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定消防設施是住宅小區在滅火救援作業中重點使用的設施。目前,部分住宅小區的固定消防設施存在一些問題,一旦發生火災,將會影響滅火救援作業的效率和成效。通過分析住宅小區主要固定消防設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的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滅火救援作業
住宅小區是居民居住的主要區域,其特點是人口密度大、建筑布局緊湊、易燃物品較多,增加了火災發生的風險和危害的程度[1]。當住宅小區發生火災時,固定消防設施在報警、滅火、人員疏散以及火勢控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能夠有效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和傷害[2]。然而,現實中部分住宅小區的固定消防設施存在缺陷,難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給火災應急響應帶來額外的困難。因此,研究和分析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的配置及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是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重點內容。
1 住宅小區主要的固定消防設施
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是指安裝在居民住宅中,用于預防、探測、控制和撲滅火災的固定式設備和系統[3]。在火災發生時,這些設施能夠自動或手動啟動,幫助控制火情,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員安全。
按照功能的不同,固定消防設施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火災探測預警設施。此類設施運用自動化技術和傳感器,實時監測建筑內部的溫度、煙霧和易燃易爆氣體,一旦檢測到火災風險,便會自動報警,提醒人員提高警惕,及時進行自我保護。同時,火災報警設施通常與自動滅火裝置相連,當報警閾值被觸發時,會自動啟動滅火措施,從而有效控制初期火勢,為消防救援爭取時間,減少人員傷亡[4]。第二,滅火設施。此類設施包括消防水箱、消火栓、滅火器及自動噴淋裝置等關鍵設施。這些設備在火災初期可有效控制火勢,即使消防救援人員無法立即到場,建筑內人員也能借助這些設施遏制火勢蔓延,為救援爭取時間,提高滅火效率和質量[5]。第三,防煙、排煙設施。該類設施用于減少火災時煙霧對人體的危害。由于火災中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是煙霧和有毒氣體的吸入,防排煙設施可以隔絕和排放煙霧,有效降低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含量,減少窒息風險,保護人員生命健康[6]。
2 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中存在的問題
2.1" 部分設施失效,無法正常使用
在住宅小區消防安全檢查中,固定消防設施失效是較為常見的問題。第一,部分消火栓無法使用。一些住宅小區建筑中的消火栓由于長期未檢查、維護不到位或被不當占用,可能會發生故障或者被雜物堵塞,導致消防管道無法有效連接水源進行滅火[7]。第二,管網無水。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消火栓系統依賴建筑物內部的管網供水。在一些住宅小區中,由于水源供應不足、管道破裂或年久失修等原因,導致固定消防設施無法提供足夠的水流進行滅火。第三,設備故障。一些住宅小區由于使用年限較長,部分固定消防設施出現明顯的老化和維修不足,導致無法正常發揮作用[8]。例如,自動滅火系統中的噴頭因長期缺乏維護而出現腐蝕、堵塞或機械損壞等問題,無法正常噴出水;火災探測器可能因為灰塵堆積、老化、線路故障等原因,無法正常運行;一些監控系統的攝像頭因電源中斷、線路老化、設備硬件損壞等原因無法正常運行。
2.2" 部分設施布局混亂,未能全面覆蓋
住宅小區在前期建設過程中,雖然會按照相關標準安裝固定消防設施,但由于設計規劃不合理、建筑結構變更等因素,一些固定消防設施的布局可能需要調整,導致部分設施的布局不合理。其中,較為明顯的是一些設施的覆蓋范圍有限,未能覆蓋全部區域,影響了消防滅火的效果。例如,一些高層建筑的樓梯間和疏散通道未能合理安裝防排煙設施,當火災發生時,煙霧無法及時排出,不僅妨礙人員的安全疏散,還可能加劇火災的蔓延。此外,一些住宅小區的地下停車場等封閉空間內,部分自動噴淋系統的噴頭在布置時未充分考慮房梁、管道等障礙物的遮擋,導致噴淋覆蓋范圍不均勻甚至存在盲區。一些小區的消火栓等設施安裝位置距離疏散通道過遠,或者不明顯的地方,容易被雜物遮擋,當火災發生時,難以快速被找到和使用。
2.3" 部分設施兼容性差,影響作業效率
在固定消防設施的使用中,兼容性差的問題會嚴重影響作業效率,導致設施之間難以協同工作,從而延誤滅火和救援的最佳時機。具體表現如下:第一,系統聯動性差。在部分住宅小區,不同消防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聯動機制,一旦發生火災,各系統無法同步響應。例如,火災報警系統啟動后,自動滅火系統和排煙系統未能及時響應或啟動,造成應急反應滯后。第二,設備接口不匹配。由于設備型號、標準各異,部分設施之間的接口不兼容,導致相連的設備無法直接協同工作。例如,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滅火裝置的接口不匹配,信號傳遞受阻,影響系統的整體聯動性和操作效率。第三,數據和信息共享不足。目前,住宅小區的消防系統通常由火災報警、噴淋滅火、排煙、電氣火災監測等多個獨立子系統組成,這些系統往往由不同供應商提供,各自獨立運行,缺乏高效的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一旦發生火災,將難以發揮最大化的作用。例如,各系統的數據無法實時整合,管理人員需逐一查看各系統的數據信息,難以及時掌握情況。另外,火災信息在各系統間無法自動聯動,容易出現諸如火災報警系統檢測到火情后,無法將具體位置和嚴重程度同步至噴淋系統或排煙系統,而是需要由人工進行逐一操作,容易延誤救援時機。第四,不同品牌設備操作界面不統一。目前,住宅小區配備的消防設備多由不同企業提供,部分設備的操作方式存在明顯差異,當發生火災時,工作人員不得不快速切換不同的操作模式,甚至需要翻閱操作手冊或者嘗試按鍵功能,應急響應速度明顯下降。
3 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問題的對策
3.1" 強化常態化維護與檢修
固定消防設施大多固定在某個特定位置或建筑結構內部,難免會出現老化、損壞等問題。因此,住宅小區的物業公司、業主等相關主體要加強日常的維護與檢修工作,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第一,明確維護與檢修的責任主體。物業公司和業主等主體要明確自身的維護與檢修責任。物業公司應安排專門的人員或團隊負責常態化的設施維護與檢修工作,業主則應積極參與到固定消防設施的監督檢查中,以彌補物業公司在維護與檢修方面的不足。第二,制定詳細的維護與檢修清單,確保每項固定消防設施的檢查和保養都有據可依。維護與檢修清單中應涵蓋設施的類型、檢查頻次、具體的檢修內容及標準,并明確各設施的日常檢查、清潔、測試及定期保養要求。例如,對于消火栓、噴淋系統、火災報警器等關鍵設施,應規定定期檢測其運行狀態、清理雜物、檢查接口密封性、排查漏水或堵塞等問題。第三,及時解決故障問題。對于維護與檢修中發現的問題,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物業公司應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明確故障問題的上報流程和責任人,確保問題能在第一時間被報告和處理。負責故障解決的團隊和人員應針對不同類型的故障,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對噴淋系統堵塞或漏水的問題,應迅速清理管道、更換受損部件;對于火災報警器檢測不靈敏或誤報的情況,應進行校準或更換老化的探測器;對于監控系統故障,則應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修復或更換硬件,并檢查電力及網絡連接。故障修復完成后,應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測,確保其功能恢復正常,并將問題及處理過程記錄在案,為后續維護工作提供參考,形成閉環管理。第四,強化維護與檢修行為監督。除了聯合消防救援支隊進行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外,負責維護與檢修的團隊內部可以制定詳細的考核標準,將設施狀態、維護頻率、記錄完整性納入考核,未達標者需整改,嚴重者將面臨罰款或追責。
3.2" 動態優化設施布局
只有將固定消防設施布局合理,才能確保其發揮應有的作用。針對當前部分設施布局不合理的情況,要按照動態、持續優化的原則,對住宅小區布局不合理的固定消防設施進行調整。第一,根據評估、演練結果,對設施布局進行動態調整。物業公司要定期對固定消防設施的布局和覆蓋范圍進行全面評估,特別是在建筑結構改造、擴建或內部空間調整后,確保設施布局符合當前建筑的消防需求。同時,要定期聯合業主開展消防設施使用演練,模擬火災場景,檢查設施的覆蓋效果,記錄演練中發現的盲區或覆蓋不足的區域。在評估和演練的基礎上,應動態調整設施位置,優化設備分布,確保關鍵區域和疏散通道得到足夠的消防設施覆蓋,有效提升應急響應效率。第二,引入智能監測和覆蓋分析技術。通過傳感器和數據采集技術監控住宅小區內固定消防設施的狀態,動態、全面掌握設備的工作狀態,及時發現未覆蓋區域或功能薄弱環節。同時,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針對住宅小區的典型火災場景(如廚房火災、電氣短路或地下車庫火情等)進行模擬測試,準確評估當前消防設施的有效性和應急響應能力,并針對測試中發現的設備功能不足、覆蓋死角或操作不便等問題,及時調整布局或改進設備配置。
3.3" 提高不同設施兼容性
隨著智能化、信息化工具在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中的逐漸應用,不同設施的兼容性問題逐漸凸顯。為了更好地發揮固定消防設施在住宅小區消防管理中的作用,要動態提升設施的兼容性。首先,對不同系統實施聯動調試與定期演練。物業公司要定期對各類消防設施進行聯動調試和應急演練,確保不同系統之間的接口兼容性和通信暢通。在調試過程中,要驗證火災報警、自動滅火、排煙系統等設施的聯動機制是否有效,及時發現并解決兼容性問題。同時,通過演練模擬實際火災情境,檢驗系統的響應速度和協同效率,針對延遲或信息傳遞不暢的情況進行優化,確保各系統在救援中實現高效聯動。其次,引入集成化消防管理平臺。物業公司應在對住宅小區現有固定消防設施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明確各信息系統的屬性,然后確定可行的集成化消防管理平臺需求,與相關供應商進行合作,按照需求開發集成化的消防管理平臺。將小區內的火災報警系統、滅火裝置監控系統、排煙系統等進行統一連接,實現數據的統一化存儲與管理,以提高管理的一致性和高效性。此外,物業公司要根據消防管理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聯合供應商對管理平臺的功能進行動態優化,確保其在性能方面符合消防要求。最后,強化固定消防設施的兼容性。在技術性設備的采購和使用方面,物業公司和企業應盡可能選擇同一品牌的產品以保證兼容性。同時,應根據消防管理的需要,定期與供應商對接,進行設施的更換或升級。如果無法實現產品的同一品牌化,則應要求不同品牌的設施支持統一的通信協議或者接口標準,確保能夠接入集成化的管理平臺,實現兼容。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住宅小區固定消防設施對于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著設施失效、布局不合理以及兼容性差等問題,不僅妨礙了設施功能的正常發揮,也增加了火災防控和應急處置的難度。通過明確物業公司和業主的責任主體,落實檢查制度,可以確保設施長期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根據建筑特點和火災風險點合理調整設備分布,特別是加強對高層建筑和地下停車場等特殊區域的設施覆蓋,能夠消除盲區和薄弱環節。加強系統聯動調試和引入集成化管理平臺,提升不同消防設施的兼容性和協同能力,能夠使各系統高效協作。
參考文獻
[1]黃平.居民住宅小區消防安全調研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4(12):245-247.
[2]葉青銳,段禮會,董維平.居民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河南開放大學學報,2024,37(2):44-47.
[3]婁鵬.高層住宅小區火災隱患分析和防火對策[J].大眾標準化,2024(6):117-119.
[4]蘇志宏.固定消防設施在滅火救援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4(17):249-251.
[5]雒鑫.固定消防設施在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中的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24(8):80-82.
[6]張志科.關于高層住宅小區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湖南安全與防災,2022(12):48-51.
[7]王晰.高層住宅小區防火現狀及消防安全管理對策探討[J].今日消防,2022,7(10):62-64.
[8]李宗奕.淺議如何提升高層住宅建筑消防安全治理能力[J].消防界(電子版),2023,9(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