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拉松賽事對舉辦地的發展有著帶動作用。2021年12月27日,中國奧委會授予保定“奧運冠軍之城”紀念獎杯,保定成為首個榮膺這一稱號的城市。作為奧運冠軍之城,保定市扛起了承辦體育比賽的大旗,打造大型體育比賽對保定市的體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2024年保馬賽事為例,對保馬賽事規劃以及賽事組織進行分析,從保馬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進行分析,圍繞賽事本身、旅游、餐飲、住宿、紀念品、環境,城市品牌,文化等幾個方面開展,全面分析保馬賽事對保定經濟與社會的主要影響。
關鍵詞:保定馬拉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綜合效益
一、引言
2019年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充分發揮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體育強國的大背景下,2022年8月23日,河北省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王彪主持召開全省群眾體育重點工作調度會并強調:要圍繞賽事活動抓謀劃。首先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著力構建以省運會群眾組賽事為龍頭,全民健身聯賽為支撐,社區運動會、鄉村賽事活動為基礎,省市縣三級聯動、線上線下互補、貫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賽事和精品賽事,推動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保定市人民政府積極響應號召,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主辦,保定市體育局、保定市蓮池區政府、保定市競秀區政府、保定市高新區管委會承辦的保馬賽事在2023年4月30日首次亮相,并打造了全國首個環城水系馬拉松賽事。同年10月22日保定再次舉辦了保定市半程馬拉松賽事。2024年4月21日保馬在七一東路與錦湖大街交叉口鳴槍起跑。保馬賽事的舉辦對保定市的影響主要分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經濟來源主要涵蓋賽事報名費、出行費用、餐飲消費、旅游景點門票、住宿支出以及紀念品的銷售等。社會效益主要包括城市品牌效應,生態環境效應和社會文化效益等等。[1]
保定市作為首個獲得奧運冠軍之城榮譽的城市,有著三千多年的文化和歷史,截至目前,保定市曾培養出24名世界冠軍,35名亞洲冠軍,170名全國冠軍,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稱號。2023年保馬賽事順利收官,保定市各個區、縣開展了不同規模的體育賽事,在保定市舉辦的各類體育賽事里,2024年保馬參賽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其影響力也相對較大。因此本文通過馬拉松賽事為研究對象分析該賽事的舉辦對保定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2024年保馬賽事分析
(一)保馬的組別設置
2024年保馬共設有三個組別,分別是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以及健康跑。其中全程馬拉松報名人數6000人,半程馬拉松為8000人,健康跑/家庭跑(4.5公里)6000人(其中家庭跑300組,每組2-3人)。
(二)保馬的賽道規劃
保馬是國內首個環城水系馬拉松賽事,展現了保定的新顏值,新生態。全程馬拉松起點是從河北大學附近開始,依次經過關漢卿大劇院,黃花溝公園,北湖公園,極限運動公園,河北農業大學,長城哈弗技術中心,南湖公園,南堤公園,古動物博物館,東湖公園,最后回到河北大學附近的起點。2024保馬的路線巧妙地將保定市的蓮池區和競秀區這兩個主城區串聯起來,為這兩個充滿魅力的主城區繪制了一道活力四射的運動邊框。全程累計爬升93m,最低海拔不低于10m。最高海拔不高于25m,與無錫國際馬拉松相比,爬升幅度稍微大了一些,但是保馬沒有一段路段是重復的,整體來看,還是相當不錯的。2024年保馬的領跑方陣是汽車方陣,汽車方陣以其磅礴的氣勢和無與倫比的震撼力,引領著身后浩浩蕩蕩的馬拉松隊伍。2021年保定長城汽車智慧工廠馬拉松是全國首個以汽車方陣為領跑方陣的馬拉松賽事,這為2024年保馬以汽車為領跑方陣打下了基礎。保馬的賽道氛圍堪稱一絕,是許多城市的馬拉松賽事所難以企及的。長達42公里的路程之上,吶喊聲與歡呼聲幾乎貫穿了全程。此起彼伏的聲響如同洶涌的浪潮,持續不斷地拍打著每一位跑者的心靈。從起點出發,熱烈的呼喊便如影隨形,一路相伴跑者們前行,助力每一位跑者在保馬的賽道上創造個人最佳成績。
(三)保馬的賽事包和服務
2024年,保馬的參賽包和完賽包以及賽后補給與河北省其他城市的馬拉松相比,顯得頗為豐富。參賽包包括雙肩袋,號碼簿,刻字名片,衣服,鴨舌空頂帽,雨衣,肌肉貼,能量膠,鹽丸,鹵蛋,泡面,啤酒,牛奶,罐頭,運動員暢玩卡(景區門票),公交卡,刮刮樂。完賽包包括完賽獎牌,拖鞋,啤酒,香蕉,面包,火腿腸,堅果,酸奶,礦泉水,電解質飲料,毛毯,手提袋。賽后補給(全程馬拉松完賽)主要包括驢肉火燒,餡餅,涼皮,羊湯,包子,牛肉罩餅,餃子,冰糖蓮子八寶粥,手工紅豆包,大面包,礦泉水,米粉等等。在眾多馬拉松賽事中,特定的參賽包、完賽包以及補給的出色表現,為該賽事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和價值。賽后有專業的運動康復師幫助跑者及時拉伸,也備有冷水泡腳池,防止跑者受傷。這場馬拉松賽事,不僅在賽場上為跑者們帶來了激情與挑戰,更在賽后以周到的關懷和專業的服務,讓每一位跑者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保定人民那無微不至的周到考慮。
(四)保馬的發展現狀
保馬已經成功舉辦2年,共3場,賽事規模在逐漸擴大,賽事的熱度也在不斷攀升,為了可以直觀地反映近兩年保馬的發展現狀,將這3場馬拉松報名人數繪制成柱狀圖展示。

由圖1保馬賽事發展現狀可以直觀地看出,全程馬拉松的賽事規模2024年較2023年相比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三、賽事對保定綜合效益的研究
(一)綜合效益的定義
綜合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北京大學會議中心對于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這樣界定的:經濟效益是指一個企業通過組織生產、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所獲得的一定的利潤回報,具體反映在經濟指標和統計數字上;社會效益則指產品和服務對社會所產生的效應,是指為社會發展所做出的投入與努力和它們所產生的社會效能、利益之比,主要表現在公眾反映和社會評價體系上。但陳偉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辨正》中則認為經濟效益本質上就是社會效益的一種。[2]傅廣榮與趙嵐也在《“既取得經濟效益,又產生社會效益”辨誤》中提到:若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提,則違反了種屬概念的邏輯關系,他們認為社會效益就是維系社會的各項要素所產生的良性效益的總和,其中就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所產生的正面效益。[3]
對于體育賽事的綜合效益研究中,吳殷在《體育賽事綜合效益指標體系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表明大型體育賽事涉及范圍廣泛,對其綜合效益評價時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進行,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
對于馬拉松賽事的綜合效益研究中,肖瀟在《我國城市馬拉松綜合效益的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中運用了組織運營、賽事品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五個維度對我國城市馬拉松綜合效益進行評估。[5]吳小圓等人在《政府治理視域下我國馬拉松賽事發展的綜合效益、潛在風險與治理路徑》中指出我國馬拉松賽事的綜合效益主要包括收益,主要是經濟收益、政治收益、文化收益、社會收益、生態文明收益。[6]本文初步選取經濟、政治、文化、環境、城市5個評估維度,根據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考察法等對保馬進行全面調研,本文最終確定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個評估維度,其中經濟效益包括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包括城市品牌效益,生態環境效益,文化效益。
(二)經濟效益
1.直接經濟效益
保馬直接經濟效益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門票收入和贊助收入。報名保馬需要報名費(不包括贊助商名額),這是保馬的直接經濟來源,2024年保馬的報名費如下:馬拉松項目:120元/人;半程馬拉松項目:100元/人;健康跑項目:30元/人;家庭跑項目:60元/組。與2023年保馬的報名費用相同。2024年保馬參賽資格采取抽簽形式,出現了一簽難求的情況,跑友們紛紛表示報名馬拉松名額很少,經計算,僅保馬門票一項所帶來的經濟收益便高達170萬元。
2.間接經濟效益
2024年保馬的賽道主要圍繞蓮池區和競秀區兩個主城區來設立,市內文物古跡頗多,如:大慈閣、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保定古動物博物館、軍校紀念館等等,其中部分旅游景區設有收費門票。據了解,當天市區內的各個景點幾乎都呈現出人擠人的景象。2024年保馬帶動了當地的餐飲業發展,保定最出名的當數驢肉火燒,保馬期間,保定驢肉火燒店出現驢肉不夠的現象。大部分外地跑者、外地游客來保定都會品嘗驢肉火燒,為了助力保馬賽事,保馬期間,保定餐飲行業舉辦了“古城百店慶保馬”的活動,保定的主城區內上百家餐飲店提供進店打折、到店禮贈、免費試吃、低價套餐等活動。從一些餐飲店商家的反饋來看,2024年保馬的成功舉辦對保定的餐飲行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保馬屬于中國田協A類賽事,且報名人數眾多,保定的酒店、旅館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保馬還間接推動了住宿行業的發展。賽后,根據年齡和性別分別找到10名20歲以下的跑者(男女參半,以下相同),10名20歲-30歲的跑者,10名30歲-40歲的跑者,10名40-50歲的跑者和10名60歲以上的跑者進行采訪,采訪內容以及數據如下。

根據圖2賽后采訪問題及數據可以計算出,大約78%的跑者愿意購買紀念品,保馬的成功舉辦也促進了當地的紀念品店、小商品店的發展。
(三)社會效益
1.城市品牌效益
城市品牌是識別不同城市、塑造不同城市的個性及形象的名稱及標志,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代表著城市獨特的個性和城市形象。大部分人都知道“古城”大理、“生活品質之城”杭州、“山城”重慶、“泉城”濟南,而在保馬開展之前,外地游客很少有人知道保定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更不知道保定是首個獲得“奧運冠軍之城”榮譽的城市。根據圖2賽后采訪問題及數據可計算出,在30歲以下的跑者中,僅有四分之一的人了解保定是一座文化古城,而了解保定是一座奧運冠軍之城的跑者僅占15%。2024年保馬成功地把保定的名號打響,成功地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2.生態環境效益
為了確保首屆環城水系保馬的正常舉辦,在2022年2月21日保定市環城水系項目集體開工,保定市環城水系項目將對黃花溝、西環堤河、南環堤河、府河、一畝泉河、侯河、百草溝、護城河等8條河流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提升。項目計劃總投資150億元,涉及河道總長度71.1公里,建設黃花溝和環堤河兩項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環城水系建成后,河流水質明顯得到改善,植被綠化面積明顯得到增加,對于保定市濕度調節與空氣調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據2014年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公布的全國190座城市PM2.5排名表中,保定市的2014年PM2.5年均值已經排到第二名,而在2024年8月21日央視網公布的重點城市PM2.5濃度表中,保定市的空氣質量已經在倒數第18了,得益于保定市的努力與環城水系的建立,保定市的空氣質量明顯得到好轉。環城水系沿線建設的多個主題公園、濱河景觀帶等也提升了保定的城市景觀。
3.文化效益
2024年保馬的舉辦成功推動了社會文化的發展,環城水系的建立給熱愛運動的市民提供了美麗的跑道,主題公園的建立給當地的親子們提供了做體育游戲的場所,這些體育設施的增加間接提升了市民的身體素質,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水平,也間接帶動了城市體育人口的增加,為培養體育人才打下了牢固的物質基礎。
四、結語
保馬的成功舉辦,無論是直接經濟層面,還是間接經濟層面,都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并提高了保定的城市知名度,將保定古城與保定奧運冠軍之城相融合,打響了保定的名號,有助于打造獨特的城市品牌。環城水系的建立,帶來了極為可觀的生態環境效益,主要包括水質的優化,植被的綠化面積增加,空氣的質量提高。圍繞環城水系建立的公園、體育設施為市民提供了體育鍛煉的場所,這些體育設施的增加間接提升了市民的身體素質,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龔建偉,羅屹.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效應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55-56.
[2]陳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辨正[J].學術研究,1990:94-97.
[3]傅廣榮,趙嵐.“既取得經濟效益,又產生社會效益”辨誤[J].圖書情報工作,1996:70-71.
[4]吳殷.體育賽事綜合效益指標體系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C].沈陽:第四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文集.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009:52-53.
[5]肖瀟.我國城市馬拉松綜合效益的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C]南京: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9:6919-6920.
[6]吳小圓,任占兵,李樂虎.政府治理視域下我國馬拉松賽事發展的綜合效益、潛在風險與治理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