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建議:
緊扣“雙碳”目標,提升綠色能源供給能力。一是以風光開發筑牢基礎。統籌全省風光開發布局,推進張承地區及沿海秦、唐、滄區域風電開發利用,推動省內適宜區域的大型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有序開展老舊風場升級改造,研究出臺風電、光伏領域強制性回收及相關配套政策,謀劃建設省級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基地。二是以氫能發展提升品質。積極布局推廣風光制氫項目,支持氫能關鍵技術開發和氫能應用重點示范工程,擴大氫能在交通、電力、鋼鐵、化工、儲能等領域推廣應用。三是以多元開發拓展廣度。加大地熱能資源勘查力度,優選建設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和沼氣發電,加快推進農林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
夯實發展基礎,推進綠電輸送通道建設。一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推進壩上500千伏變電站等在建項目建設,實現新能源項目與接入電網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二是推動智能電網示范。謀劃一批智能電網工程,加快新型智能柔性配電網等分布式智能電網工程建設。三是拓寬綠電輸送通道。深化與西部、北部等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的互利合作,打通與經濟發達且需要大量電力消費的沿海地區聯通節點,進一步增強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外送能力。
增強支撐能力,推動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一是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進承德豐寧、張家口尚義抽水蓄能電站等已開工項目建設,加大謀劃項目的爭跑力度,力爭盡快納入國家規劃。二是加強多元化“超級大電池”推廣應用。加大化學儲能、重力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儲能項目的推廣力度,實現研發、生產、應用一體化發展。三是出臺儲能電價政策。研究出臺相對長期穩定的電價政策,推進儲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綠電消納,加強新能源多元化應用。一是強化“綠電算力”應用。支持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綠色大數據基地建設,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促進綠電、算力大數據產業協同發展。二是推動“綠電園區”建設。謀劃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工廠”和“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相關指標納入綜合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并設立省級獎勵資金。三是加快“綠電交易”步伐。研究出臺相應的金融支持和配套政策,降低新能源消納和社會用能成本,加快推動跨省區綠電交易,優化省際市場資源配置,提升省內市場的平衡調節能力,確保銜接順暢、協同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