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建設是當前消防救援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各類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給傳統的消防工作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將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火災風險較高的“九小場所”勢在必行。通過深入探索與分析,揭示了“九小場所”消防監管中存在的現實困境,并探討了相應的火災防范對策。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消防監管成效,實現“九小場所”消防規范化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九小場所;消防信息化;消防監管成效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九小場所”的消防監管領域面臨著多產權多用途隱患、監管漏洞、火災風險高、責任落實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影響著社會的穩定。盡管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九小場所”的消防監管進行了廣泛研究,并提出了多種觀點和對策,但在城鎮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仍需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新觀點、新對策。因此,本文旨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探索“九小場所”的消防治理方法,以期為消除“九小場所”的火災隱患提供新的見解和策略。
1 “九小場所”消防安全狀況和困境
1.1" 多產權多用途隱患問題突出
“九小場所”為了實現集群效應,往往將同類型、同業態和同規模的產業集中分布于城區的某一特定區域,例如,近年來,全國出現的各類網紅打卡地、網紅美食街等。這一現象導致不同用途、不同性質的行業交織混雜,甚至出現一棟樓內幾種、十幾種不同的店鋪同時存在,導致新業態和新形式的“九小場所”大量涌現,這些店鋪更新迭代迅速,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和波動性,租期長短不一。商戶接手店鋪后,往往需要進行裝修,調整經營和服務內容[1]。部分租戶為了節省投資成本,將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內,導致電氣線路私拉亂接現象普遍存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被貨物遮擋,公共消防設施及消防滅火器材缺乏有效管理,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和充電等安全隱患隨處可見,消防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1.2" 點多面廣,監管存在漏洞
按照當前全國各地消防救援機構實施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機制,大量“九小場所”普遍面臨一定的監管盲區,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城市和地區,消防監管人員數量與社會單位總數失衡?!熬判鏊本催_到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界定標準,在現行消防監管模式下被歸類為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數量遠超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救援機構將消防重點單位列為監管重點,而面對數量龐大的“九小場所”,則只能采取抽查的方式。
日常的消防監管職責一般由所在行政轄區的公安派出所、村(居)委會、街道、社區的網格員承擔。一些外來流動人口密集的城中村、棚戶區和員工公寓集中區域,“三合一”和“多合一”場所數量較多,遠遠超出了基層組織工作人員的能力范圍,單名消防網格員要監管上百家甚至更多的“九小場所”,導致人員緊張、工作量大的現實情況,進而影響了工作質量的穩定性[2]。雖然全國各地正積極推行消防安全培訓,但是難以完全覆蓋所有基層消防組織。社會第三方消防培訓機構缺乏有效監管,相關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無法在短期內填補消防培訓的需求空缺。因此,基層組織人員在督促整改火災隱患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消防安全隱患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治,動態火災隱患仍在不斷增多。
1.3" 火源和可燃物多,火災風險高
“九小場所”為了節約成本,通常會延長經營時間,減少因吃飯、休息和外出對經營活動的影響。因此,普遍存在使用液化氣鋼瓶、電飯煲、電磁爐等簡易廚具做飯的現象。尤其是北方嚴寒地區,部分老舊小區和棚戶區因供暖設施不完善,冬季取暖時經常使用電熱毯、電暖氣片、電暖氣扇和煤爐等情況。此外,這些場所還隨意堆放貨物和商品,電動自行車隨處可見。以上行為大大增加了火災負荷,使得火災危險性顯著上升。這些“九小場所”一般客流量較大,人員密集,用火、用電和用氣頻率高,且相互毗鄰,建筑之間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火勢蔓延,瞬間形成大面積燃燒,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4" 管理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
“九小場所”缺乏統一的物業服務管理單位,導致消防設施的檢測、維護保養和管理工作處于無人過問的狀況。這些場所一般由業主自行管理,很多經營者缺乏消防安全常識,對基本的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的檢查和使用方法不了解,消防安全巡查和自查基本流于形式,忽視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心存僥幸,對周圍發生的火災案例視而不見。消防安全方面的投入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九小場所”連基本的滅火器材都未配備到位。
1.5" 國家規范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
部分自建房、居民住宅改擴建而來的“九小場所”,在建設之初并未考慮防火要求,僅按照居住建筑標準設計,從而埋下先天性火災隱患。在開展消防安全執法工作時,公安派出所和基層政府組織缺乏有效的執法手段,消防救援機構仍是執法主體,其他基層組織往往采取責令改正和口頭警告的方式為主,執法力度有限。盡管全國范圍內有部分省份出臺了消防監督執法的相關規定,但在具體執行層面存在執法不嚴、消防檢查不細致的問題,導致商戶的消防違法成本較低,重復檢查和反復整改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火災隱患的滋生與蔓延。
2 “九小場所”火災的防火應對策略
如何徹底改變傳統的消防監管模式,提高消防監督檢查質效,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將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應用到“九小場所”的監管工作中,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階段。隨著我國信息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物聯網技術作為一門前景廣闊的新興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和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何將物聯網技術與消防工作有機融合,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的優勢,以有效提高監管效率,防范和化解火災風險,在消防未來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 智慧消防信息化技術與現代消防監管融合
隨著“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對抽檢單位的消防安全形勢與火災隱患問題進行準確分析與科學研判,進一步掌握相關行業與附近區域的火災隱患特征。對分析結論中火災風險相對較高、隱患突出的行業或地區,智慧消防信息化平臺適當提高了抽檢比例與頻次。探索將各級消防網格員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系統,可以極大地充實一線監督檢查人員隊伍,采取分級、分類和分轄區的方式,將“九小場所”納入消防監督檢查范圍內,利用大數據模型進行科學分析,為消防監督員提供準確有用的第一手信息,力求實現精確抽查[3]。未來,可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根據轄區火災特點自動調整抽查單位的類型,不斷加強對監督檢查數據信息的利用,切實提高火災隱患的治理效能。
2.2" 研發智慧型獨立煙感探測器,實現數據互通
傳統獨立煙感探測器的推廣安裝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對預防火災的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實際效果來看,其弊端也逐漸顯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用戶缺乏對報警器的維護意識,導致經常出現電池耗盡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以及火警信號數據傳輸中斷的問題。此外,由于一些“九小場所”空間跨度大、貨物堆積過多過高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難以第一時間接收到火災信號[4]。報警器發出的聲音未能引起用戶的警覺,有時甚至在反應過來時火勢已經無法控制,貽誤了最佳的逃生時間。鑒于傳統獨立報警器存在的不足,新型智能獨立煙感探測器的研發和使用勢在必行。這種新型探測器能夠實現與用戶手機實時互通的功能,同時對真實警情能夠做到快速反應,當用戶未能在現場確認火警信號時,可以同步通知附近的警務站、社區及物業值班人員,以實現及時響應、第一時間處置的工作目標。
2.3" 強化消防安全管理,增強安全思想意識
“九小場所”監管的主體包括消防救援機構、公安派出所和屬地基層政府。作為消防安全管理的直接責任單位,物業公司應指導租戶、商鋪業主和消防安全責任人落實每日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對于檢查發現的消防設施、滅火器材缺失或損壞的問題,應及時進行整改。消防救援機構應加大對物業管理單位的消防指導力度,積極動員相關單位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工作,以緩解消防救援機構力量不足的情況,不斷填補消防監督檢查的“空白點”,最大限度減少“九小場所”火災隱患死灰復燃的現象,從而達到長久的整治成效。
2.4" 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內在治理能力
要想從根本上消除“九小場所”的火災危害性,就要從人的因素上著手。針對租戶安全意識不高的現實問題,需要加大消防安全宣傳力度,重點圍繞火災的危險性、火災案例和典型火災隱患類型等方面,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教育??梢源蚱苽鹘y宣傳模式的束縛,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提高消防安全知識推送的精確性和指向性,通過智能化的平臺數據分析,更好地激發不同人群和不同受眾的消防安全內在驅動力,讓消防安全走進千家萬戶,使消防知識的普及和傳播成為減少火災發生的有效手段。同時,依法落實“九小場所”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管理人的上崗培訓制度,督促物業管理單位聘用具備從業資格的人員參與消防控制室值班、日常巡查檢查等工作,定期開展隱患自查自糾活動,實現消防安全管理的閉環。加強對員工進行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組織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實施和演練,以增強“九小場所”的自防自救能力。
2.5" 盡快完善相應的規范和制度
針對“九小場所”的特點,應出臺專門針對此類場所的防火規范,明確建筑防火工作的要求。結合全國開展的自建房專項治理成果,不斷完善“九小場所”的消防設施配置標準,并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消防設施完整且功能正常。為進一步加強基層消防安全委員會的組織建設,配齊配強相應的人員和辦公場所,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建設。依托消防安全委員會探索性成立基層消防服務中心,明確各崗位人員職責和任務,壓實消防安全責任,確?;鶎酉澜M織能夠真正做到實體化運行。采取授權執法和聯合執法相結合的方式,由本地消防救援機構負責,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支有能力、有執行力的基層消防執法服務隊伍。面對數量較大的“九小場所”,采取有效的處罰措施,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切實履行好消防安全監管職責,通過定期培訓、聯合檢查等方式,不斷提升消防網格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形成上下聯動的良好工作格局。
3 結束語
“九小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采取群防群治的工作模式,尤其要突出信息化手段在監管工作中的積極作用。要緊跟時代進步的步伐,創造性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來降低人力投入,讓科技服務于人類,降低因人為因素導致火災的發生。同時,還應從全局角度出發,在監管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盡可能地為“九小場所”排除火災隱患,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侯賽軍.“九小場所”消防安全現狀及解決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0):108+110.
[2]陳浩榕.“九小場所”消防物聯網設備安裝及應用[C]//中國消防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消防科技論文集,2023:8-9.
[3]李陪偉,消防改革形勢下“九小場所”的消防監督管理[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7):82-83.
[4]劉騁宇.智慧消防視域下信息化技術在火災隱患治理中的應用[J].今日消防,2021,6(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