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行承諾制的許可準入是提質增效的新舉措,進一步激發了檢驗檢測市場活力。本文對告知承諾實施后可能存在的誠信、檢測能力符合性等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對檢驗檢測機構的應對措施和監管機構的監管手段進行了探討。檢驗檢測機構通過強化自身的建設,做到風險可控,切實發揮在產品質量檢驗中的社會效用。監管機構通過縮短取證后空擋時間、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加強信用建設、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等手段來強化證后監管,提高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守法意識,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公平公正的檢驗檢測市場秩序。
關鍵詞:告知承諾,檢驗檢測機構,檢測能力,證后監管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3.031
0 引 言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是指依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對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的檢驗檢測機構的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實施的評價許可[1]。2019年10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工作的意見》(國市監檢測〔2019〕206號),正式將告知承諾制度引入檢驗檢測行業,試點告知承諾制度,優化準入服務,便利機構取證,整合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等改革措施。
2021年4月2日《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163號令)重新修訂發布,規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程序分為一般程序和告知承諾程序。為深入貫徹實施“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檢驗檢驗機構資質審批制度改革,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2023年12月1日新版《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正式實施,新版準則對告知承諾核查程序和現場核查要求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依據現場評審工作程序對申請機構進行現場核查。
告知承諾制度實行后,檢驗檢測機構書面自我承諾具備相應的各項檢測條件和技術能力,發證前不再對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現場審查,申請提出后經形式審查,當場作出審批決定,大大節約了審批時間。這項制度的實施,給檢驗檢測機構帶來了利好,不僅可以及時做好相關資質的變更銜接工作,節省的時間機構可以完成幾百甚至幾千批次的檢驗檢測工作。但是,隨之而來檢驗檢測機構和監管機構也不可避免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1 存在的問題
1.1 誠信問題
實行承諾制需要申請機構自愿作出書面承諾,承諾本機構的各項條件和技術能力能夠持續符合資質認定部門告知的要求,承諾機構所提交的各項相關驗證材料真實、準確、有效,并按照規定能夠隨時接受資質認定部門安排專家進行后續現場檢查,愿意承擔因為虛假承諾或者承諾內容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合所導致的嚴重后果,甚至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
一些檢驗檢測機構為追求經濟效益,不注重基礎能力建設,舍本逐末,存在僥幸心理,違反告知承諾制度實施的初衷,作出不實承諾,這些有意為之的不誠信做法、違背承諾制的行為會給受檢企業、給社會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而且在后續監管中也很難發現問題。
1.2 檢測能力符合性問題
檢驗檢測能力評價本身就局限于檢驗檢測機構的自身認知和判定水平,若檢驗檢測機構對于某方面的規則要求認知有局限,就會很容易造成因為某方面檢驗檢測條件或者能力不符合相關要求,而檢驗檢測機構本身卻未能識別這一風險[3]。承諾制規定資質認定部門在作出資質認定決定后,應當在3個月內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等相關要求,對機構書面承諾的內容和提交的材料是否屬實進行現場核查,并當場作出相應的核查判定[2]。
由于獲取證書和現場核查中間存在時間空擋,檢驗檢測機構通過告知承諾制程序后很快獲取證書,便開始進行相關項目的檢測,后續經技術專家組現場核查后,發現申請機構存在不符合或嚴重不符合,依法被資質認定部門撤銷資質認定證書或者相應資質認定事項,導致檢驗檢測機構超范圍出具檢驗檢測報告,對企業和檢驗檢測機構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2 檢驗檢測機構應對措施
2.1 加強誠信建設
告知承諾制的實施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檢驗檢測機構從業人員應誠信守法,誠信承諾,認真學習《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等文件和相關法律法規,按要求真實提供各項材料,依法依規取證,不弄虛作假。檢驗檢測機構應著力提高從業人員誠信守法意識,維護公平公正的檢驗檢測市場秩序,為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保駕護航。
2.2 加強檢測能力建設
關注檢驗檢測機構自身能力建設,及時跟蹤國內外標準技術的更新,堅持先進、可靠的原則,動態更新、配置檢測儀器設備設施,持續完善檢測手段,使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檢測儀器的準確性、精密性能滿足市場監管領域檢測項目的需求,構建檢測技術能力領先的檢測實驗室。提高檢驗檢測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服務政府監管效能,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2.3 加強檢測人員能力的管理
關注人員培養,需確保人員檢測能力持續符合檢驗檢測的相關要求,對于新擴和變更能力,新引進的檢測儀器設備,積極組織人員進行培訓學習。檢測人員必須熟悉、掌握新方法、新標準,熟練操作相關設備,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崗。檢測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及法律法規進行檢驗檢測,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并在日常監督活動中加強對人員的監督,保證人員的能力持續符合要求。
2.4 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工作
2.4.1 內部監督
獲得準確的檢驗檢測結果離不開強有力的質量控制手段,為有效地開展質量控制活動,需要合理制定出質量控制計劃,監控應覆蓋所有檢測技術和方法,確保檢測過程受控以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從而不斷提高檢測技術能力和工作效率,充分發揮質量控制對檢驗檢測機構技術能力監督和質量提升作用。
2.4.2 設備
加強在用設備的管理,制定設備校準計劃和期間核查計劃,做好設備使用狀況確認工作,定期維護保養,設備使用記錄及時登記,電子數據保存完整,確保各項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態穩定、安全、有效,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
2.4.3 檢測物品
加強檢測物品的管理,每個檢測物品均應有唯一性標識進行識別,其運輸、接收、流轉、貯存、處理等各個環節都應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保證檢驗檢測物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確保檢測物品管理工作按規定程序執行。
2.4.4 檢測標準
加強檢測標準的管理和學習,做到使用標準受控,定期跟蹤標準的更新情況,采用新標準新方法要進行方法驗證/確認,相關人員均能熟悉和選用合適的檢測標準,并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檢驗檢測。
2.4.5 環境條件
加強設施和環境條件的控制,根據不同的檢驗需求,設置相應的設施及環境條件并加以控制,比如紡織品、紙制品、涂料等對恒溫恒濕的要求不同,需設置不同的環境條件來滿足檢驗檢測過程的需求,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總之,檢驗檢測機構需注重內部管理,嚴厲杜絕弄虛作假,偽造篡改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現象的發生,確保各項檢驗檢測活動均在資質認定的能力范圍內開展。
3 監管機構強化證后監管
3.1 縮短取證后空擋期
檢驗檢測機構選擇采用告知承諾方式申請,按要求提交全部申請資料,資質認定部門作出資質認定決定后,應當在3個月內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核查。由于有近3個月的空檔期,若檢驗檢測機構申請能力不符合要求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可適當提前安排現場審核時間,縮短取證后空擋時間,降低超范圍出具檢測報告的風險。
3.2 加強監督檢查力度
由于告知承諾取證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告知承諾程序已經成為了諸多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取證的首選,這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續監管的范圍和難度。因此,對于通過告知承諾方式取得證書的檢驗檢測機構,在后續現場評審時,需要加大核查力度,嚴格核查其承諾內容的真實性和符合性,一旦發現存在虛假承諾或者承諾內容嚴重違背事實的情況,要依法對其進行嚴肅處理。
不定期組織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強化檢查手段,擴大檢查范圍,對風險評估等級高、社會廣泛關注、投訴舉報較多的產品領域和檢驗檢測機構實施重點監管。可采取盲樣測試、留樣復測、目擊試驗、人員筆試等方式核查檢驗檢測機構日常檢測質量,檢驗數據可追溯性,設備設施的符合性等方面能力。對超資質范圍檢驗檢測、對外出具不實虛假檢驗報告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必定嚴肅處理。
3.3 加強信用監管
向社會公布各類檢驗檢測機構信用狀況和違法違規行為,對失信檢驗檢測機構加大監督抽查比例,并對其失信行為開展嚴厲懲戒。在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實時公布“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結果,將被注銷、撤銷和責令整改的檢驗檢測機構名單向社會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將檢驗檢測機構及其相關人員受到的處罰信息上傳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激勵促進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守法。
將抽查過程中發現的未經檢驗檢測便對外出具虛假數據,或者通過偽造、變造原始數據、結果等方式對外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等行為進行公示,將這些嚴重違規問題導致機構受到的處罰信息和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在行業內進行通報,督促檢驗檢驗機構自查自糾。監管機構積極采用信息平臺公示、媒體曝光等手段,將檢驗檢測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暴露于社會大眾,以點帶面形成震懾,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檔案,規范檢驗檢測行業風氣,激發檢驗檢測市場競爭效應,促進檢驗檢測機構提高信用意識。
3.4 加強正面宣傳引導
關注食品安全,保障民生安全,一直是市場監管的重點。衣、食、住、行等社會民生經濟行業的迅速發展,社會經濟活動運行從研發、實踐、生產直至消費的全過程,都離不開檢驗檢測機構的助力。隨著檢驗檢測行業改革力度持續加強,質量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家大力支持檢驗檢測機構發展,各類檢驗檢測機構的數量和規模也因此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通過各類媒體積極宣傳檢驗檢測機構致力于改革發展而獲得的成功經驗和成果,正面引導檢驗檢測機構通過增強質量意識、強化內部管理、提升檢驗技術、優化服務來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檢驗檢測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4 結 語
實現承諾制的許可準入是提質增效的新舉措,提高了行政審批效能,是便利于檢驗檢測機構取證和發展的政策改革。檢驗檢測機構應誠信承諾,嚴守法規,強化內部管理、提升檢驗技術、優化服務。能夠積極識別風險,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規避風險,做到風險可控,切實發揮檢驗檢測機構在各類產品質量檢驗工作中的社會效用和行業發展中的促進作用,為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提供優質服務。監管機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發現虛假承諾或承諾內容嚴重不實的檢驗檢測機構依法嚴肅處理,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檔案,向社會公布各類檢驗檢測機構信用狀況和違法違規行為,鼓勵檢驗檢測機構積極向社會公布其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履行社會責任義務的行為,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公平公正的檢驗檢測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的公告(2023年第21號)[Z].2023.
[2]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工作的意見[Z].2019.
[3]王靈璽,周忠云,沈榮靜,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下的風險探討研究[J].檢測認證,2023(9):188-191.
作者簡介
鄒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檢驗檢測質量管理。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