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一些老城區、城鄉接合部連片老舊住宅、偏遠鄉鎮“小火亡人”事故時有發生,成為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通過對“小火亡人”事故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防范對策,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
關鍵詞: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成因;火災預防
在城市遠郊、城鄉接合部、偏遠村鎮以及老舊小區等區域,存在一種普遍現狀:人員居住分散,分布廣泛;這些區域距離中心城區較遠,公共設施相對落后;建筑較為老舊,隱患較多;火災致災因素多,易引發小火亡人事故。亡人火災的特點主要為:第一,大部分火災發生都集中在農村的自建房內。第二,火災多集中在冬春季節的干燥期,且多發生在夜間至凌晨。第三,電源故障或日常使用火源時的疏忽大意。第四,老幼體弱群體是火災致死致傷的主要對象。
1 “小火亡人”事故的原因分析
1.1" 居民消防安全意識相對薄弱
當前,消防宣傳主要集中在市區(縣)中心地帶,鄉鎮的消防安全教育相對薄弱,導致偏遠鄉鎮地區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提升緩慢。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防”的意識不夠強。部分居民對火災的危險性認識有待提升,存在僥幸心理,為了方便生產生活,私自搭建倉房、改動電氣線路,違規使用電器、燃放煙花爆竹等,這些違法行為都是造成小火亡人的直接原因。第二是缺乏基本的逃生自救互救及初期火災撲救常識[1]。由于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沒能及時跟上,面對突發火災,部分居民容易產生慌亂情緒,錯過最佳逃生時機和途徑,導致人員傷亡。
1.2" 區域規劃設計先天不足
小火亡人多發生在城鄉接合部、老舊小區及偏遠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基礎導致建筑布局的先天不足。一些遠離區域中心的城鄉接合部的老舊居民區,主要問題是建筑布局混亂、生產與生活區域交錯;道路狹窄,私設路障,通道受阻;樓間距較小甚至緊鄰,防火間距不足且時常被占用;建筑耐火等級低,區域內磚木結構及棚戶區交織連片,極易造成火災蔓延,導致人員傷亡。
由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一些鄉鎮雖然制定了消防專項規劃,但實際執行緩慢,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取水點不足等問題。一旦發生火災,供水不足的問題就會凸顯;一些老舊小區、棚戶區等建筑年代久遠,部分建筑的消防設施長期缺乏維護保養,導致設施老化、損壞或缺失,缺乏有效的火災報警、滅火和疏散設施,部分建筑甚至沒有相應的消防設施,無法在火災發生時及時控制火勢和組織人員疏散;部分鄉鎮道路設計較窄,轉彎角度大,未充分考慮大型救援車輛通行需求[2]。
1.3" 消防工作責任落實不到位
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火災防控工作,將人員密集及其他重點場所列為重點監管對象,確保監管人員和被監管對象都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通過日常管理和部門監督,火災事故的發生率大大降低。但是在部分村鎮、城鄉接合部(棚改區),公共消防設施和火災防控工作還是比較薄弱。在消防監管方面,由于執法力量及區位等因素限制,監管覆蓋并不全面,導致監管差異明顯。部分單位雖然指定了消防工作的具體負責人,但制度落實上存在不足。比如工作人員數量不足、一人多職、工作人員年齡較大無法勝任工作。部分鄉鎮、村(居)兩委層面,更趨向于關注經濟建設、環境改造、安全生產等工程,而在公共消防安全方面相對薄弱。
1.4" 火災荷載大,致災因素多,燃燒迅速,逃生困難
老舊小區、農村自建房大多存放大量生產生活用品,且多是可燃易燃物品,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級低,這大幅度增加了建筑的火災荷載。同時,由于老舊小區、農村地區缺乏統一管理和規范,生產生活的隨意性較大,導致火災誘發因素增多。第一,電氣線路引發火災。部分區域電氣線路敷設凌亂,強電弱電線路混雜,形成大面積的線路“蜘蛛網”。住戶商戶私接電線,明線敷設在木結構房梁房柱上,未穿管保護,電線老化不及時處理,配電箱等電氣設備設置不規范。第二,電器故障引發火災[3]。由于部分居民對電器的選擇不嚴謹,部分電器產品存在不合格、超年限超負荷使用等情況。第三,違規用火用電用氣。在一些農村地區和城鄉接合部,居民違規使用明火取暖、做飯,違規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第四,較差的生產生活習慣導致失火。部分居民缺乏人走斷電、熄火意識,以及臥床吸煙、明火取暖等不良習慣,增大引發火災的概率。這些因素疊加,一旦發生火災,就會迅速蔓延擴大,加之受災的群體大多是老人、小孩及行動能力欠缺者,這類人群普遍行動不便、反應遲緩、缺乏自救能力,導致逃生困難。
1.5" 難以實現第一時間有效救援
此類火災事故較大概率發生在夜間,火災初期不易被察覺。另外,受災對象安全意識相對薄弱,時常不能引起重視并及時報警,導致不能第一時間接收災害信息。
初期火災撲救及自救互救能力差。老舊小區、農村地區常住人口以老人、婦女和兒童居多,此類群體接受消防宣傳培訓偏少,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缺乏初期火災撲救、自救互救、逃生等技能,一旦發生火災,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先期處置,錯失最佳滅火時機,火勢迅速蔓延擴大,造成人員傷亡。
地處偏遠,行車時間長,補給困難。從實際接處警情況來看,大多數城區邊緣及農村鄉鎮區域距離消防救援站距離較遠,加之路況及地形等因素,救援力量到場耗時較長且缺乏水源,后期補給困難,難以在最短時間撲滅火勢。
2 針對“小火亡人”的對策建議
2.1" 逐級壓實責任,實行屬地管理
強化組織領導,認真研究轄區內消防安全形勢,根據冬春時節火災事故多發的實際狀況,從頂層設計部署火災事故防控工作。針對遠、散、舊等住宅建筑“小火亡人”多發的客觀實際,逐步明確村、鎮、街道的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促進形成完善的責任制度。確立黨政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統攬全局,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落實,整合相關基層力量,建立定期會商、研判、聯合檢查機制,切實摸清轄區多業態混合、三合一、多合一、小場所、出租屋、小作坊等場所底數,并分類逐一建立臺賬,壓實屬地管理職責,最終形成防控一體責任鏈條。
進一步防范農村火災事故發生,緊盯責任層級、風險排查等重要環節,切實落實消防監管工作責任,消除監管盲區和漏洞。加大對鄉鎮專職消防站基礎建設工作的指導力度,強化基層主體責任意識,扎實推動末梢見效,明確公安派出所和鄉鎮(街道)在消防工作方面各自監管范圍,為各方依法履職、履職盡責提供支撐。各級應結合農村消防安全工作現狀,不斷提高正規化管理水平,使消防監督工作向基層延伸,全面夯實農村火災防控基礎。
積極發動各級基層力量,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重點集中整治普遍性和源頭性的火災隱患問題,堅持“隱患險于明火”的理念。利用便捷的智能化設備及時錄入風險隱患排查小程序,將檢查內容及整改情況記錄在案并實時督促整改,形成工作閉環,建立動態式消防管理機制。
2.2" 注重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效果
“小火亡人”事故的受災主體多為欠發達區域的居民,他們受教育水平及接受能力或多或少受限,僅依靠傳統的廣播、宣傳單的方式難以達到宣傳教育效果,要根據當前社會狀態,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宣傳手段,促進老百姓知識吸收,以加強農村消防科普教育,讓每個農村家庭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識以及逃生自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宣傳欄、標語海報和簡易插圖等方式,大力宣傳火災報警、初期火災撲救、疏散逃生等消防基礎常識,不斷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4]。同時,配合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拍攝消防工作專題片,不斷擴大社會宣傳面。
充分發揮村委會的優勢,在村民活動中心、村委會等學習活動場所設立消防宣傳專欄,培養宣傳隊伍,定期集中培訓。同時,結合“安全生產月”、豐收、高溫季節防火等,發放宣傳資料,逐步規范村民消防安全行為;沿襲過去的“鳴鑼示警”傳統做法,每晚在村民睡覺前錄播“小心火燭,注意防火防盜”的宣傳提示,提醒廣大村民注意消防安全。
以農村中小學為宣傳陣地,把消防安全教育納入日常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學生帶一戶,一家帶一組,一校帶一村”的方式,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開展消防常識宣講、疏散逃生演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消防宣傳活動,不斷拓展消防知識的覆蓋范圍和增強影響力。
2.3" 強化消防監管執法
在以消防部門專業執法力量為主的前提下,輔以鄉鎮派出所、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村委會及網格組織等基層力量,充分發揮群防群治功能,深入偏遠、分散、老舊區域的住宅、“三合一”等人員相對集中區域開展日常巡查,切實將基層力量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專業的消防部門監督檢查力量要落實分片包干制度,統籌協調重點與非重點單位、區域的監督檢查工作,盡最大可能消除消防安全的死角盲區。
持續督促隱患排查整治,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處理。確保消防通道暢通無阻,不得違規停放車輛和障礙物。加強對居民小區和商業區的管理,規范車輛停放和雜物堆放,整治肆意遮擋、占用消火栓行為,清理樓道內易燃、可燃雜物的堆砌,陽臺可燃物大量存放等問題,排查電動車、摩托車樓內停靠、飛線充電等頑疾。
2.4" 合理規劃農村消防和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消防規劃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城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降低火災事故發生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對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規劃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規劃實施前,全面分析農村消防安全現狀非常必要,主要包括消防力量布局、消防裝備配備、消防水源與管網建設、消防通道與疏散條件、宣傳教育普及程度以及應急預案與演練的實際效果等方面。通過現狀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為規劃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當地火災類型和特點,配備相應的消防裝備,包括消防車輛、滅火器材、救援設備等,以提高滅火救援能力。合理布局消防水池、消防水井等設施,合理建設消火栓,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提供足夠的水源;明確消防通道的寬度、轉彎半徑等要求,確保消防車輛能夠順暢通行;規劃合理的疏散路線和避難場所,提高人員在火災中的生存率。
加大對老舊建筑消防設施改造的投入,確保消防設施裝備配備齊全、完好有效。補齊偏遠區域消防水源不足的短板,可修建蓄水池、管網改造工程,對易燃風險高的區域加強用電用火管理。推廣技防物防措施,強化對新建建筑的把關,嚴格按照消防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確保消防設施的質量和可靠性。
2.5" 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加強國家專業消防隊伍建設,提高消防員的業務素質和實戰能力,注重對轄區偏遠區域的情況掌握,確保對當地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結合轄區區域位置、路況、建筑特點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更新車輛裝備,以更快更有效地處置老舊小區、農村居民火災。
建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推動建立鄉鎮專職消防站、社區微型消防站、志愿服務隊等;定期開展培訓,鞏固和提升救援能力;加強消防裝備設施配備,配齊抽水泵、水帶、水槍等常用器材,并在池塘、河流、水庫等天然水源處建設取水碼頭或取水點。
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加強消防、醫療、公安等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提高救援效率[5]。各救援力量形成常態化聯勤、聯訓工作機制,確保各聯動單位救援力量能較好地協同配合,快速、準確處置災情,力爭實現前期“打早打小”的救援目標,降低損失。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火亡人”事故的發生,給消防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各相關部門應深刻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增強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從根源上預防和減少“小火亡人”事故的發生,逐步改善“小火亡人”的狀況。
參考文獻
[1]黨飛.關于加強農村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4,9(2):97-99.
[2]趙培仁.防范“小火亡人”火災事故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3,8(7):14-16.
[3]劉學.一起農村火災事故調查引發的農村消防安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35):61-62.
[4]孟慶庚.“小火亡人”火災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消防,2023(S1):86-88.
[5]朱培興,姜劍斌.新時期如何加強和改進消防宣傳工作[J].今日消防,2022,7(8):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