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家住北平市西城區新街口大四條胡同,正讀高中一年級還不滿17周歲的曾鼎玉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政治部“南下工作團”的一名工作隊員。在15兵團司令鄧華將軍的率領下,一路南進,一直打到海南島。1950年10月,曾鼎玉隨13兵團入朝參戰,直至1958年7月隨志愿軍總部回國,全程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征糧遇匪劫
曾鼎玉在“南下工作團”被分配到文工團工作,負責新解放區群眾的思想文化宣傳,寫板報、貼標語、搞創作、打快板,宣傳我黨的主張,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1949年4月底,15兵團的部隊到了江西省贛州地區。曾鼎玉從文工團調到下鄉征糧工作隊,被分配到定南縣月子鄉征糧和搞土改。不到20人的征糧隊,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征集糧食10余萬公斤。征糧隊把征集到的糧食都堆放到鄉政府的大院里,以便集中運送到部隊。
當時,在定南縣、全南縣和虔南縣3縣交界地帶的大山里有一股土匪武裝,土匪頭子叫曾皋九,是惡貫滿盈的大土匪。這支土匪武裝有200余人,利用人民政權初創時期還不穩固的情況,不斷襲擊下鄉的工作隊員,瘋狂殘殺當地干部和無辜群眾,血債累累。曾皋九覬覦征糧隊所征集到的糧食,趁解放大軍往前推進,后方兵力空虛之際,擬攻打鄉政府,消滅征糧工作隊。征糧工作隊得知消息后,迅速做了安排,派通信員到縣城給部隊送信要求緊急增援,同時給征糧工作隊員分發了槍支彈藥,堅決不讓土匪的陰謀得逞。
當夜,土匪圍攻月子鄉政府。鄉政府所在地是一座當地大土豪的宅院,四周有2米多高的圍墻,四角都有炮樓。征糧工作隊利用有利地形堅決進行還擊。喊殺聲、槍炮聲響成一片。縣城部隊接到月子鄉征糧工作隊的緊急求援后,迅速派出部隊前來支援。聽到解放軍遠處的軍號聲,曾皋九股匪迅速撤圍,逃之夭夭。其后的1951年3月,曾皋九股匪被人民解放軍剿匪部隊剿滅,曾皋九被當場擊斃身亡。土匪撤圍后,曾鼎玉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這是曾鼎玉參軍后第一次拿起槍來和土匪作戰,經歷了槍炮聲中生與死的考驗。
曾鼎玉從征糧工作隊返回15兵團政治部后,任職宣傳隊干事。15兵團一路南下作戰,直達廣東省沿海地區。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15兵團發起海南戰役,解放海南島。
入朝赴前線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曾鼎玉從第15兵團政治部轉隸第13兵團政治部,隨兵團領導機關乘悶罐火車3晝夜抵達安東(今丹東)。10月19日,第13兵團奉中央軍委命令入朝作戰。20日夜,曾鼎玉隨入朝大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曾鼎玉所在的志愿軍政治部組成戰地工作隊,在政治部部長任榮的率領下,到剛剛戰斗過的云山、博川、價川、泰川及寧邊等5郡進行紀律檢查,賠償群眾損失、收容掉隊人員、押送戰俘、搜捕敵特及發動群眾控訴敵軍暴行等工作。從總部出發到云山前線,大概有7天的行程。出發前,為防止敵機轟炸,不能生火做飯,每人發給烙餅兩張,作為7天的口糧。
冬日的朝鮮,北風呼嘯,寒冷刺骨,冰天雪地,氣溫在零下38攝氏度左右,積雪也有一尺多深。戰士們踏著積雪,迎著寒風,艱難地往前行走。夜里到了宿營地,戰士們取出凍得梆梆硬的烙餅,掰不開,咬不動,只好放在胸口前的棉衣里,用體溫一點兒一點兒地把烙餅融化開,就著路旁的積雪,化開一口吃一口。有戰士形容烙餅如“鐵餅”,邊吃邊樂。曾鼎玉即興賦快板詩一首:“烙餅如鐵餅,鋼牙咬碎它。打敗侵略者,保衛咱國家?!?/p>
政治部戰地工作隊僅用5天時間就抵達了云山前線,在當地郡人民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清川江遇險
志愿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退至三八線以南,志愿軍大部隊前進至三八線以北地區。曾鼎玉所在的政治部戰地工作隊也隨之往前移動。
由于長時間隨部隊行軍打仗,風餐露宿,食不果腹,營養不良,加之陽光白雪折射映照刺痛眼睛,曾鼎玉患上了夜盲癥,入夜行軍眼睛什么也看不見,只好由戰士拿背包帶拴手上拽著前行。
夜過清川江時,走的是水下橋,橋在水面下面20厘米左右,是志愿軍工程兵舟橋部隊為防止美軍飛機轟炸江面橋梁而專門修建的簡易木橋。水下橋距被炸毀的清川江大橋不到500米,戰士們踏著江面的破碎浮冰、涉足刺骨的江水、趁著天上的星光魚貫而過。曾鼎玉通過水下橋走到清川江的江心時,右腳不慎踏空,整個身體往右一歪向江心深水落下去。這時,走在曾鼎玉后邊的戰友邵浩手疾眼快,一把薅住曾鼎玉的后脖領子,硬是把曾鼎玉從江水中拽了上來。曾鼎玉身上穿著棉衣棉褲被冰冷的江水全部浸透,寒徹的冷風一吹,立馬冰碴兒上身,走起路來嘩嘩帶響。戰友們怕曾鼎玉再次滑到江水里,找來一根木棍拉著他過了橋。若不是戰友邵浩搶救及時,曾鼎玉被激流沖走,就犧牲在了朝鮮。
過了清川江后,曾鼎玉被送到了朝鮮人民軍軍屬張燦奎老人家中。老人為曾鼎玉燒好了炭火,把曾鼎玉身上的棉衣棉褲脫下來在炭火上烘烤,烤了半宿,棉衣棉褲的外表干了,里面棉花里的水分卻沒有烤干凈。第二天,曾鼎玉穿著張燦奎老人烤了半宿的棉衣棉褲又出發了。一路行軍,棉衣棉褲里的水分被身體烘熱流出來,順褲腳流到地面,留下了一串濕漉漉的腳印。
受冰冷的江水和寒風侵襲,曾鼎玉的雙腿患上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上年歲后經常疼痛不止。有人問曾鼎玉留下的傷痛值不值得,他總是自豪地說:“比起那些犧牲在朝鮮的戰友們,這點兒傷痛不算什么?!?/p>
借米救戰友
第二次戰役,志愿軍在清川江和長津湖東西兩個戰線上,實施戰役迂回和分割包圍的戰術,殲敵3.6萬余人,占領咸興、光復平壤,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以南,戰果輝煌。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不甘心在朝鮮戰場上的失敗,不顧聯合國安理會日內瓦國際公約:禁止使用化學和細菌武器的約定,在朝鮮戰場用飛機布撒帶細菌的昆蟲、老鼠及雜物,使早已絕跡的鼠疫、霍亂和傷寒等烈性傳染病重又發生。
一天清晨,戰友汪云龍突然發高燒,渾身抽搐不止。曾鼎玉到當地一所被炸毀的醫院,從廢墟中的一間破敗的房屋里找到一名留守的老醫生,請他為戰友汪云龍看病。這位老醫生只有一支體溫計和一個聽診器,所幸的是能說幾句漢語,醫術不錯。一量體溫,汪云龍高燒39.2度。醫生診斷后,在紙上寫了“傷寒”二字,并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對曾鼎玉說:“這種病傳染性極強,病情很危險,需要馬上救治?!痹τ駟枺骸霸趺淳戎??”醫生又在紙上寫了英文“盤尼西林”,意思是必須要注射青霉素。曾鼎玉犯了難:在這里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兒去找?老醫生明白曾鼎玉的難處,在紙上寫了“民部”二字,意思是老百姓在戰場上拾些東西,其中有藥品,可以去他們家中尋找。曾鼎玉說:“部隊有紀律,不允許到老百姓家拿東西。”老醫生連說帶比畫可以用大米去換藥。曾鼎玉聽說后眼前一亮,這個方法倒可一試。因為戰爭的原因,老百姓家家戶戶最缺的是糧食。曾鼎玉找到云山郡人民委員會糧食管理站,以政治部戰地工作隊的名義打借條借來大米10公斤。曾鼎玉背著大米在老醫生的帶領下,走家串戶尋找藥品,果然在一戶農家找到了藥品4支盤尼西林。當天,給汪云龍打針注射后,高燒得到了有效控制。第二天,曾鼎玉又背著大米到農戶家換來5支盤尼西林,用來給汪云龍醫治“傷寒”。
待汪云龍“傷寒”病情控制住后,曾鼎玉聯系好部隊后方醫院,將汪云龍用汽車送往后方救治。最終,曾鼎玉用借來的10公斤大米保住了戰友汪云龍的性命。
兩支卡賓槍
曾鼎玉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曾兩次獲得過美制卡賓槍,但是使用時間都不長:一支被要求上交,給一線戰場上志愿軍使用;另一支被賀龍老總要走,拿回國內給軍工部門進行研究。
1951年6月,志愿軍第63軍鐵原阻擊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曾鼎玉所在的戰地工作隊正在后方三登里幫助后勤人員搶運物資。曾鼎玉個子不高,既背長槍,又負重抬物資,便有些吃不消。他很想換一支輕巧的步槍背一背。聽說當地治安警察管理所里有美制卡賓槍,所長姓張,原來在東北抗聯參加過抗日活動,抗戰結束后回到原籍朝鮮,特別愛抽東北蛤蟆煙。曾鼎玉通過后勤運輸隊的熟人,用自己的津貼,從國內弄來2斤蛤蟆煙送給了張所長,得到了一支美制M2卡賓槍。曾鼎玉得槍后時間不長,得到部隊領導指令,要求把卡賓槍統一上交,供一線戰士們集中使用。曾鼎玉按要求把卡賓槍交了上去。他對戰友們講:“用美國人的卡賓槍打美國鬼子正好派上用場!”
第五次戰役結束后,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三八線”附近展開了拉鋸戰。志愿軍的傷員不時被從山上抬下來送往戰地救護所,有的傷員來不及救治就已死亡。曾鼎玉在例行傷亡尸體檢查時,發現有一名志愿軍排長心臟還有微微跳動,口鼻中還有微弱的呼吸,于是把他又抬進救護所進行緊急搶救。這位排長終于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他蘇醒后,得知是曾鼎玉救了自己,為表示感謝,把在戰場上繳獲的美制M3卡賓槍送給了曾鼎玉。這是曾鼎玉獲得的第二支美制卡賓槍。對這支新槍,曾鼎玉喜歡得不得了,白天走到哪里都背著,夜里睡覺都摟著。
戰事頻繁,眨眼冬去春來。已是1952年的4月,穿了一冬天的冬裝需要更換夏裝。曾鼎玉和政治部戰地工作隊的戰友們一起從志愿軍總部出發回國換裝。路上,兩架F86美軍飛機發現了他們,就用航炮追著掃射。曾鼎玉邊跑邊躲閃,一串串航炮彈在他周邊炸響。待他跑到一座大石頭下面躲藏,一顆航彈擦著他的耳朵打在巨石上發出刺耳的響聲,他的一只耳朵被震聾,其后很長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
回到國內,來到東北后勤基地,曾鼎玉和戰友們都換上了嶄新的夏季新軍裝。換裝后,曾鼎玉把卡賓槍背在肩上,還沒有走出基地大門,碰上賀龍老總率祖國慰問團從朝鮮回國。賀老總看到曾鼎玉肩上背的卡賓槍很特殊,就讓警衛員要過來看一看。賀老總拿到手里仔細端詳,看到這支M3卡賓槍輕巧別致,使用方便,精準度高,不但有瞄準鏡,還有紅外夜視儀。賀老總是使槍的行家里手,見到這支槍也是愛不釋手。賀老總對曾鼎玉說:“這支槍拿回國內軍工部門研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造出我們自己的精品步槍來?!痹τ衤犢R老總說想把這支槍拿回去研究,雖然有點兒舍不得,也只好點頭表示同意。
毛主席接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到了邊打邊談階段。曾鼎玉從戰地工作隊被調回志愿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工作,在板門店給我方談判代表政治指導員喬冠華當雙方戰俘資料員,負責雙方戰俘資料的整理歸檔,為政治指導員喬冠華提供詳細的戰俘資料,確保談判所需資料準確無誤。整個談判過程復雜艱巨,困難重重,最終談判成功。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雙方代表簽字,彭老總霸氣地向全世界宣布:“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后,曾鼎玉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政治部的工作人員繼續留在朝鮮,幫助朝鮮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1958年10月25日,曾鼎玉隨志愿軍總部全體人員乘火車回國,受到朝鮮人民上百萬人夾道歡送。
到沈陽后,志愿軍組成歸國代表團,曾鼎玉被推選為代表團成員,隨司令員楊勇、政委王平一同前往北京中南海,受到偉大領袖毛主席接見。
10月29日上午,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了志愿軍歸國代表團全體成員。毛主席在司令員楊勇、政委王平的陪同下,來到懷仁堂,大家鼓掌熱烈歡迎毛主席。毛主席用濃厚的湖南口音說道:“志愿軍的同志們回來了,回來了就好,同志們辛苦了。”然后,和前排的代表團成員一一握手。周恩來總理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回顧了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豐功偉績,肯定了志愿軍的突出貢獻。楊勇司令員作了表態發言,表示服從命令聽指揮,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下繼續干好革命工作。
隨后,毛主席和志愿軍歸國代表團成員們一起合影留念。
彭老總囑托
1958年10月30日上午,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第一任總司令兼政委、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的彭德懷元帥來志愿軍歸國代表團駐地看望代表團人員。
見到彭老總,曾鼎玉和歸國代表團的戰友們一起敬軍禮,齊聲高喊:“彭總好!”彭老總回答:“同志們好?!?/p>
彭老總沒講過多的語言,只講了3點囑托:“一是同志們回國后要充分發揚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不怕流血犧牲;二是志愿軍回國后要服從組織安排,不管是分到新的單位,還是復員轉業,都不許挑挑揀揀,挑肥揀瘦,要聽黨的話,要聽毛主席的教導;三是要保養好身體,加強鍛煉。將士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浴血拼搏、爬冰臥雪,為祖國而戰,身體都落下這樣或那樣的毛病?;貒笠恼{養,及時治療,把病治好,繼續干好革命工作?!敝v完3點囑托后,彭老總表示:“衷心祝愿同志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p>
曾鼎玉和歸國代表團成員在北京參加了一系列慶?;顒又?,乘火車返回沈陽。不久,曾鼎玉服從組織分配,轉業到地方工作。他牢記彭老總的囑托,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作出了積極貢獻。1992年,曾鼎玉在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離休。
如今已90多歲的曾鼎玉,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他說:“我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老兵不死,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