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上海要聚焦建設國際經濟中心的重要使命,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創新創業是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金海街道立足奉賢新城“新片區西部門戶、南上海城市中心、長三角活力新城”的發展定位,以“大美金海,世界級城市會客廳”為發展目標,以“開放式創新、新業態創業”為理念,打造奉賢區首個“街道級”眾創空間、由多部門參與共建和社會化力量協同運營的開放式柔性創業平臺“星海創立方”,瞄準科技前沿賽道,為企業和創新型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和精準高效的服務,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星海創立方”成功入選上海市級科創孵化載體,獲得奉賢區首批青少年創新實驗室等榮譽。
“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位于高端人才集聚的豐樂社區,占地面積約1600余平方米,擁有完善的硬件設施,集孵化工位區、創意交流區、項目路演區、成果展示區等為一體的空間布局和若干個獨立辦公場所能夠滿足入駐創新創業團隊的多樣化需求。
在“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創立之前,金海街道通過廣泛開展“四百”大走訪、聯合多部門召開座談會,結合調研結果制定“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的創建和運營方案,并選擇“數字新經濟”領域作為主導產業。
同時,“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通過構建專業賦能(Speciality)、人才集聚(Talents)、行動學習(Action)和資源鏈接(Resources)的“STAR”特色運營模式,建立健全眾創空間規范化運營管理制度,打造“星苗集訓營”“星動力雙創挑戰賽”“星勢力創客集市”等系列服務品牌,持續護航創新、創意、創業成果落地生根、快速發展。
為了提升“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的服務效能,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金海街道聚焦優化營商環境、賦能創新創業、推動人才集聚等專題,整合政府、高校、企業、資本等多元化主體力量,不斷壯大做強資源池。
金海街道率先通過內部聯動發揮集成效應,統籌街道黨建辦、營商辦、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群團等部門、條線,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積極聯動奉賢區委組織部、區委統戰部、區人社局、團區委等相關職能部門,成立“南上海創客會客廳”共建聯盟;在鼓勵企業入駐的同時,深化與西交利物浦大學、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等高校的合作,進一步整合人才、資金與資源,以吸引更多優質項目順利簽約入駐、優秀人才來奉賢干事創業。
目前,“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已選拔實體入駐或柔性入孵企業10家,并與擁有900億規模的科技產業投行——云岫資本緊密合作,為創新創業提供強大驅動力。在加強招商引資的同時,“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還實現了招才引智,與長三角6所高校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特別是抓住名校MBA這一“關鍵少數”,聯合開展“浙大MBA走進奉賢新城”等多場活動;成立創業指導專家團,首批聘請的專家包括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企業評審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等在內的14人,為創業團體提供專業化的指導。
通過對創新集成與疊加方式的積極探索,“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讓有限空間釋放無限潛能。一方面,“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通過VR、小程序等數字工具延伸服務,突破距離和空間限制,以24小時不打烊的專業服務吸引了更廣泛的創新創業者加入眾創空間。
另一方面,“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通過“共享工位”“柔性入駐”等模式,為孵化項目提供掛單服務和上門輔導。如由福布斯U30上榜者創立的元啟光科技公司在靜安區日常辦公,但通過眾創空間的線上社群可以快速鏈接到創業生態中的任何一家成員單位,組團式幫助企業迸發創意。
為了給企業和人才持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進一步加強各項服務保障,目前已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活動40余場,累計服務創新創業者超1000人次。
一是以專業服務助力企業落戶。“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力突出的專業服務團隊,推動企業落戶工作從“被動服務”向“主動問需”轉變,如協助由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浙江大學的博士團隊創立的三開爾文公司成功落戶,并已獲得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二是以專項輔導賦能青年創業。“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借助“創青春”“中國創翼”等賽事平臺,深入挖掘區域內創業創新項目,并針對性開展輔導培訓,協助各項目挖掘亮點、補齊短板、提升競爭力,如承辦“賢城眾創·暢想未來”奉賢區2023年創業大賽“創新科技”賽道的比賽,為 15個參賽項目提供一對一輔導,其中,瑞素士化學(上海)有限公司榮獲總決賽二等獎。
未來,金海街道將繼續立足政策精準供給與服務貼心到位兩大方面,推動“星海創立方”眾創空間加速成長,同時聚焦企業和人才實際所需,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和服務舉措,讓更多人才大膽創新、安心創業,讓更多企業順利落戶、健康發展。