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作為個體防護裝備的一個重要類別,眼面部防護裝備在預防傷亡事故和減少眼面部傷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構建了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的四維模型和標準體系架構,根據模型和架構,對國內外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分布情況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和對比分析并獲得分析結論,為我國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的研制方向和標準的數字化應用提供技術基礎。
關鍵詞:眼面部,眼睛,面部,標準體系,標準分布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3.012
0 引 言
作為個體防護裝備的一個重要類別,眼面部防護裝備在預防傷亡事故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和日常紫外線、運動傷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突發事件應對救援過程中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保護的重要裝備。據國際勞工組織ILO(International LabourOrganization)的報告,每年估計有350萬起職業性眼部損傷[1]。在過去的五十年中,盡管在工作場所眼外傷的預防和處理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眼外傷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致盲原因之一[2]。而在運動中受到的眼部傷害占所有嚴重到需要就醫的眼部傷害的20%[3]。據美國視覺委員會(Vision Council of America英文全稱,縮略語“VC”)的統計,適當的個體防護裝備可預防90%的職業性眼損傷[4]。技術標準對于保障眼面部防護裝備質量、提高檢驗檢測水平、促進國際貿易、引領帶動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國內外均非常重視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化工作,制定發布了相關的標準[5]。本文對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模型及國內外標準分布進行分析和研究,在理論上研究提出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的四維模型和體系架構,據此對國內外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和對比分析,為我國眼面部防護裝備與標準的研制方向和標準的數字化應用提供技術基礎,促進我國眼面部防護裝備的產業發展和進出口貿易,對保障我國人民的眼睛和面部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 眼面部防護標準體系構建原則
眼面部防護裝備面向職業防護、日常生活和運動防護等不同應用場景具有不同的防護產品,針對沖擊以及光學輻射等眼面部傷害具有不同的產品形式和性能,在標準體系構建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1 前瞻性原則
眼面部防護裝備涉及力學、光學、材料、醫學等不同行業領域的知識,涉及職業安全、運動安全等不同領域的應用。在智能制造、大數據技術發展的時代,眼面部防護裝備的設計、制造技術,以及產品使用、產品溯源等相關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新的需求不斷涌現。同時,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對眼面部傷害的認識與防護技術也在發展。在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構建中應充分考慮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考慮國際、國外和我國的標準化發展戰略和規劃,考慮國際標準化發展態勢和國外標準化先進經驗,考慮我國眼面部防護裝備及標準化的發展趨勢,構建具有前瞻性的標準體系。
1.2 兼容性原則
眼面部防護裝備屬于個體防護裝備,與頭部防護裝備、呼吸防護裝備具有技術和裝備融合性,有些裝備集成了頭部、眼面部、呼吸等綜合防護功能,眼面部防護裝備以光學、醫學等領域知識為基礎,有些試驗方法在職業防護、運動防護中具有通用性。在標準體系構建中,應綜合考慮上述種種因素,考慮各個技術領域的發展,統籌兼顧,支撐眼面部防護裝備以及個體防護裝備的發展。
1.3 目標性原則
眼面部防護裝備的目標是為使用者的眼面部安全構建最后一道安全防線,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都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防護裝備,安全是最終的目標,涉及到產品質量安全,也涉及到使用安全、佩戴安全,防止二次傷害發生。在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構建中,應緊緊圍繞“安全”的目標,構建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
1.4 系統性原則
眼面部防護裝備是集研究開發、生產制造、檢驗檢測和應用配備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是一個交叉性的綜合學科,在標準體系構建中應突出系統性原則,框架合理,內容全面,涵蓋眼面部防護裝備的職業、日常生活、運動等各個應用領域,涵蓋沖擊、激光、焊接等各種眼面部傷害的防護產品,涵蓋物理、化學、光學等各種性能的要求與試驗方法,涵蓋使用維護、選擇配備等管理活動,涵蓋基礎、產品、方法、管理等各類標準,涵蓋國際、區域、國家、行業(專業、團體)等各級標準。
2 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模型
GB/T 12903—2008《個體防護裝備 術語》對眼面部防護裝備(簡稱“眼面護品”)的定義是:“防御電磁輻射、紫外線及有害光線、煙霧、化學物質、金屬火花和飛屑、塵粒、抗機械和運動沖擊等傷害眼睛、面部和頸部的防護裝備。眼面部防護裝備包括太陽鏡、職業眼面部防護裝備和運動眼面部防護裝備”[6]。以標準化系統工程中標準體系構建方法為基礎,按照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的構建原則,依據眼面部防護裝備的定義、防護目標、應用領域、應用范圍等,構建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的四維立體模型,包括標準級別維度、技術領域維度、標準類型維度、實施應用維度,如圖1所示。
按照標準制定的主體,根據標準化機構和標準機構所發布標準的適用范圍,標準可分為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在我國,新《標準化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對于行業標準,我國的行業標準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和發布,行業標準代號由我國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確定并統一給予;工業發達國家的行業協會屬于民間組織,它們制定的標準種類繁多、數量龐大,通常稱為行業協會標準[7]。因此,在標準級別維度,眼面部防護裝備在很多國家設計、生產、銷售,產品在世界各國流通,在各國的進出口貿易中都需要標準的支撐,由于地方標準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地方的特殊要求,對眼面部防護裝備不適用,該維度包括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在技術領域維度,主要考慮眼面部防護裝備的應用領域或應用場所,眼面部防護裝備的目標是保障人們在工作環境、日常生活、體育運動等不同場景的眼面部安全,即按應用領域劃分的眼面部防護裝備的類別,同時,還有一些各個應用領域通用的檢測方法、術語定義等,因此,該維度包括通用、職業防護、太陽鏡和運動防護。
在標準類型維度,眼面部防護裝備涉及技術、產品、檢測、使用、維護、配備等,是系統性工程,因此,綜合標準的各種分類方法,歸納適用于眼面部防護裝備的標準類型,該維度包括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產品標準和管理標準。
在實施應用維度,眼面部防護裝備是保護人們眼面部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與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直接相關,產品標準屬于我國強制性標準制定的范疇,國外標準雖為自愿性標準,但因一些標準在技術法規中被引用,具有強制使用性。因此,該維度包括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3 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架構
以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的四維模型為基礎,按照標準體系構建的層次結構和過程結構,系統分析眼面部防護裝備的防護對象、關鍵技術、產品類別,從系統性角度,以標準類型維度為主線,構建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總體架構如圖2所示,其中產品標準體系架構如圖3所示。
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包括: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產品標準和管理標準共4類子體系,每類子體系可根據情況進行如下細分、再細分。
(1)在基礎標準子體系中,包括:術語、頭模和分類等標準。
(2)在方法標準子體系中,包括:光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標準。
(3)在產品標準子體系中,包括:職業防護、運動防護和太陽鏡。其中,職業防護按眼面部傷害的類別分為強光源防護、抗沖擊防護、焊接防護、激光防護、射線防護、微波防護和洗眼器等;運動防護按運動類別分為滑雪、曲棍球、冰球、彩彈球、雪地汽車和游泳等;太陽鏡分為日常防護和專用防護。
(4)在管理標準子體系中,包括:選擇、維護和使用等標準,其中涉及到產品溯源、產品配備等大數據技術支撐的相關標準。
4 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分布
按照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模型和架構,通過對國際、國外和我國的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進行檢索收集和分析研究,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的分布如下。
4.1 按標準化機構的標準分布
截至2024年10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委員會CENELEC以及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法國和我國的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共309項,標準化機構、標準代號和發布標準的數量見表1,各標準化機構的標準數量對比見圖4。
從表1和圖4可以看出,歐盟及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標準數量較多,其中:法國國家標準(NF)47項為最多;其次是英國國家標準(BS)44項;歐洲標準(EN)共37項,包括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制定的36項標準,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制定的1項標準;國際標準數量少于歐洲標準和英國、法國、德國的國家標準,共25項,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24項標準,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1項標準;其余國家中,美國標準共27項,包括美國標準學會(ANSI)的14項國家標準和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標準ASTM的13項行業協會標準;澳大利亞標準(AS)和澳大利亞/新西蘭(AS/NZS)標準共28項;韓國國家標準(KS)共23項;中國標準共25項,包括國家標準(GB)21項,行業標準(QB、YY)4項;標準數量最少的是加拿大標準(CSA),5項,日本國家標準(JIS)也較少,10項。
需要說明的是,ISO有1項防生物傷害的職業防護標準ISO/FDIS 16321-4《眼面部防護 生物傷害防護》已于2024年8月進展到批準階段,形成最終國際標準草案(FDIS),該標準將正式發布出版;歐洲標準(EN)中有1項采用ISO的標準草案FprEN ISO12609-1《對人和動物美容醫療用強光源的眼面部防護—第1部分:產品規范》已經批準,正待發布;德國國家標準(DIN)目前已發布38項,另有9項采用歐洲標準的標準草案即將發布。
4.2 按標準級別的標準分布
按照圖1所示的標準級別維度對表1所列309項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統計結果見圖5。
由圖5可見,國際標準共25項,包括ISO標準和IEC標準;歐盟區域標準37項;國家標準共230項,包括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法國和中國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共18項,包括13項美國ASTM標準和我國的1項輕工行業標準(QB)和3項醫藥的行業標準(YY)。
4.3 按技術領域的標準分布
按照圖1所示的技術領域維度對表1所列309項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統計結果見表2,各標準化機構的對比見圖6。
由表2和圖6可見,職業防護領域的標準最多,共165項;其次是運動防護領域的標準,共65項;太陽鏡標準共48項,通用標準是適用于各個技術領域的標準,包括術語、試驗方法等標準,共31項。
各標準化機構在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的技術領域分布中,ISO標準分布比較均勻,各技術領域標準數量差距不大;歐洲標準(EN)更多側重于職業防護標準;德國(DIN)、英國(BS)、法國(NF)的標準與歐洲標準相似,職業防護標準占據多數;澳大利亞標準(AS)側重于太陽鏡標準,而澳大利亞/新西蘭(AS/NZS)標準則側重于職業防護標準;美國國家標準(ANSI)包括職業防護和太陽鏡標準,但職業防護標準數量較多,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ASTM)標準則重于制定運動防護標準;加拿大標準(CSA)沒有太陽鏡標準,運動防護標準數量多于職業防護標準數量;日本(JIS)、韓國(KS)標準中也是職業防護標準數量較多,不同的是,日本還沒有通用標準;我國也是職業防護方面的標準最多,太陽鏡和運動防護標準的數量相同。
對于通用領域的標準,I S O、C EN、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和我國都制定了相關標準,其中,ISO、CEN、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的標準數量較多,我國則僅有1項術語類的標準。
4.4 按標準類型的標準分布
按照圖1所示的標準類型維度對309項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各個標準化機構的對比見圖7。
由表3和圖7可見,產品標準數量最多,共226項;其次是方法標準和管理標準,分別為40項、31項;基礎標準最少,共12項。
對比各個標準化機構,共同的特點是產品標準數量最多,且較之其他類型標準多約4倍以上。除此之外,有的標準化機構只有產品標準,如日本國家標準(JIS)和美國國家標準(ANSI)標準;ISO、CEN、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都制定了方法標準,且歐洲標準(EN)和英國國家標準(BS)、德國國家標準(DIN)、法國國家標準(NF)和韓國國家標準(KS)的方法標準數量較多;從管理標準來看,除日本沒有制定之外,其他國家都制定了管理標準,其中,美國的管理標準最多,其次是英國國家標準(BS)和ISO標準;從基礎標準來看,除美國、加拿大、日本之外,其他國家都制定了基礎標準,相較而言,基礎標準數量比較少,基本為1至2項;中國標準涵蓋了基礎、方法、產品和管理標準,主要以產品標準為主,其他類型標準較少,1項至3項不等。
5 結 語
本文以標準化系統工程中標準體系構建方法為基礎,研究確定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的構建原則,依據眼面部防護裝備的定義、防護目標、應用領域、應用范圍等,研究構建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體系的四維立體模型和標準體系架構,包括標準級別、技術領域、標準類型、實施應用共4個維度。
依據眼面部防護裝備的標準體系的模型和架構,本文對國內外眼面部防護裝備的標準分布進行數據分析和對比分析,從分析結果來看,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在標準體系架構上與ISO的理念和多數國家一致,職業眼面部防護標準按產品類別制定、太陽鏡分為產品和試驗方法標準、運動眼面部防護按運動項目制定;在標準覆蓋的產品范圍方面,職業眼面部防護裝備缺少絲網型防護具、X射線防護方面的標準,太陽鏡缺少專用產品的標準,運動眼面部防護涉及的運動項目較少;在標準的類型方面,我國產品標準居多,還缺少選擇、維護和使用的指南類標準,在試驗方法方面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結構體系,缺少通用的試驗方法標準。
總體而言,近年來,我國的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發展較快,與其他國家相比,職業眼面部防護方面的標準比較齊全,太陽鏡和運動眼面部防護方面的標準有待繼續增多,需要增加選擇、維護和使用的指南類標準和通用的試驗方法標準。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Eye health and the world of work[M]. 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23.
[2]Elli D K, Emmanouil K S, Gregory C, et al. Causes,occupational risk and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eye injuries: a literature review[J]. Medicine and Pharmacy Reports,Vol 94/No.2/2021:131-144.
[3]Stephen J Dain.Sports eyewear protective standard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 Vol 99/2016(01):4-23.
[4]INTERNATIONAL SAFETY EQUIPMENT ASS0CIATION.[EB/OL].[2024-10-23]. https://safetyequipment.org/worker_protections/eye-face-protection/.
[5]郭德華.眼面部防護裝備標準現狀的分析研究[J].標準科學,2019(2):66-72+81.
[6]個體防護裝備 術語:GB/T 12903—2008[S].
[7]李春田,房慶,王平,等.標準化概論(第6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郭德華,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公共安全標準化、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靜電防護標準化、標準情報與標準知識組織等方面的研究。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