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進步,低空經濟來到了快速發展的時代,飛行器的有人無人場景化應用和安全性也面臨著多重挑戰。本文主要依據2022至2024年自治區政府互聯網平臺公布的官方數據,深入分析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經濟發展工業潛力,通過分析地理位置、特殊戰略定位和發展低空經濟的基礎優勢,對以標準化手段助力低空經濟與邊境地區網絡疆域管控安全提出了建議,更好地為高質量發展低空經濟、給相關部門做決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
關鍵詞:低空經濟,網絡疆域,邊防管控,5維平臺,團體標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3.016
1 低空經濟簡介
低空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經濟形態,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融合“無人駕駛、無司機服務”和“無貨物運輸”為主,以“無人車+貨運+無人機”“物流運輸+網絡”“陸路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運輸為輔助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依托于地面角度直角向上延申不超過10 0 0米(定義可以延伸至30 0 0米)的低空空域,這也與各地實際的具體情況密切相關。低空經濟涉及居民消費和工業應用兩大場景:具體使用的是直升飛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傳統型飛機只是服務于專用的目的和活動。而先進的航空器需要使用特定設備進行改裝,例如自動偵察飛行器、飛機液壓驅動無人機、全自動發電機無人機,甚至還能夠利用計算機對其進行監測和測量,低空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第二、第三產業則是輔助融合作用,是各產業集成融合的新質帶動力,在社會保障、社會通用、經濟增長、促進國防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增加就業崗位、助力邊境管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低空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能促進多方共同發揮作用、起到各方協調聯動的效果。2021年,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低空經濟”的概念。2024年是低空經濟發展的起始年,全國24個省市均對低空經濟做出“三年發展規劃”,低空經濟領域發展飛速、利好的政策不斷出臺,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型業態不斷涌現。
2 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經濟行業興起原因及條件優勢
2024年必將成為低空經濟繁榮發展的春天,同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202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代表著下一步我們應積極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如工業互聯網、數字互聯、智能消費品,為企業帶來新動力。2024年1月1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發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也正式實施。將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相關主管單位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數字化與信息化建設方面持續推進。
發展改革報社主辦的改革網刊發專題文章《低空空域改革助力通用航空振翅騰飛》文章指出“低空空域有效開發利用和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是我國通用航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蹦壳埃绹跓o人機飛行器方面有200多萬架,我國在無人機飛行器方面也有200多萬架,隨著通用航空領域和公共場所管理行業的迅速發展,預計在未來5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這是通用航空事業不斷探索推廣、投入資金和人力的結果,這種發展不僅推動行業向前發展,也帶動了我國交通、教育和航空方面的快速增長,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產業逐漸涉足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更多領域,我國西南部,海拔高度相對較高的地區存在地熱低、對流等溫度降水多變等氣候因素,這也會對飛行安全造成一定威脅,西北部是重要的生態屏障,隨著我國邊防工作體制更加健全,力量更加充實,基礎更加牢固[1],在產學研用方面亟待低空經濟發展確保疆域安全穩定,在情景應用方面的成果轉化對于做好邊防工作有重要意義。
2.1 內蒙古地形氣候條件
內蒙古地形以內蒙古高原為主,面積為118.3萬平方公里,是第二階梯面積最大的省份、在全國名列第三,基本屬于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地區。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氣候帶呈帶狀分布,中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少而不勻、寒暑變化劇烈,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多種地貌類型,地跨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等四大水系。
內蒙古自治區氣候晴多陰少,日照時數長時達3400小時,蘊藏著豐富的光熱、風能資源。低空經濟的發展受制于氣溫、陰雨氣候變化的影響小,飛行器受損耗維護成本更低,尤其是內蒙古中部地區,開闊平坦,沒有制約低空經濟發展的因素。
2.2 內蒙古的行政分布
內蒙古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東西直線距離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為1700多公里,國界線長達4221公里。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12. 3%。對比南方的縣域分布,內蒙古縣域分布廣單位面積大,一個縣就相當于南方10個縣的面積,對于發展超長航道的低空經濟應用和飛行器報備監管方面有行政因素優勢。
從內部來看,國內資源相對于國外更為集中,我國地面交通越來越方便快捷,而國外則更為智能化,現階段我國可以提供更好的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車和軌道交通,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對于無人機場景應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蒙古廣闊的天空、廣袤的土地、人口分布相對較分散,創造了一片發展低空經濟得天獨厚的凈土,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國家對大數據中心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因此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發展,作為國家的“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在同步打造國內最大云數據中心,除了在數據載荷方面有基礎優勢,還在低空“飛行器”試驗場地方面有天然優勢,地域開闊、空域自主、地貌多樣、電磁干擾少、申報空域對接制度完善等諸多優勢,這也是我國低空經濟在新時代發展壯大的巨大優勢。
3 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經濟應用價值及應用現狀
3.1 數據要素優勢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文件,部署“東數西算”工程總體布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等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構建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內蒙古在8大樞紐中有巨大潛力,在保障低空經濟發展方面,積極地探索和推動著我國區域性經濟大數據中心的發展。作為數字科技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引領者,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蓬勃發展,相關產業開始成為區域間經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開展新業務,提高企業績效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也提高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管控和抗風險能力。數據要素有4大優勢:(1)有效減少數據繞轉延時;(2)降低長途傳輸費用;(3)保障數據中心能源供給;(4)積極協調安排能耗指標[2]。
在實現統籌裝備融合方面,可以效借助平臺優勢搭建數字化產業,發揮數據要素的主導作用聚焦重點領域,以此實現全國的高水平經濟集聚和技術轉讓,并通過積極推廣、示范等措施促進企業的數字化升級。截至2022年底,全區數字經濟領域共建成重點實驗室1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9家(其中國家級3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46家和482家。2022年全區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83.3%,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增長94.7%。
低空空域在布局建設利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成果:通過“互聯網+戰略”轉型升級,更加高效地適應低空經濟信息化數字發展的需要,呼和浩特計劃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以及和林格爾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全區5G基站達4.1萬座,實現各城鎮地區和941個鄉鎮及重點工業園區全覆蓋,呼和浩特、包頭、赤峰、鄂爾多斯進入全國雙千兆城市行列。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加快推進,全區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200萬臺。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深入推進,列入中央網信辦評測范圍的215個重點網站全部支持IPv6訪問,全國排位進入前十。建成26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接入企業6.8萬戶,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升[3]。作為中國電信布設的重要AI算力節點,在邊境省區的布局為總體低空調度算力提供保障。未來需要AI算力節點使用場景應用在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等航空活動中,覆蓋各種航空服務場景,電力巡檢、醫療救護、應急救援、旅游觀光、邊防巡查、物資輸送、戰略支援等方面有不同的平臺(類低空智聯網)的通用航空配置需求巨大如圖1所示,內蒙古政務云大數據災備中心項目是烏蘭察布發展數字經濟的又一“新引擎”,烏蘭察布市將建成全國最大的大數據光存儲產業園,可以有效服務京津冀經濟圈,加快融入全國大數據市場,為場景應用提供技術平臺和使用前景,是繼華為、蘋果、阿里巴巴、快手等大型數據中心之后大數據領域的又一張靚麗名片,這些都為低空空域的發展提供了區位優勢。
3.2 在互聯網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勢
低空經濟是一種以各類低空飛行為核心、輻射帶動相關領域的混合經濟,具有強大的立體性、地區特色和融合性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低空域飛行器的發展也需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加強互聯互通,推進多式聯運等舉措來推動金融、集體、人文、數據要素、高科技等領域的協調發展。低空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隨著無人機、新能源動力、衛星導航、4G/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迎來了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時期。低空經濟發展的途徑也是以提升實體經濟和創新力和生產力為前提,從而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空域飛行器依托互聯網生產要素進行配置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配置智聯平臺是經濟的基礎,平臺是經濟發展的前提。
內蒙古作為全國唯一的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都將繼續加大力度推進5G、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要素建設,加快能源、交通、電力等領域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提升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約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在產業鏈招商、通過政企招商,加快區局合作,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為主體,應用場景離不開安全的試驗環境,以“一體兩翼”定位發展即以平臺融合為主體,因地制宜布局通用航空產業和無人機產業兩翼共同發展,低空經濟在內蒙古的運行發展可以在同等條件下利用的空間資源更廣泛、利用的融合承載的數據資源更加豐富,可以有效激發互聯網要素創新活力,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進程,催生“低空經濟”新技術產業、業態模式,特別是針對邊境地區“空心化”通訊不暢等問題[4],推動通信網絡、大數據、視頻等技術在邊境管控治理上的運用,構建穩邊固邊“天羅地網”,支撐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3.3 在地緣戰略上的試驗優勢
地緣政治的理論與實踐,在當今網絡空間上得到繼承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生產模式,深刻地改變了大國關系及相互力量對比,地緣政治博弈進入了網絡新紀元。基于網絡空間不斷增長的技術、經濟、社會和政治價值,內蒙古自治區能夠利用在能源、氣候、區位等方面優勢稟賦,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帶來的風險,這與地緣政治重要性的價值觀是一致的。
2 0 2 2年全區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2 4 . 8億元,2023年全區的進出口總額增長30.4%,增幅位居全國第3。全區口岸貨運量超過1億噸,刷新了全國陸路沿邊口岸的紀錄。風電、光伏、氫能、儲能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上游發展裝備制造業,下游發展綠氫綠氨等綠色化工。擁有20個對外開放的口岸,是祖國“北大門”、首都“護城河”,中俄陸路貿易占總程65%[5],蒙古國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全國唯一的中蒙俄經濟走廊,與俄羅斯、蒙古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貿易合作、跨境電商、標準化等方面的開展,在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方面有基礎。針對設施、航路、管理、服務、通信5維融合是低空經濟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一體化建設的主要目標,集中建設優勢,形成了立體綜合管控架構。一方面依托“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橋頭堡良好的市場環境,滿洲里、二連浩特等智慧口岸、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自動導引無人駕駛跨境運輸,口岸通關的運行效率高、豐富的清潔能源,構建完整的低空經濟監管平臺與先進計算數字算力創新生態,打造國家級水平的原始創新策源地、頂尖科技成果試驗聚集地、創新型經濟增長極,為低空飛行和空域安全提供保障服務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促進低空經濟產業快速發展,在立體綜合管控對接低空產業方面,建設研、試、訓、用一體化的軍事智能無人裝備綜合試驗場,充分發揮既有的空域優勢、場地優勢,對接無人機產業布局,推進無人平臺級試驗場能力建設,完善無人機指揮控制中心、光電經緯儀、多目標跟蹤雷達、氣象雷達以及配套機庫等無人機試驗測試條件,無人車與無人機協同作戰、反無人機試驗測試能力,滿足智能無人裝備系統技術遴選、集成演示驗證等試驗任務需求等方面有地緣戰略上的優勢[6]。
3.4 邊防管控網絡主權優勢和邊防管控現狀
“開放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改革試點,低空管制依然成為軍地雙方共同面臨的一大難題,從而無人機反制探測技術裝備在低空空域管理中的應用迫在眉睫。”黑龍江省委邊防辦李曉宇處長以《無人機反制技術在邊防與低空空域管理中的應用》為題闡述了開放涉邊省市的空域改革試點對維護邊防管控網絡主權統一有重要價值意義[7],安全是發展經濟的基礎。網絡主權在網絡空間物理層上主要表現為互聯網交換節點、陸地電纜、海底電纜、衛星、數據中心等各類網絡基礎設施的運營權(包括建設權和管理權等),以及政府的監管和治理權。低空經濟作為新生經濟,也會充分發揮互聯網、萬物互聯的增長形態,在互聯網各個要素之間集成融合,在各個平臺中得到優化和使用。同時隨著網絡空間的發展,地面的疆域上升到網絡邊疆疆域的管控,網絡信息化時代,數據電子化、數據要素化、數據資源化、要素標準化、全國政府政務服務大數據的趨勢不斷深化,低空經濟的發展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服務主體本身都在不斷加強網絡治理,而提升萬物互聯的安全性,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前提。內蒙古地處北部邊疆,擁有4200多公里的邊境線,36萬平方公里的邊境管理區,可謂“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何以經濟建設帶動網絡邊疆治理與國防建設一體化社會保障相統一?出于戰略因素的考慮,為確保網絡疆域巡檢的安全和邊境地區的穩定繁榮,實施邊境節點村鎮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工程,開展邊境地區水電路訊一體化建設工作,實現抵邊自然村、邊防哨所、邊境派出所和抵邊警務室飲用水、電力、通信、廣電普遍覆蓋的基礎建設工作穩中有進。但是基礎設施建設仍亟待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目前邊民空巢化、老齡化問題嚴重,居民守邊、巡邊護邊力量缺失。
4 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經濟發展方向
4.1 落實新修訂的《條例》內容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落實新修訂的《條例》的內容:明確國家保密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制定原則要求,細化完善保密檢查事項范圍和檢查規范。完善密級鑒定制度,明確分級受理機制。明確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通報情況等制度,促進相關領域團體標準高質量發展助推新質生產力盡快形成。
低空經濟領域標準建設滯后,亟待構建國家低空空域領域標準,填補國家空白,顯著發揮各方數據對經濟支撐的作用。各行各業各地的低空飛行技術、應用、管理、服務等標準規范尚未統一完善,影響后續技術,產品,模式的商業化落地。標準化建設方面有傳統優勢也有新興的機遇,應積極開展依托平臺建設低空經濟的標準化工作。
4.2 充分發揮標準化行業工業協會助力與帶動作用
針對數據共享與應用應建立多層次的標準化合作打破地域和資源限制,通過戰略合作共同制定、實施低空經濟團體標準,可以提高通用企業參與積極性,有利于保持市場活力。重點推進在5維融合端對端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即加強設施、航路、管理、服務、通信5維融合端對端一體化團體標準建設,同時加強對“低空”標準項目工程建設前后的監督管理,提升邊境管控治理水平,爭取貿易主動權,針對低空飛行器在試驗飛行的安全性保障和5維網絡運行維護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省市軍工單位、通用企業融合參與和管理的問題,要充分利用標準化行業工業協會的助力、溝通協調,跨省域交流相關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以專業和行業的身份參與其中帶動為低空經濟發展賦能,充分發揮團體的作用,支持多種類的項目申報發揮民間資金支持作用。旨在促進低空空域高質量發展,提高通用企業市場化內涵和質量要求,相對減少相關領域對申報單位硬件條件的限制,有效地整合各通用企業的資源和研發力量,促進優化上下游資源形成產業鏈,助力低空經濟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推進企業算力的云網協同,提升品質降低上云用數成本,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4.3 推動跨區位戰略聯合打造特色優勢品牌合作
低空經濟發展區位戰略合作在“看不見”“追不上”“管不著”著力,對標及時發現、精準管控、敵友識別、全程跟蹤、有效反制。北重集團擁有占地 320 多平方公里的華北地區最大綜合性試驗靶場,建有我國北方地區遙感載荷綜合性驗證場,可以承擔各型火炮、制導武器、無人機等產品的試驗與測試。該試驗基地可為部隊駐訓提供便利條件,可實現無人機研試。同時,通過駐訓部隊人員、裝備等,可為無人機偵察打擊一體試驗研究提供優勢場地和實戰場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22處涉及“標準”。其中提到“完善軍地標準化工作統籌機制。”為推動跨區位戰略聯合打造特色優勢品牌提供了干事成事的政策依據??扇娼y籌建立5維融合的網絡平臺實現網絡疆域的管控。構建端到端的5維平臺需要標準安全體系下的移動設備安全、移動安全接入、用戶身份安全、集中管理安全、移動數據安全、飛行設備存放安全、設備操作安全等。在低空經濟跨區域合作域,開展軍企地校資源標準化項目合作、專業技術人才交流,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用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更快融入市場,從而激發創新主體和經營主體的創新積極性。
4.4 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與保障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拓展新型通用航空消費示范應用。國內航空運輸市場的末端向共建“一帶一路”服務,需要確定低空經濟平臺建設發展目標:應重點在邊防管控平臺方面豐富無人機、有人機運用場景。利用現在有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成果資源集中端向資源需求端出臺政策傾斜,完善敏感數據分級處理流程,建立統一的數據安全策略與應急預案,加大通用機場建設資金項目籌措,保障“一體兩翼”設施逐步完善。從頂端扶持保障促進產業鏈的形成、研究使用推動學術認可以及標準規范形成。
每一個社會及商業階段都有一個常態以及發展趨勢,“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則是大量“互聯網+”模式的爆發以及傳統企業的“破與立”,低空經濟的發展勢必與互聯網中的賦能融合,提高數據要素專業的標準化技術和科研機構的參與度,應在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平臺建設、信息化能力和應用研究等方持續探索,進一步優化國防工業體系構成,優化軍工能力一體化組成,加強以工業互聯網體系構建通用航空全域建設工作的影響力,加強后勤保障細化崗位責任制,完善全場景監管點對點工作責任制,全面招引超算、智算產業,助力國家“東數西算”,同步發展研發創新、運維服務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彌補5維融合前期建設成效不足后期賦能提升短板。
4.5 加強標準手段培養人才切實保障敏感信息安全
充分發揮標準化體系的助力與示范作用,我國專門從事信息安全工作技術人才稀缺,阻礙了我國信息安全事業發展。針對5維融合過程中軍地兩方部分縣、鄉鎮信息設備不足、缺乏配套的技術職稱、人員配備不足的情況,導致基層政府在控制信息網絡的工作中處于被動的狀態,為減少給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的情況,應該充分認識到信息人才的重要性[8],針對平臺運維的級別評定制定體系規范管理運維人員保障數據維護安全,針對建設平臺人員信息安全數據處理的規范及培訓,推動內部規范建設標準化,人員信息安全數據處理設備配備安全標準,防止各類數據信息泄露,以及信息處理中的輿情報告機制,加強標準評價和對標準化項目建設前后的管理,加強低空經濟新興領域行業監管規范企業及行業;推動衛星應用產業在社會通用領域人才發揮的效用,有效利用衛星遙感規?;瘧煤彤a業化落地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形成的現有合力深耕,共同促進團體標準自主制定和修訂,爭取高質量有代表性的團體標準轉為國家標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內蒙古調研邊境管控和邊防部隊建設情況[EB/OL].(2023-06-09)[2024-05-10].https://mp.weixin.qq.com/s/iuYDWxArjNrjWUMlbuUVIg.
[2]“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E B / O L ] . ( 2 0 2 2 -02-17)[2024-05-10].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38411719-500003427945.
[3]孫紹騁:以信息化驅動引領內蒙古高質量發展[EB/OL].(2023-04-11)[2024-05-10].https://mp.weixin.qq.com/s/tgYZ9YiiGX0RA7CKUOGzlw.
[4]綜述:內蒙古八千里邊防線何以做好興邊富民?代表委員各抒己見[EB/OL].(2022-01-23)[2024-05-10].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659754.shtml.
[5]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作介紹[EB/OL].(2024-06-07)[2024-05-10].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659754.shtml.
[6]郭健.郭新燕.向“新”提“質”北重集團勇闖低空經濟藍海[N].包頭日報,2024-07-01(7).
[7]李曉宇.邊境空防新利器—無人機反制技術[EB/OL].(2023-07-11)[2024-05-10].https://mp.weixin.qq.com/s/qu5HStJ9OHEhMEmYsp9a3w.
[8]李大光.無形疆域安全-新時代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22.
作者簡介
趙曉潔,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戰略新興產業的標準化技術開發。
姚建輝,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通信工業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軍民兩用基礎設施建設。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