強化了競爭互動的元素,將娛樂與互動性融入游戲之中。該玩具引入了“對戰”模式,讓兩位老年人分別坐在兩側,各自記憶圖案后開始游戲。在游戲的進行過程中,他們需要通過記憶和觸摸感知來尋找對應形狀圖案的方塊,并通過雙方間的互動交流,共同找出形狀圖案,最后決出勝負。這種競爭性的游戲機制不僅增強了老年人之間的互動,也讓他們在娛樂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愉悅感與成就感。通過積極參與游戲,降低因認知障礙而產生的消極情緒。
在協作互動方面,MUGO 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音樂交互產品將傳統樂器與電子化交互形式相結合,形成有針對性的音樂療愈組合(圖6)。產品采用類似“節奏大師”的玩法,4 位老年人各挑選一款樂器組成“老年樂隊”,根據屏幕上的提示進行演奏和演唱,以多感官手腦并用形式協作完成演奏。在這樣的協作氛圍下,“老年樂隊”小組在互動和交流中,以及音樂的影響下,緩解孤獨感、創造積極情緒,建立成就感,為輕度認知障礙的緩解提供輔助。
(三)創造多樣化的娛樂體驗
為了能夠讓多感官認知訓練產品具有長效的吸引力,娛樂模式多樣化的打造尤其重要。第一,游戲模式的多樣性,可支持單人模式,也可進行多人模式,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具有較高的通用性。第二,任務類型的多樣性,可在認知訓練產品中融入多樣性的任務,如記憶、注意力、邏輯思維等,通過豐富的任務類型,保持用戶的新鮮感和興趣,提升產品的可玩性;第三,反饋激勵的多樣性,以信息化的形式,將積分、排名、成就等,激發用戶的挑戰欲望,讓用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訓練。
在多樣化的娛樂體驗方面,Play Intelligence 既可以作為“消消樂”的游戲形式通過觀察和觸摸方塊的圖案、凹凸來進行同花消除,同時還提供了一種記憶挑戰模式,用戶通過記憶后翻面,并按照自己記憶的位置找到對應形狀圖案的方塊。每次使用前,方塊的順序都會被打亂,保證了游戲的隨機性和挑戰性,讓玩家在不斷嘗試中鍛煉認知能力。MUGO 則是通過每件樂器與App 相連,在演奏的曲目可以挑選及更新,每次完成訓練后都可以進行積分和排名,能夠形成一定的激勵機制,促使用戶不斷進行新的訓練挑戰。
(四)提升包容性與通用性
包容性設計理念是通過合理降低對使用者能力的要求,并能提供多種可選形式,能夠為不同情況的人群帶來尊重和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12]。因此,從包容性的視角出發,以多感官多任務的形式,創造協作、競爭的交互氛圍,且能夠讓這個過程“復雜而不困難”。同時,也能夠提供操控難度上的可選擇性,彰顯包容性設計特質。另外,通用性的提升能夠降低對組織人員的專業度,使訓練過程的成本降低,且不受專業性的限制,可隨時進行自主訓練。
MUGO 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音樂交互產品改變了傳統音樂療愈師為核心的統一教學形式,僅需要志愿者就可進行輔助組織開展,且成本可控。同時,對療愈師使用的非洲鼓、鼓球、手風琴和聲樂演唱的樂器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設計,如非洲鼓的縮短可以允許老年人放置在桌上使用,對坐輪椅的老年人也同樣適用,鼓球則采用了固定式,環繞于手上不易脫手等。基于包容性設計理念對產品進行改良性優化,使其能夠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理條件,更易掌握、更好識別,也更好操控。
基于多感官體驗,構建人與人的互動方式,最終在外在機能方面,能夠刺激腦區、激活體能,促進手腦協調的效果;從內在情感方面,通過互動娛樂式的交互體驗,提升老年人使用后的成就感、充實感和愉悅感,最終提升認知訓練效能,為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的干預創造更好的條件。Play Intelligence 獲得2021 德國紅點概念獎(Reddot Concept),MUGO 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音樂交互產品獲得第十屆中國老年福祉產品創意創新創業大賽,創意設計組銅獎。
結語
本文通過對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群體感官干預現狀分析,從多感官協同的角度,提出優勢整合,強化感官刺激的概念,同時,探討有利于降低老年人消極情緒,創造積極體驗的互動娛樂形式,從包容性與通用性的視角出發,提出人-產品一人的多感官交互形式,創造更有效、更長效的輕度認知障礙干預訓練方式,并在外在機能和內在情感兩個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效果。在實踐方面,通過將理論融入輕度認知障礙認知訓練產品中,打造兩套多感官互動式老年人認知訓練娛樂產品,并前后獲得國內外知名的設計獎項,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更受到來自上海認知癥相關公益機構的認可,探討后續落地的可能性,為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認知訓練產品設計提供策略,為創造更加健康、和諧的養老環境條件奠定基礎。
基金項目:上海市“晨光計劃”(19CG85)
參考文獻
[1]周柯妤,陳茜.老年人群輕度認知障礙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3,26(07):905-908.
[2]張萍,劉婷玉,張悅蛟.基于老人輕度認知障礙干預的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05):132-134.
[3]徐恒,曾燕,劉丹,等.城鄉社區老年人感覺減退與輕度認知障礙的關聯[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3,37(08):655-661.
[4]郭春蕾,王磊,孫繼飛,等.非藥物療法治療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進展[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2,24(03):918-924.
[5]Maseda A,Sánchez A,Marante MP,et al.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on mood,behavior,andbiomedical parameters in people with dementia:Is it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one-to-onestimulation?[J]. 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 Demen,2014,29( 07 ):637-647.
[6]張睿涵,王熔,趙慶,等.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情緒-社交孤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4,38(08):1394-1397.
[7]ZAZIO A,GUIDALI G,MADDALUNO O,et al. Hebbian Associative Plasticity in the Visuo-TactileDomain:A Cross-Modal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Protocol[J]. NeuroImage,2019:201.
[8]SPENCE C. Simple and Complex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s Involving Audition[J]. Acoustical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41(01):6-12.
[9]周淑玲,師新娟,張綃琦.多感官刺激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為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醫學綜述,2021,27(05):1022-1026.
[10]郝小路,周娜,劉安國,等.音樂療法干預輕度認知障礙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23,21(13):171-175.
[11]李秀麗,李珊,馮夢晨,等.上肢運動游戲對輕度認知障礙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3,29(01):98-103.
[12]李冠羽.包容性設計的經濟及倫理價值——基于四個案例分析[J].設計,2023,36(1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