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指從幼兒園教育到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過渡階段,旨在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環境,順利地過渡到小學階段的教育。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父母需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幼兒園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指導策略,幫助父母培養幼兒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營造積極正向的家庭氛圍與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革新家庭教育理念
幼兒進入大班后,幼兒園要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時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科學理念,幫助家長避開觀念誤區。家長會作為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常規工作之一,能更好地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念。在家長會上,大班教師要根據《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及班級幼兒年齡特點,從“身心準備”“生活準備”“學習準備”“社會準備”等方面的內容,結合實際案例,向家長解讀幼小銜接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時,教師要及時對現場家長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緩解他們的焦慮,引導家長從心理、生理及學習能力上幫助幼兒走好人生第一步。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引導家長在遇到家庭教育問題時,及時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由教師為家長提供相應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幫助家長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效能。
創新家庭教育形式
家庭是幼兒頻繁接觸的生活環境,也是幼兒學習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在這里,幼兒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就是家長,家庭生活則是幼兒人生的第一課。由于幼兒在家庭生活的時間較長,教師可引導家長將幼兒生活習慣及學習興趣的培養滲透于家庭教育之中。幼兒在家休息時,教師可引導家長設計一些培養幼兒專注力的游戲活動,例如繪畫涂色、制作手工藝品或下棋等,讓幼兒的專注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幼兒晚上睡覺前,教師可指導家長與幼兒進行親子閱讀,選擇幼兒喜愛的繪本或者故事,逐步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周末時光,教師可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到小學、圖書館、科技館以及博物館等場所進行參觀,開闊視野,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
更新家庭教育內容
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較大的跨度,適應起來比較困難,家長應該提前做一些適應性的正確引導,讓幼兒對新的學習生活有一些初步認識。要培養行為習慣。在教育幼兒養成善于傾聽和認真書寫習慣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商討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讓幼兒成為時間的主人,明確什么時間看書、什么時間活動、什么時間休息,不斷提高幼兒管理時間的能力。要激發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如果遇到不懂或不會的難題,家長可以鼓勵幼兒自己探究尋找答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此來獲得成就感,不斷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要鼓勵參與活動。面對小學,進入一個新的交際圈,表達自然就顯得重要起來。父母要多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逐漸適應校園學習生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兒成長路上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幼小銜接只是幼兒人生道路上一個小小的臺階。只要幼兒內心有足夠力量,就一定能夠順利度過。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保持從容的心態,把握正確的方向,從幼兒“終身發展”的角度來實施幼小銜接,讓銜接更快樂、更自然,這樣就能和幼兒一起勇敢堅定地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